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可口可樂公司的管理精華(3 / 3)

20、不要用保護性和消極的廣告。對百事可樂來說,比較廣告有一定的效果,但它在無意中可能會宣傳了競爭對手。每當可口可樂采取這種方法時都顯得非常愚蠢;其中包括為可口可樂中含有咖啡因進行的正麵解釋。

21、必要時擴大經營。羅伯特 高祖特1981年任公司總裁後,立即擴大經營範圍,買下了當時看來很有影響的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然而不到十年,他把電影公司賣給了索尼公司,並獲得了可觀的利益,然後又一心撲在飲料事業上。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在80年代增值735%,並在90年代初分割了兩次。

21、注意最低利潤。這一觀點看起來非常簡單,但在高祖特上任之前沒有人重視過這個問題。在同百事可樂的競爭中,人們隻注意市場份額,而不是市場利潤。高祖特發現,這種廣泛為人們所讚揚的飲料公司事實上正在做賠錢的買賣,因為他們把資金花在容積為五加侖的金屬桶上了。

23、要威嚇雇員。這句話聽起來有點過分,但可口可樂的曆任總裁都讚成相互尊敬和敬畏的氣氛。沃斯丁說,“焦慮和緊張的氣氛會使人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潛力。”伍德魯夫的“老板”一詞含有敬畏和尊崇之意。今天的高祖特是個追求十全十美的人,因此,在他麵前誰都會提心吊膽。

24、從公司內部提拔管理人員。可口可樂公司中最好的管理人員無一例外都是一步步提升上來的,其中包括公司委員會的成員。他們都接受過眾所周知的可口可樂信念的灌輸。為了培養職員的管理才能,公司建立了一個特殊訓練車間,參加訓練的人員在裝配線上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病。

25、每個廣告都要達到一定的目的。由於可口可樂是非常著名的商標,雖然1985年改變配料的做法使公司浪費了四百萬美元,但著實幫了公司的大忙。當公司在廣大消費者的壓力下再次推出古典可樂時,重新上市的可樂使銷售額大大超過了百事可樂。在推出新的可口可樂之前,這種可樂連續20多年一直在喪失市場。現在許多人認為高祖特和公司的其他人一起幕後策劃了整個事件。唐 科夫承認他們沒有這麼聰明,但他們確實知道即使是消極的廣告,最終也能幫助信譽良好的產品增加銷售。

26、合理使用現金。1923年當羅伯特 伍德魯夫接管公司時,公司的負債額使他大吃一驚,後來他很自豪地攢下了一大筆現金。結果,保守經營使公司再也沒有出現過舉債經營的危機,即使在裏根當政時期也是如此。在高祖特當權期間,公司承擔了合理的債務。高祖特和財務奇才督 愛維斯特認為,如果再投資能獲得較大利潤的話,適當借債是有意義的。一種簡單的辦法是“重新購進自己發行的股票,促進股價進一步上升”。

27、舉辦合資企業。合理使用資金的另一個方法就是破除不要擁有灌裝廠的陳規舊律。自阿瑟 卡迪拉1899年放棄灌裝權利後,公司確認其主要任務是生產糖漿。利潤較低的灌裝業卻發展起來了。公司雖擁有一些工廠,但主要作為輪流培訓管理人員的訓練基地,而不是搖錢樹。傳統的觀念認為獨立的灌裝商更能發揮其職能。1981年高祖特被迫在菲律賓破此陳規,因為擁有特許經銷權的索利安諾家族把70%的可樂市場讓給了百事可樂。通過購買30%的經銷權,可口可樂公司就灌裝廠問題進行了談判。來自愛爾蘭的總裁耐維樂 埃斯德爾采用傳統的刺激方式和營銷策略,其中包括類似軍事性的對抗,把百事可樂打敗了,使市場占有率翻了過來。從此,高祖特開始在世界各地進行卓有成效的合資事項,主動出擊,與經營狀況欠佳的灌裝廠聯合,把金錢注入縱向聯合的飲料體係。

28.放眼全球,始於足下。雖然可口可樂的總裁們都爭著把這一短語據為己有,但它可能出自高祖特之口。不論出自何處,可口可樂公司顯示了其中的智慧,並用它指導經營。例如在中國和印尼,第一個任務是建立基礎設施,建立濃縮廠、製瓶廠、灌裝廠,購買卡車,製作銷售標記等,用美國話來說,好像時間又回到了1905年。

29.追求神奇的效果。20世紀70年代初期,可口可樂公司總裁沃斯丁試圖為可口可樂創造一種他稱之為“神奇效果”的影響。他認為公司應帶頭保護環境,改善民族關係,建立模範移民計劃,生產營養豐富的飲料。雖然他提倡的事業收效甚微,但公司目前仍在追求“神奇的效果”,仍在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在南非,公司為提高黑人生活條件設立了一千萬美元的“平等機會基金”,同時,在美國的可口可樂基金會正在資助有創新意義的教育和環境保護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