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鷹立如睡,虎行似病。”這形象地說明了兩種自然界最強有力的動物的攫食之道。強者裝弱的這種妙法,既避免了自己因鋒芒太露而引來攻擊,又麻痹了對手的防備意識,所以這兩種動物一旦出手捕食,幾乎就不會落空。而古今許多謀劃大業者,也借助此道取得了成功。
魏明帝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明帝曹睿在彌留之際,命司馬懿和曹爽輔佐幼子曹芳,並讓齊王曹芳前去抱司馬懿的脖子以示親近,司馬懿感激涕零,連表忠心。當日即立曹芳為皇太子,曹睿便放心地死了。喪事辦完後,遵照遺囑,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共掌朝政輔佐幼主。當時,曹芳剛剛8歲,大權自然落在曹爽和司馬懿手中。
曹爽是曹真之子。曹真是魏武帝曹操的侄子,曆事武帝、文帝、明帝三朝,為人明敏練達,頗受信任。由於父親為朝廷重臣,曹爽也很受重視,又因為是宗室子弟,所以當了顧命大臣。司馬懿也是曹魏的開國元勳,曾隨曹操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是握有兵權的朝廷重臣。
但曹爽與司馬懿兩人資望能力卻有很大差距。司馬懿老謀深算,德高望重,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也能征善戰,故對曹氏政權構成很大威脅。曹爽宗室後代,也有一定資曆,當時曹芳年幼自然沒什麼主意,總怕大權旁落他人之手,當然要傾向於曹爽而疏遠司馬懿。幾年後,曹爽漸漸地培植自己的勢力,排擠司馬懿的人,等到時機成熟時,又奪了司馬懿的兵權,撤銷了其太尉的實職,而安排其一個太傅的空銜。司馬懿見曹爽的勢力控製了朝廷,於是就裝病在家,不問朝政了。
曹爽攬權貪位,見司馬懿告病居家,也不問是真是假,便得意忘形起來。他提拔自己的弟弟曹羲為中領軍,曹訓為武衛將軍,曹彥為散騎常侍,控製了宮廷京師的武裝大權。因此曹爽日益膽大妄為,天天與親近的人吃喝玩樂,出行的時候車輛儀仗輿服皆仿皇帝規模,甚至把宮中的妃嬪、樂師也帶回家中尋歡作樂。曹爽的所作所為漸漸失去人心,一些正直的官吏有些看不慣,非議漸起。
司馬懿裝病居家,其實一天也沒閑著,對朝政和時局反而更加關注了。他對曹爽的行為及其漸失人心的情況都了如指掌,心中暗暗高興,在靜待時機。
正始九年(公元248年)冬,曹爽的黨羽李勝由河南尹調任為荊州刺史。臨行前到太傅司馬懿家去辭行。司馬懿熟諳官場之事,聽說李勝來訪,向身旁的侍女囑咐幾句後傳令進見。
李勝來到司馬懿養病的臥室,隻見司馬懿躺在病榻上,頭發散亂,麵容憔悴。一看李勝進屋,忙掙紮著要坐起,兩個侍女立刻扶起他,一個侍女遞給外衣,司馬懿十分用力地去接衣服,然而手一顫,衣服竟落在地上。兩個侍女忙彎腰幫他揀起,好不容易才把衣服穿上。接著司馬懿又以手指著嘴,侍女忙端來一碗稀粥,司馬懿也不用手去端,伸了伸脖子就喝,結果裏一半外一半,胡子上都是稀粥和飯粒,前大襟上還灑了一大片,侍女忙拿手巾來擦。李勝見狀,忙往前湊了湊:“隻聽人們說您中風病犯了,想不到竟病到這種程度。”司馬懿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唉!年老病重,死期不遠。君屈任並州,並州接近胡地,您可要當心啊!”說完喘了兩口氣又說:“恐怕你我不能再見麵了,我把兩個兒子師、昭托付給您,請您多照應。”李勝見他說錯了,就糾正說:“我上任荊州,不是並州!”司馬懿聽了,大惑不解,偏偏頭側過耳朵問:“什麼――放到並州?”李勝隻好再改口說:“我被放到荊州。”司馬懿這才若有所悟地說:“啊!都怪我年老意荒,耳朵也背,沒聽明白你的話。您這回到‘並’州任官,要好好建功立業啊。”又寒暄幾句,李勝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