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關於平和(1 / 3)

看著眼前奄奄一息的僧遠,費杉的心裏有種莫名的哀傷。費杉並不明白什麼是師徒,但是他的確很適應這個與他們僅相處數月的和尚。

眼前的情形讓他想起3年前,就是那時,他父親被外族人殺死。費杉的父親是個老兵,參加過3次征高麗的戰爭。毋庸置疑,隋朝的軍隊是當時東方裝備最為精良,戰鬥力最為強大的軍隊。然而,楊廣抱著橫掃朝鮮半島的決心而去,結果卻換來了自己天下的淪喪。

費杉不知道人與人之間的爭鬥不僅是表麵的殘酷,更有內裏的陰暗。他不知道楊廣,也不知道楊廣的下場。他隻看見,眼前這個與他生活了幾個月,教會他治療弟弟“病”的人已經奄奄一息了。他心很痛,在發著他還沒明白的痛。

僧遠終於知道自己眼下的情況最好抓緊時間交辦後事,而不是追成桐報仇。他是習武之人,很明白自己沒有被立斃,是因為趙元普封住了自己上身的大穴。他現在好比被打出一個窟窿的潛艇,封閉了進水的倉段,但這不會阻止潛艇下沉,隻能延緩。

僧遠不知道潛艇,但他知道自己快要OVER了,他伸出了僅有的一隻手,握住了費杉抽泣的手臂。

“按照中原的規矩,你要喊我師父的。”僧遠微笑著說,鮮血不斷從他喉頭湧出。

“什麼是師父?”費杉在長白山生活,識字都是僧遠教的,哪裏懂得“師父”的含義。

僧遠笑笑,用盡力氣說道:“不要緊。我想,你能幫我幾個忙嗎?”

費杉想也沒想就點了頭。

“我給你的功法,你要練會。這個功法以前沒人會,你要會了,別人肯定很難傷害你。我知道,你最在緊的是你弟弟。但是,我也想要求你幫我保護一樣東西,像保護你弟弟一樣保護它。”

費杉道:“什麼東西?”

僧遠不敢換氣,繼續說:“我要你保護一個叫少林寺的地方,保護那裏的人,不要讓他們受到欺負,好嗎?”

費杉問:“那個地方在哪裏?”

僧遠道:“你去了中原多問問就知道了。還有,剛剛被人奪去的東西,是我原來的恩人,托我送給這裏的齊劍派的。現在我把它丟了,對不起他,你,你能幫我找回來,幫我完成這件事情嗎?”

費杉點頭道:“我會盡力幫你的。”

僧遠笑笑,用最後的力氣噴出一口血來,離開了這個世界。

僧遠這輩子很短暫,小時候隻想吃飽,後來隻想活下來,最後,他想的是自己和自己身邊的人能安寧,平和的生活。

安寧和平和,是一個理想,很具體,卻又很空洞,看似容易實現,其實很難成功。

但是,終於,僧遠得到了他個人的平和,費杉把他埋在了一顆巨大的古樹下,和他父親一樣。

僧遠要費杉幫兩個忙,但是交代了三件事情。目前費杉很明白,看見搶東西的人(成桐)那麼神出鬼沒,自己是沒有辦法和他較量的。唯一的希望就是先把僧遠說的那些很厲害的功法學會。

費杉埋葬僧遠後就尋路回了自己所在的木屋。但他沒想過,在人家的地盤上沒打招呼就走人,後果,是很嚴重的。

僧遠留給費杉的功法是前代少林僧人的心得筆記。所記載的內容五花八門,但是歸納的缺很有條理。僧遠之前和費杉說過一個化繁入簡的辦法,就是先不管之前的記錄,隻看後來的歸納。

費杉內功基本運法早已經學會,而且完全是按照筆記上的歸納法來的。這份筆記在少林寺多年,看過的人無數,但是就沒有人能從中獲益,其實,這是有原因的。這份筆記分析了當時世間所存的各種武功,得出外功需從內修起,出拳需靠筋骨力。認為任何武功的基礎是內功。然而,它又把內功的基礎歸在了人的筋絡上。也就是說,要學武功必須鍛煉內功,要練內功,必須先鍛煉筋絡。對於鍛煉筋絡,筆記上歸結出了一整套法子,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聚,就是想盡法子將體內之氣聚集。第一階段到什麼程度是為通過,筆記上認為,要能聚氣成形!這是少林寺認為這份筆記是邪道之說的第一個理由。當時的武者認為,內功不借助人體而產生作用的唯一方法是“劈空掌”。而“劈空掌”隻是散氣,所轄距離很近,越遠威力越小(空氣阻力造成的能量損失),基本上所有的劈空掌隻能傷敵,很難斃敵。要將內氣聚成形,首先對吐氣的穴位會造成極大的壓力和負擔,而這種負擔可能比它對敵造成的傷害相當甚至更大。幾乎所有的少林武者都認為這是沒有必要也是行不通的。但筆記對此的解釋是,能聚氣成形時,武者的筋絡和穴位就能承受比吐氣造成的傷害強幾倍的傷害。也就是說,要比一般不練這個功夫的人經打許多。而且,筆記認為,聚氣的練習隻是為第二階段的修煉鋪墊。筆記認為,這種練法的真正威力在第二階段。而這第二階段,恰恰是少林寺僧人認為天方夜譚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