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急事總落在繁忙的人身上。”繁忙的人,常常一開始就很快能判斷出該做的事、重要的事,在短時間內去完成,然後用最大的心力來完成其他較需花費心思的工作,從而有效率地完成所有的工作。這是一種很好的工作習慣。那些繁忙者的身心、頭腦,在一天中都經常處於這樣的緊張狀態,反應自然就會變得越來越敏捷。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無論是企業領導者還是企業員工,時間都是一個概念。所以,隻有將時間分配得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時都有它特殊的任務,才能獲得時間的回報。
反之,浪費時間的人常常認為,反正有的是時間,所以做事總是拖拖拉拉的,以致延誤了工作進度,甚至將最要緊的工作也擱著不做。這種人身邊常常堆著一大堆未處理或進行到一半的工作,結果哪一項也完成不了。他們總是試圖尋找工作的動機來激勵自己的工作幹勁,但到頭來,卻什麼工作也沒有完成,或效果很差。
這種情況在生活中很常見。人在心情舒暢時,所有工作都能順利地如期完成;反之,如果心情不好,就不想工作,即使工作了,效率也不高。其實一個人真正能認真工作的時間是十分有限的。優秀的員工效率極佳,相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往往是他人的4~5倍。如此一來,剩餘的時間便可從事休閑活動,為日後的工作蓄積精力。
對所有人而言,生活規律是存在的,工作也是一樣,如果能對時間有緊迫感,激發對工作的興趣,就會適應緊張的工作節奏。所以,在工作中最好是能不間斷地保持這份緊張感。
當然,並非所有的工作都是你感興趣的。如果你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並能把它做好的話,那便再好不過了。
上司交辦的工作,因為是接受指示,所以盡管被稱為工作,但就其意義而言,充其量隻能算是一種作業。如果你對工作也抱這樣的消極態度,工作起來當然是興致全無。與此不同,如果是自己選擇並完成的工作,那麼工作就成了自身生活的一部分,相對也會給自己帶來滿足感及樂趣。
我們不妨嚐試體會一個繁忙者的感受,那些都被我們認為是非常麻煩頭痛的工作,他們卻能在短時間之內處理好。這就是所謂的“對工作進行日常的轉換和組合”。這裏的關鍵點就是,要將新的、未知的工作視為自己的任務來完成。如果這樣能給我們相應的刺激,那麼無論再繁忙再累,你都能感受到自身能力的提高,生活也因此充實多了。
對於那些無所事事的人,即使他們有想做什麼事的心,也常因無從下手而作罷。我總是勸他們,隻要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管年齡有多大,都應當勇敢去嚐試,即使是工作之外的事也行,幾次之後你就會明白自己真正喜歡做什麼事情,日久天長,自然而然也會產生對工作的熱忱,並且會在工作上發揮很大的作用。因為工作熱忱是激情的燃料,能使你更集中心力工作,避免無端的時間浪費,並能提高時間的利用價值。
繁忙的工作會引導員工用心在短時間內完成該處理的事,並將心思用到提高效率上。所以,適當的緊迫感在職場上是必要的,關鍵是要培養工作中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對工作的興趣是職場員工提高工作效率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