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公共危機管理預案的培訓演習(1 / 3)

培訓與演習是貫徹實施危機管理預案的重要步驟。通過這一環節,可以強化組織內部的危機管理意識,檢驗應對危機的準備工作做得如何,增強全局觀念,進一步檢查危機來臨時各部門、各方麵的協調能力與協調程度。同時,也是進一步完善和修正危機管理預案的重要舉措。

(一)培訓演習的意義

進行培訓或演習的一個根本原因是,它可以提高參與者對危機的熟悉程度和提高處理危機的能力。有效的培訓可以降低實際操作過程中人為的錯誤,同時降低現場調配資源的時間耗費。進行演習具有兩個核心意義:增加對潛在危機的警惕性;增加處理危機的經驗。

具體而言,演練可以對人進行基本的技能性培訓,觀測其反應,然後增加訓練的複雜程度和現實性,以加強人在處理類似威脅時的熟悉度和及時反應的能力。大部分人僅僅是通過他們遇到過的自然災害或相似的危機,增加處理危機的經驗。而反複進行演練有助於參加者更適應這樣的環境,更好地處理他們在危機中遇到的各種狀況。事實上,現實中的危機要比演習嚴重得多,現實的危機中到處都會存在幹擾因素(警報、閃光燈、拔高的聲音)和肉體上的刺激(煙霧、塵土、高溫和水),不斷地打擊著反應人員的執行和決策能力。例如,在一家航空公司的飛機墜毀的重要演習中,醫療隊每天都必須穿著極為難受的製服,“這種安全製服太熱了”。但是,如果不穿上製服,沒有正確的視覺標誌,這些人就要為得不到應有的支援(包括水、食物、剩餘時間和空氣冷卻器)負責。

演練的意義主要表現為克服實際危機中出現的基本問題,這些內容主要包括:(1)使每個成員熟悉他們在危機中的任務和位置,並知道如何應對由於危機時可能出現的混亂導致指揮失靈。(2)通過演習,調動、組合、部署人員,當危機真正發生時為管理人員節約更多的時間。(3)加強互助,熟悉預案的具體實施。(4)找到危機狀態下最有效的溝通方式。(5)體會媒體在危機狀態下發揮的作用。(6)學習如何盡快恢複到危機結束後的正常狀態。

總之,培訓和演習可以提高參加者對危機各個方麵和結果的熟悉程度,同時明了他們在完成任務時可能麵對的困難。除此以外,培訓和演習還有其他作用。比如,可以幫助發掘和認識人才,對成員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可以提升組織形象,直接運用於現實中的公共關係和社區服務。而且,演練的現實性能夠測試出危機計劃中各個因素在壓力下是如何結合在一起的。必須注意的是,當運行模擬演練時,平時的正常活動不要中斷,並且在成本投入上不能超過組織所能承受的範圍。

(二)應急預案的培訓

培訓包括定期組織成員參加討論會、技術指導、應急響應設備的使用、疏散演習、全麵演習等。完整的培訓需要製定計劃,確定培訓形式和內容。

1.培訓計劃

製定培訓計劃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下列因素:培訓對象、培訓教師、培訓活動、各期培訓時間、各期培訓的評價和建檔等。

2.培訓形式

培訓可以采取各種形式:(1)啟蒙與教育會議。定期開展討論會,提供信息、回答問題並確定需求和關注點。(2)桌麵演習。應急管理人員聚集一堂,討論各自的應急響應職責,針對應急響應情況如何做出反應。這是成本效益優化的方式,在確定更多培訓需求之前,解決重複和交代不清的問題。(3)過場演習。應急管理人員和響應人員實際執行各自的應急響應功能。該活動涉及更多的人員,比桌麵演習更加徹底。(4)功能演習。主要測試應急響應各項功能,但不必要求同時進行,如應急醫療、緊急通告、警告和通訊、設備的使用。要求各響應人員評價應急管理體係並辨識存在的問題。(5)疏散演習。所有人員通過疏散線路到達指定的地點,該程序應適用於所有測試人員。要求參與人員提出在疏散過程中發現的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樓道散布了廢物、通道充滿了煙霧。應急預案應根據意見修改。(6)全麵演習。盡可能模擬真實的應急情況。該演習包括組織的員工、管理人員和其他應急響應人員。

3.培訓內容

對相關人員的培訓內容一般包括:(1)個人的職責;(2)威脅、危害信息和防護措施;(3)通報、警告和通訊程序;(4)在緊急情況下如何確定重要成員所在的位置;(5)應急響應程序;(6)疏散和避難的職責與程序;(7)一般應急設備的位置和使用;(8)應急程序的終止等。

(三)應急預案的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