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演習是指來自多個機構、組織或群體的人員針對假設事件,執行實際應急事件發生時各自職責和任務的排練活動,是檢測重大事件應急管理工作最好的度量標準。我國多部法律、法規及規章都對此項工作有相應的規定。
1.演習的類型
應急演習類型有多種,不同類型的應急演習雖有不同特點,但在策劃演習內容、演習情景、演習頻次、演習評價方法時,必須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和應急預案規定。在組織實施演習過程中,必須滿足“領導重視、科學計劃、結合實際、突出重點、周密組織、統一指揮、分步實施、講究實效”的要求。美國聯邦應急管理局采用的演習方法可分為桌麵演習、功能演習和全麵演習三大類。
(1)桌麵演習。桌麵演習是指由應急組織代表或關鍵崗位人員參加的,按照應急預案及其標準運作程序,討論應急情況時應采取行動的演習活動。桌麵演習的主要特點是對演習情景進行口頭演習,一般是在會議室內舉行非正式的活動,成本較低。主要作用是在沒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演習人員在檢查和解決應急預案中問題的同時,獲得一些建設性的討論結果。主要目的是在友好、較小壓力的情況下,鍛煉演習人員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應急組織相互協作和職責劃分的問題。
(2)功能演習。功能演習是指針對某項應急響應功能或其中某些應急響應活動舉行的演習活動。功能演習一般在應急指揮中心舉行,並可同時開展現場演習,調用有限的應急設備,主要目的是針對應急響應功能,檢驗應急響應人員以及應急管理體係的策劃和響應能力。例如,指揮和控製功能的演習,目的是檢測、評價多個政府部門在一定壓力情況下集權式的應急運行和及時響應能力,演習地點主要集中在若幹個應急指揮中心或現場指揮所,並開展有限的現場活動,調用有限的外部資源。外部資源的調用範圍和規模應能滿足響應模擬應急情況時的指揮和控製要求。又如針對交通運輸活動的演習,目的是檢驗地方響應官員建立現場指揮所,協調現場應急響應人員和交通運載工具的能力。功能演習比桌麵演習規模要大,動員的應急響應人員和部門更多。必要時,還可要求國家級應急響應機構參與演習過程,為演習方案設計、協調和評估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因而協調工作的難度也隨著應急響應組織的增多而增大。
(3)全麵演習。全麵演習指針對應急預案中全部或大部分應急響應功能,檢驗、評價應急組織應急運行能力的演習活動。全麵演習一般要求持續幾個小時,采取交互式進行,演習過程要求盡量真實,調用更多的應急響應人員和資源,並開展人員、設備及其他資源的實戰性演習,以展示相互協調的應急響應能力。與功能演習類似,全麵演習也少不了負責應急運行、協調和政策擬定人員的參與以及國家級應急組織人員在演習方案設計、協調和評估工作中提供的技術支持。但全麵演習過程中,這些人員或組織的演示範圍要比功能演習更廣。
三種演習類型的最大差別在於演習的複雜程度和規模。無論選擇何種應急演習方法,應急演習方案都必須適應轄區重大事件應急管理的需求和資源條件。應急演習的組織者或策劃者在確定應急演習方法時,應考慮本地區重大事故應急預案和應急執行程序製定工作的進展情況,本地區麵臨風險的性質和大小,本地區現有應急響應能力、應急演習成本及資金籌措狀況,相關政府部門對應急演習工作的態度和各類應急組織投入資源的狀況等因素。
2.演習的人員
按照演習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任務,可將應急演習參與人員分為如下三類:
(1)演習人員。演習人員是指在演習過程中盡可能對演習情景或模擬事件做出其在真實情景下可能采取的響應行動的人員,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演員。他們所承擔的具體任務包括:救助傷員或被困人員;保護財產和公眾安全健康;獲取並管理各類應急資源;與其他應急響應人員協同應對重大事故或緊急事件。演習人員主要來自各類應急機構和組織。
(2)控製人員。控製人員是指根據演習情景,控製應急演習進展的人員。他們在演習過程中的任務包括:確保應急演習目標得到充分演示;確保演習活動對於演習人員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保證演習進度;解答演習人員疑問和演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保證演習過程的安全。
(3)模擬人員。模擬人員是指在演習過程中扮演、替代正常情況或緊急情況下應與應急指揮中心、現場應急指揮所相互作用的機構或服務部門的人員。
3.演習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