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偈頌(3)(3 / 3)

煩惱串習則難治,念知士持對治劍,

貪等煩惱初生時,鏟除其是佛子行。

這是土美仁波切的教誨,煩惱如果串習起來就難以對治了,所以要拿起正知正念的武器來對治煩惱,這樣子就能夠“滅除煩惱焰”,以這樣子的心來念觀音菩薩,就能夠與觀世音菩薩相應。

【諍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

這個是免離官非,免離戰亂之苦。如果有人遇到諍訟,他要到法院裏麵去打官司;或者是“怖畏軍陣中”,遇到兵災、戰亂,在槍林彈雨之中穿行,很怖畏,很恐懼;尤其是現在,你看這個核武器時代,眾生更加危險,所以要“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要念觀世音菩薩,那麼一切的怨家仇敵都能夠應時退散,一切的官非能夠消除,一切的戰亂之災能夠消除。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這個偈子就是講一個字,一個“音”字,前麵的“真觀清淨觀”講一個“觀”字。兩個偈子會通起來,你這兩個偈子都懂了,就知道怎麼樣念觀音菩薩了,你就真正懂得念觀世音菩薩了。不然的話,心裏麵很散亂,一點意思都不明白,隻會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這樣子是口念,不是心念,心裏麵明白這兩個偈子的意思的時候,才是真正地懂得念南無觀世音菩薩。

“妙音”,菩薩說法的音聲非常美妙,並且不偏於空有二邊,他不會偏向於空邊,也不會偏向於有邊,所以能夠真俗圓融,稱為“妙音”。直接說不生不滅真心的見性之法,說“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說見性法,這個稱為“妙音”。

“觀世音”,菩薩能夠以妙觀察智觀察世間眾生持念觀世音菩薩,請求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求救的音聲,所以能夠尋聲救苦,名為“觀世音”。“觀”是能觀之智,“世音”是所觀之境,而能觀所觀都是從一心中起。不動天月,普印千江,不起本妙,普門濟難,這個是說“觀世音”。好像天上的月亮沒有動,但是人間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同樣的,觀世音菩薩他不起本妙,從這個不來不去的法身本體就能夠普門示現,來濟度一切眾生的苦難,稱為“觀世音”。

“梵音”,梵就是清淨的意思。菩薩演說的法音清淨微妙,能夠使聞法的人三業清淨,法音清淨,讓眾生三業清淨,所以稱為“梵音”。

“海潮音”,海潮有信,海潮它準時會來,潮汐準時會來,潮汐與這個天體,與這個月亮運行也有關聯的。菩薩能夠以無緣大慈來演種種的妙法,能夠觀機不失時,不會失去那些根機成熟的眾生,根機一成熟,菩薩就能夠為他說法;也不會失時,時間一到,菩薩就會為他說法,好像海潮有信一樣來去有一定。同樣的呢,菩薩說法利他也是如此,隻要眾生根機成熟,菩薩一定以適合他的方式來說妙法,稱為“海潮音”,隨緣利物,所以要成就我們的清淨心來念觀世音菩薩,不要以染汙心來念觀世音菩薩。

大家朝過普陀山,不知道有沒有拜過那個珍寶觀世音,普陀山有一尊非常尊貴的觀世音菩薩,不過如果你跟寺院的關係不好,或者你不知道,你是拜不到的。那尊觀世音菩薩的加持力也是非常大,稱為“珍寶觀音不肯去”。師父帶你們去的時候肯定都可以拜得到了,我們去的地方,肯定好多人就住在哪裏他也不知道的。

法雨寺最上麵一層就是方丈樓,方丈樓旁邊就有一個小小的殿堂,叫做珍寶觀音殿。那個殿很小,但是裏麵的陳設非常莊嚴,有一尊純黃金打造的觀音像,非常生動,大概隻有五寸高,像的胸部有一顆珍珠,那顆珍珠很神奇的,光彩奪目。一般的人去了,他不會讓你看到,也不會給你說這個的。這一尊珍寶觀音原來不是供在法雨寺,是供在前寺,就供在普濟寺裏麵。

清朝康熙年間,日本有一位法師來普陀山朝拜,他拜到圓通寶殿,當時的法師們看他是一個日本過來的法師,就對他很有禮貌,就帶他,說:“我們這寺院還有珍寶觀音,你可以去拜。”就帶他到藏經樓,到了藏經樓以後,這個人看到這尊珍寶觀音,雖然這個像是小小的,但是非常生動,非常逼真,好像活的觀世音菩薩一樣,所以這位日本的法師就生起一個心來,他要請這尊珍寶觀音回日本去供養,但是沒有得到常住的同意。他一直在那裏徘徊,後來想了很久,還是把珍寶觀音偷偷地藏在自己的懷裏麵,匆匆地離開了普濟寺。

第二天一清早,他就趕到短姑碼頭去了,想要東渡日本,把那尊像請回去。但是好奇怪,他一上了船,這個船開出去不多遠,就一直是兜圈子,總是圍著普陀山在那裏轉,走了三天,還是在普陀山周圍的海洋上。

大家都很奇怪,都很驚慌,不知道怎麼回事,這位日本的法師就知道了,他馬上從懷裏麵把珍寶觀音請出來,然後向大眾懺悔,向著珍寶觀音聖像懺悔說:“弟子知道錯了,知道犯了盜戒,知道錯了,願意將聖像送回佛山,但是確實不好意思,因為普濟寺的法師們對我太好了,我反而偷了他們的珍寶觀音跑了,所以我沒有臉麵見到他們,能不能夠請菩薩慈悲,另外在普陀山找一個地方來供奉,請菩薩指示應該要供奉到哪裏。”

很奇怪,一說了這個話,這個船直接往普陀山的後山就開過去了,一直開到千步沙(大家應該知道千步沙),就一直去到千步沙那個地方停下來了。千步沙就是法雨寺,這位日本的法師馬上就把珍寶觀音請到法雨寺裏麵,然後自己出錢就造了一個珍寶觀音殿來供奉。

其實我們要知道,“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其實也可以說,我們念觀世音菩薩要顯發我們的真如妙心,這個是“妙音”;能夠把我們的每一個凡夫念頭轉過來,這個就是“觀世音”。眾生是我們心內的眾生,我們心裏麵有很多的妄念,凡夫心,這個就是眾生,“梵音”就是清淨,以清淨心來念觀世音菩薩;“海潮音”就是能夠與法相應來念觀世音菩薩,這樣是懂得念觀世音菩薩。

所以我們明白了這兩個偈子,就知道怎樣子念觀世音菩薩,“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因此佛陀就普勸法華會上四眾弟子,也是勸我們要常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華嚴經》上說:“若見如來者,為得大善利,聞佛名生信,則是世間塔。”聽聞到佛陀的名號生起信心來,這個人就是世間的寶塔。為什麼?他已經顯發了佛意功德,已經在往佛意功德的開顯上麵努力。

【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

“念念勿生疑”,不要生懷疑心,懷疑心會障礙我們的信心。有懷疑心,觀世音菩薩加持的這道門就關閉了,觀世音菩薩盡虛空遍法界的這個加持眾生的頻道對你就關閉了,因為你懷疑,不能接受。要知道我們的自性是本自具足,能生萬法的,所以一切都有可能,我們由凡夫成佛都有可能,何況是其他怎麼沒有可能呢?所以要對觀世音菩薩有信心。

凡夫眾生,因為善根智慧不夠,往往容易生起兩類的疑惑:第一類是對菩薩生疑惑;第二類是對自己生疑惑。對菩薩生疑惑,就說懷疑我念觀世音菩薩這個名號,觀世音菩薩是不是真的有這個大威德神通之力,能夠讓我度一切苦厄啊?對自己生疑惑是想著我根機夠不夠啊?我念觀音菩薩,我修這個法,到底是不是對我的根機?到底能不能夠超出輪回啊?這樣子呢,懷疑猶豫的魔障就會摧毀我們自己的信心和善根,就會陷入到懶惰之中,陷入到自相輕淩懶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