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求女無畏(2 / 3)

長孫皇後馬上就退下去,穿上皇後的禮服來禮拜唐太宗,說:“祝賀皇上!”

唐太宗就很奇怪,說:“奇怪了,今天又不是什麼大節慶,你穿上禮服來拜我幹什麼?”

皇後就說:“因為有聖明的君主,所以才有敢於犯顏直諫的大臣。”

這樣一說以後,唐太宗馬上就醒悟過來,轉怒為喜了。

你看朱元璋的皇後,馬皇後也是如此。漢朝時候有一位名將馬援,馬援的女兒後來入皇宮也做了皇後,德行也是很好。春秋時候,還有一位叫做齊薑的女子,修養也是很好,也是“宿植德本”。

春秋時候有一個大國,晉國,晉國的公子重耳,因為國內發生內亂,所以就投奔齊桓公。齊桓公覺得重耳雖然現在不得意,但是很有才能,所以很器重他,衣食住行都照料得很好,並且把他們本族的一個女子,叫做齊薑,也嫁給他做妻子。

重耳在齊國一住就住了七年。後來齊桓公死了,齊國五個公子都來爭奪這個君主之位,齊國亂起來了。跟隨重耳一起流亡的那些手下就想勸重耳離開,另外去找靠山,等待機會再返回晉國做國君。但是因為齊薑很賢惠,所以重耳就很不舍得,他不願意走了,他說:“哎呀,算了,我都流亡好多年了,在齊國也住了七年了,將來能夠回國做國君就去,不能回國也算了,我現在很安樂,就這樣過一輩子也算了。”沒有什麼意誌力,不想奮鬥了,然後很消沉,就想這樣子享受安樂富貴就好了。

但是齊薑這個人很賢惠,晚上的時候,她專門擺了一桌酒宴,請重耳出來說:“夫君,聽說你要離開齊國遠行了,大丈夫誌在四方,我也不勸阻你,今天我這個就算是送別的宴。”

重耳聽了以後很不高興,說:“誰告訴你我要走了?我沒打算走,我不想走。”然後很生氣,飯也不吃了。

齊薑很靈活,馬上就轉過來說:“那好,如果夫君是打算走呢,是你的誌氣;如果你不打算走,那麼是對我的深情;不管怎麼樣,都請你好好地吃。”

這樣子之後,一杯酒又一杯酒,把重耳灌醉了,齊薑馬上就把重耳手下的那些官員都叫過來,然後把醉醺醺的重耳抬上馬車,馬車立馬就跑出去了。等到第二天早上,重耳酒醒的時候,已經離開齊國的國境了。不會去留戀這些兒女的私情,而能夠幫助自己的親人成就外在的事業和成就自己的修養德行,這樣子是“宿植德本,眾人愛敬”。

佛法裏麵就更多了,你看我們佛經裏麵有很多佛陀為女子所說的,比方說,佛說《勝鬘獅子吼經》,是為勝鬘夫人所說的法;還有佛說《妙慧童女經》;還有法華上麵的龍女,八歲成佛;還有《佛說老女人經》等等,非常多。

《大佛頂首楞嚴經》上麵說:“十三者、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空如來藏,承順十方,微塵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女者,誕生端正福德承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

“六根圓通”,就是能夠六根互用,“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能夠六根互用。眾生的見聞覺知是為根所限製,所以不能互用,眼根隻能看,就不能聽,耳根隻能聞,就不能看。但是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他的一一根都有見、聞、嗅、嚐、覺、知的作用,都是全息的,所以是“六根圓通”。凡夫他是為根所限,不能互用,所以既不圓也不通,觀音菩薩能夠成就了“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內在本覺的智慧的明起始覺的照,而又“明照不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立大圓鏡”,因為智照不二,所以是能照之智,所照之理,唯是一心,唯是不生不滅的真心,就好像一個大圓鏡一樣,能夠含十方界,能夠以如如之智照如如之理,由如如之理起如如之智。起如如之智以後,又以如如之智來照如如之理,所以安住在常寂光之中,唯一常寂光,空無所有,稱為空如來藏。《首楞嚴》上麵有講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大家看看我們原來講的《首楞嚴經》,應該也可以知道。

真空能生妙有,真空能夠含藏妙有,這個是比喻為女。母親能夠孕育兒女,喻如真空含容妙有,喻如空如來藏,所以能夠令眾生求女得女。

其實不要單單從表相上來看求男求女,更進一步來說,念觀世音菩薩能夠滿二求,滿足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更重要的還是指每一個人都需要的,開啟我們內在的福德與智慧。

男好像山一樣偉岸,女好像水一樣柔順,古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慈的人,有德行的人,好像山一樣如如不動;有智慧的人好像水一樣,隨方就圓,圓融無礙;所以我們念觀世音菩薩,開發內在本具的仁與智,就是求男得男,求女得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