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類是觀世音菩薩現八部身而為說法。
【應以天、龍、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
就是顯現天龍八部身來為他們說法。有些天龍八部他不喜歡這個身,希望能夠得八暇十滿的人身,能夠來精進修學佛法。因為人身很珍貴,人身具六界,乃至於可以成佛,欲界天身這些就沒有這麼殊勝了。
“天”,是指三界二十八天。
“龍”,它得生為龍的因是因為戒緩乘急,修行很精進,但是有破戒,持戒不清淨。有四類的龍:天龍、海龍、雨龍和藏龍。天龍是守護天宮的,海龍是守護龍宮的,雨龍是能夠興雲致雨的,藏龍是能夠守護寶藏的。如果一個人他有很多的珍寶埋在地底下,他就會招感到龍來守住它。這個龍是比較有神通,然後也有貪心的,它就會守護那個寶藏,叫做藏龍。
守護寶藏的龍也有菩薩的示現,我們去五台山朝拜的時候,你看那個五爺廟就是個財神廟,它其實是龍王的五太子,文殊菩薩的神識進入到五太子的心中,然後把這個暴惡的龍王五太子轉過來了,成為佛教的護法,護持修行人,後來老百姓就建了一個五爺廟,香火是很鼎盛的。這個就是屬於寶藏龍。
龍王很有福報,所以龍宮是非常莊嚴華麗的,但是它有一個致命的恐懼,就是擔心被大鵬金翅鳥吃。大鵬金翅鳥一飛就飛九萬裏,所以它一飛的時候,海水就自然地分作兩邊,龍王就不能動了,金翅鳥吃龍王就好像我們吃麵條一樣的,所以龍王就很恐懼,就來向佛求救,佛陀就勸它們受三皈五戒,然後佛陀把袈裟賜給它們,讓每一條龍龍角上麵都掛一根佛陀袈裟的線,金翅鳥王看到龍王的角上有佛的袈裟,汗毛都豎起來,不敢吃這個龍。
第三就是“夜叉”,譯為捷疾鬼。
第四就是“乾達婆”,嗅香神,他們的整個五蘊都是要依香氣才能夠得到滋養。帝釋天要想欣賞音樂的時候,就會點上天上名貴的香,香氣就把乾達婆召過來,乾達婆聞著香氣,就配合音樂翩翩起舞了。
第五就是“阿修羅”,阿修羅譯為非天,有天之福,無天之德,瞋恨心很重,也譯為無端正,女的阿修羅很漂亮,男的阿修羅非常醜陋,也譯為無酒。
阿修羅在四趣裏麵都有,四生都有。在佛經裏麵有記載說:有卵生的阿修羅,是屬於鬼道所攝的,他們能夠以護法力乘通入空,乘著他的神通飛行虛空,這是卵生的;還有胎生的阿修羅,是屬於人道所攝;還有化生的阿修羅,是屬於天道所攝,威德神通都很大,能夠與帝釋天,與四大天王來爭權;第四類是濕生的阿修羅,生在大海之中的水口,旦遊虛空,暮歸水宿,屬於畜生道所攝的阿修羅。所以說四生四趣裏麵都有阿修羅,就唯有地獄裏麵沒有阿修羅。
佛經上麵曾經有說一個阿修羅王與帝釋天打仗的公案。阿修羅王有一個女兒,名字叫做舍脂,生得非常好,如花似玉,但是嫉妒心、懷疑心很重。帝釋天見到舍脂以後,就向阿修羅王求婚。
有一次,帝釋天請他的嶽父阿修羅王到天宮來遊玩,然後要走的時候,帝釋天就表示禮貌,所以就安排他的手下天兵天將排作兩行,列隊相送。阿修羅王的懷疑心很重,瞋恨心很重,他就誤會了,認為是帝釋天耀武揚威,要恐嚇他,心裏就很不開心了。
然後帝釋天知道人間有一位五通仙人,成就了五通,唯有漏盡通沒有證得了,他就經常會抽時間去拜見這位五通仙人,請他說法。時間久了,他的夫人阿修羅女就起嫉妒心,起懷疑心了,覺得夫君肯定是移情別戀了,是不是外麵有外遇了,怎麼老是跑出去呢?然後等到帝釋天回來的時候,阿修羅女就盤問他到底去哪裏了,帝釋天就據實相告,說去人間見五通仙人,聽法去了。但是阿修羅女還是不相信,她說:“這樣好了,你下次去一定要帶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