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瞋毒無畏(3 / 3)

國王一拆開來,果然發現有凶器,就非常憤怒,馬上就下令軍隊把這三十二個人抓起來砍頭。砍頭以後,他餘怒未消,馬上拿一個大箱子,命令人把三十二顆頭顱通通放在箱子裏麵,然後貼好封條,命令手下把這個木箱子送給他的幹妹妹毗舍離。送到毗舍離家裏麵的時候,毗舍離正在聽佛說法,她聽說國王送了一件禮物過來,她就很開心,準備要打開來看看是什麼東西。

佛陀就跟她說:“你先不要打開。”佛陀就跟她說法,說人命無常,說人世間一切都在生滅變化,都是國土危脆……這樣子以後,漸次地說法,讓毗舍離心開意解,她就由初果證二果,乃至於證得三果阿那含。成就三果了,佛陀知道她不會有情緒的波動,就讓毗舍離可以把這個木箱子打開,毗舍離把箱子一打開,看到是三十二個兒子的頭,但是她已經證三果了嘛,所以也不會很憤怒,但是還是有一點難過。

那三十二個人有一些是已經長大結婚了,所以他們的家屬都吵吵嚷嚷地要拿起兵器來,準備去包圍王宮,為三十二個人複仇。阿難尊者就比較有智慧,馬上站起來向佛請法:“是什麼因緣會導致這三十二個人同時被殺呢?”

佛陀說:“以前有三十二個人,看到有一頭牛走失了,他們就把這一頭牛偷過來,牽到一個老婦人家裏麵去,準備就在老婦人家裏麵把牛殺掉,大家一起來吃牛肉。老婦人也很隨喜他們,就為他們拿殺牛的刀具,都給他們準備好了。這個牛被殺之前,看到那三十二個人拿起來刀來,它也還是貪生畏死,就跪下去乞求他們放過它,但是他們雖然看到這頭牛眼淚汪汪的,然後跪下去了,還是不肯放過它,因為貪吃牛肉嘛,所以不肯放過。這頭牛臨死以前就發了一個毒誓:‘將來我一定要報複你們,一定要殺掉你們。’被殺的那頭牛就是現在的波斯匿王,當時那個老婦人就是現在的毗舍離,當時三十二個共同偷牛的人就是現在被殺的三十二個勇士,毗舍離因為有隨喜三十二個人殺牛的緣故,所以這三十二個人招感惡報的時候,毗舍離都受牽連,但是今生今世她因為遇佛聞法,已經證得三果,所以現在她這個因緣已了了。”

這三十二個人的親屬聽到這樣子的因緣果報以後,他們的怒火也就平息下來。所以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事情,我們種任何的因,如果將來緣具足的時候,“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所以我們一定要從因果觀來對治瞋恨,遇到不順利的事情,要知道這是因果,所以不會去對對方起瞋恨心,而能夠甘之如飴,願意承受這個果報。

第二種對治的方法是我們要對治因為口業而產生的瞋恨,要少說妄言、綺語、兩舌、惡口,一言興邦,一言喪邦,所以要謹護身語意三業。

第三是要修平等心,不要有分別心。為什麼會有瞋恨?都是因為我們的分別念作怪。

要修平等心,你不平等的時候,有差別的時候就容易得罪人。

春秋時期的齊國有一位大臣叫做夷射,有一次他應齊王的邀請進王宮參加宴席。中途他不勝酒力,覺得有一點要醉的樣子,想出去透透氣,吹吹風,從宮殿的後門走到花園裏麵去。走到後門口正在吹風的時候,守門人過來主動跟他拉關係,因為看到有一個大臣過來,還是想討好他嘛,就請夷射給他一杯酒喝喝。夷射很傲慢看不起這個守門人,就跟他說:“你滾一邊去,你是什麼東西,你怎麼能跟我說話呢?”罵過以後就走了。

守門人雖然地位很低,但是懷恨在心,剛好那天晚上下了一點雨,在宮殿的後門留下一灘雨水,他故意不掃掉。

第二天早上,齊王想到後花園散步的時候,就發現門口有一灘水,好像人的小便一樣,他就誤會了,很生氣,馬上把守門人叫過來說:“哪一個人這麼放肆,這麼無禮,敢在宮殿門口小便?”

守門人故意就裝作很害怕的樣子,支支吾吾不說,齊王就更加要追問了,守門人說:“我昨天看到夷射在這裏站了好久。”齊王大怒,就以欺君之罪賜夷射死罪。

你看,一杯酒其實是不足掛齒的,對於這個守門人來說,得到了就覺得臉上有光彩,不能夠得到就覺得人格受侮辱了,所以要有平等心,要修平等心就能夠降伏我們的瞋恨心。人不平等的觀念是導致彼此衝突的根源,人類的種族歧視,種種的歧視,都是因為我們心裏麵有分別念,有不平等的心,所以我們要修自他平等。人類因為膚色不同,相貌不同,種族不同,文化不同,習俗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福報也是各個不同,所以世間的人就往往依此而來分等級。

而事實上這些等級,這些不平等的觀念就導致了彼此的衝突。比方說種族歧視,原來希特勒在德國就宣揚說:人類最高貴的種族就是亞利安人,亞利安人之中最高貴的又是日爾曼人,就是德國本土人,最低賤的就是猶太人。推行這樣子的種族歧視,導致了種族仇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希特勒幾乎占領了整個歐洲,他在波蘭建了一些集中營,把全歐洲的猶太人都抓過去殺掉,先後殺了六百萬猶太人,當時歐洲62%以上的猶太人都被他殺掉了,還殺了五十二萬吉普賽人。這個都是因為有分別念,種族歧視導致人與人之間起瞋恨心,然後互相殘殺。

同一個種族之中還是會有分別心。

事實上種族之間是沒有什麼差別的,2000年的時候,生物學、生理學那些科學家把人類各個種族的基因圖表都作出來了,就發現各個種族之間99.9%的基因是完全相同,排列一致的。所以沒有哪個種族、哪個民族特別優秀,哪個民族特別低賤,沒有這樣子的事情,都是人類的分別念導致的衝突,所以要修平等心。

第四種降伏瞋恨的方法是要修忍辱行。我們以暴力抗暴力的方式是無法解決矛盾和衝突的。

第五種方法是要修清淨心來對治分別心、嫉妒心。有的人他人格很低劣,幸災樂禍,看到人家有不順利的時候,他心裏麵還覺得好像很高興。其實都是因為他的嫉妒心作怪,心裏麵有陰暗的一麵,其實他的妒嫉心真的能夠令其他人遭到不幸嗎?不可能的,那種隻是自己傷害自己,他自己反而因為這種陰暗的心理,這種負麵的情緒而造了惡的意業,招感苦果,所以我們要修隨喜來對治嫉妒,要修清淨心來對治分別心。

第六是要修感恩心。其實一切眾生不是我們仇恨的對象,也不是貪戀的對象,而是都對我們有恩的,我們學佛的最初發菩提心,中間修六度萬行,最後圓滿成佛,都需要依靠眾生,所以我們的仇敵應該就隻是三毒,貪瞋癡三毒是我們不共的仇敵,要瞋恨自己的三毒,然後把它轉過來,轉為戒定慧,這樣子就對了,所以要修感恩心。

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裏麵有一個開示說:

無害忍不生,怨敵生忍福,

既為修福因,雲何謂障福。

我們為什麼會對別人起瞋恨心呢?認為他障礙了我的福報,認為他傷害了我。其實不是,那種不順利的事情是你自己的惡因招感,不是人家能夠障礙你的。一個人如果自己有智慧,自己有修行,全世界的人都誹謗你,你也不會墮地獄;一個人自己沒有修證,全世界的人都讚歎你,你也不會成佛。所以歸根結蒂是在自己的修證上,沒有人能夠障礙我們的福報,沒有人能夠障礙自己走向解脫,都隻是自己障礙自己,所以遇到不順利的時候不要怨天尤人,不要瞋恨他人。

並且,“無害忍不生”,沒有這些傷害,我在哪裏去修忍辱波羅蜜呢?我怎樣去成就修忍辱度的功德呢?因為六度越往後越增勝,你修無量的布施度的功德比不上持戒的功德,修無量的持戒功德比不上忍辱的功德,所以“怨敵生忍福”。因為怨敵,我才能夠修忍辱度,才能夠培無量的福德,所以“既為修福因”。他們是我能夠修忍辱這種福德的因緣,是我的恩人,要修感恩心,為什麼反過來還要對他起瞋恨心呢?這樣子把自己的心態轉過來。

第七是要推己及人,修菩提心。

第八是要修空觀。世間的一切,不單單是壞滅空,而且是當體即空,所以我們要修空觀。白居易所說的: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

隨富隨貧且隨喜,不開口笑是癡人。

我們所爭的都是好像蝸牛角上的那麼一點點空間,所以要看清楚,要知道一切都是夢幻泡影,當然就不會起瞋恨心了,就能夠轉瞋恚的火為智慧火。

如果我們能夠按這八個方麵來修,就能夠真正地降伏瞋恨,就能夠免離災難。

修空觀說就容易,要證就很難。好像舍利弗尊者,他因地也曾經發過菩提心要度眾生,一發心,馬上帝釋天就來考驗他,化為婆羅門來請他布施眼球,他把左眼挖下來,把眼球遞過去的時候,婆羅門故意說:“我的母親需要眼球做藥引子,不是左眼,是右眼。”

他又忍痛把右眼球挖過去遞給他的時候,婆羅門放在鼻子底下聞一聞,“哎呀,你眼球這麼腥臭,怎麼能夠給我母親來做藥引子呢?”就摔到地上去用腳來踩,好像踩破魚泡一樣啪啪響。

舍利弗就退失菩提心,起了瞋恨心,他就說:“哎呀,眾生太難度了。”

那麼以這個瞋恨心,他就墮落為蛇。事實上要修空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要透過念觀世音菩薩開啟我們內在的平等心、清淨心、覺悟心、慚愧心、懺悔心、感恩心,要修慈悲行、忍辱行、智慧行,深信因果,發菩提心,就能夠真正做到“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

我們明天繼續講,大家一起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