提到效率最高的“核心時間”,讓人不禁想到一個叫做“時間醫學”的研究領域。大家都聽過“生理時鍾”、“生理周期”這些名詞。人的身體很容易受時間周期影響,進而引發疾病,或者治愈疾病。

例如,中風一般多發生在中午,急性心肌梗塞也大多在接近中午時發作,支氣管氣喘則好發於半夜到淩晨那段時間。人類的體溫在過午時達到最高點;而在半天之後,也就是清晨兩點左右會降到最低點。人也是過了中午時體力較好,而在夜晚時較疲弱。相對的,脈搏與血壓也都有類似的周期。

由此可知,人體在某段時間裏的作用是最活潑的,而在某段時間裏的反應卻是最遲鈍的。我每天早上四點起床,那個時候四周一片靜悄悄,在夏天的話,正是涼爽的時刻(冬天因為有暖氣,所以沒關係),正是我可以集中精神,這就是我自己的核心時間。

有效率的人都會知道自己的核心時間是何時。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東京工科大學生物電子學部的部長輕部征夫先生的核心時間也是如此。他說:“我是個典型的早上型的人,所以我會集中在上午時間專做需要‘起創力’(他發明的名詞)的工作。我會花兩個階段大約三十分鍾的時間,集中精神讓創意開足馬力,讓腦子釋放出乙酰膽堿(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及多巴胺(另一種神經傳導物質)。以下午的三點作為分界線,前半段做需要‘起創力’的工作,後半段則是接待訪客或開會,傍晚到晚上的時間則用來做例行性的工作。”

知道自己的能力在何時可以開足馬力,是非常重要且有幫助的。就算隻是單純地知道自己是早上型還是晚上型的人,也會很有幫助。

早上型的人可以將重要的會談安排在上午;晚上型的人則可以將重要的事情集中在傍晚時分做。

養成有效利用自己的“核心時間”的習慣之後,一個人的效率必將隨之提高。

“核心時間”對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這是因為每個人的潛質都不一樣。這就需要有針對性地掌握自己的“核心時間”。“核心時間”裏可做需要“起創力”的工作,之後可做接待訪客或開會等例行性的工作。如能恰當地利用好自己的“核心時間”,你將會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