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刀杖難無畏(3 / 3)

第二重意思,其實更重要的不單單是要止息外在的刀杖之難,更要平息我們內心的刀杖。我們念觀世音菩薩,不單單是能夠免離外在的刀杖傷害我們的色身之難,更能夠止息我們內心的刀槍。我們要透過念觀世音菩薩,隨時找出自己起心動念之中與佛法不相應的地方,息滅我們的惡念,找出自己的不足,這個是免離內心的刀杖之難。

明朝的洪應明在《菜根譚》上說:“反己者,觸事皆成藥石;尤人者,動念即是戈矛。”

如果能夠反省自己的不足,遇到任何的緣分,不管順緣、惡緣都不能傷害我們,而且還能夠讓我們看清自己的不足,消除我們的傲慢心。“文殊遇緣則有師”,內心有智慧的人遇到任何的因緣,這個因緣都能夠成為他的老師,都能夠開啟他內心本具的慈悲與智慧,所以說“反己者,觸事皆成藥石。”我們逢緣對境的時候,能夠對治自己的煩惱病,這個逢緣對境,這個境界都是治我們煩惱病的藥物。

如果遇事情不順利的時候,隻會到外麵找原因,去怨天尤人,去指責他人,批評他人的時候,這種人是沒有智慧的人,他起心動念都是煩惱,都是好像刀槍一樣的惡念,首先傷害自己,然後傷害他人。我們心裏麵起瞋恨心的時候,自己內心就失去了寧靜和安祥,首先就傷害自己了,然後惡口罵他人,也會傷害他人,所以說“尤人者,動念即是戈矛”。

“一以辟眾善之路,一以浚眾惡之源,相去霄壤矣”。如果能夠回光返照,找出自己的不足,這個是“眾善之路”;如果隻是到外麵去指責人家,批評人家,這種自私自利心就是“眾惡之源”;所以我們念觀世音菩薩,不單單是要免離外在的刀杖之難,而且要開啟內心的慈悲與智慧,迅速地斷煩惱。

朗日塘巴尊者在《修心八頌》上麵說:

一舉一動觀自心,正當煩惱初萌生,

危害自與他人時,願疾嗬斥令消除。

這個是真正會念觀世音菩薩,一舉一動都要覺照自己的起心動念,煩惱一露苗頭就拔除,就不會傷害自己,也不會傷害眾生,當然刀杖之難就會免離。

眾生因為不肯念觀世音菩薩,不肯從煩惱之中回頭,所以以共業就招感了種種的戰爭,導致無量的生靈塗炭,導致無量的家庭家破人亡。從古到今,描繪戰爭苦難的詩詞文章都很多,晚唐時候有一個叫陳陶的詩人,作一首《隴西行》,就說: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就是描繪無量的家庭因為戰爭而家破人亡,而事實上它的因都是因為眾生造煩惱貪瞋癡的惡業而招感的果報。所以現在我們這個世界不太平,有很多的局部戰爭,好像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好像美國與伊斯蘭教的聖戰組織,這種種的戰爭,事實上我們要以戰爭去平息戰爭是不可能的,唯有多念觀世音菩薩,然後讓無量眾生都開啟內心的慈悲與智慧,息滅眾生心中的惡念,才能夠止息戰爭。古德所說的“息心即是息災”,我們內心的貪瞋癡止息的時候,外在的災難才能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