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評審原則。評審人員可從應急預案的完整性、準確性、可讀性、協調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麵進行判斷。
一是完整性。應急預案的完整性主要體現在:①功能完整。即應急預案中應說明有關部門應履行的應急響應職能和應急準備職能,說明為確保履行這些職能而應履行的支持性職能。②應急過程完整。應急管理一般可劃分為應急預防、應急準備、應急響應和應急恢複四個階段,因此可能會涉及不同性質的應急計劃(或預案),如減災計劃、行動計劃、防災計劃和災後恢複計劃。③適用範圍完整。應急預案中應闡明該預案的適用地理範圍。一般說來,應急預案的適用範圍主要指組織編製該預案的機構所管轄的行政區域。應急預案的適用範圍不僅指在本區域內發生事件時應啟動預案,其他區域發生事件,也有可能作為該預案的啟動條件。即針對不同事件的性質,可能會對預案的適用區域進行擴展。
二是準確性。應急預案的準確性主要體現在:①通訊信息準確。應急預案中應包括有關通信係統和通信聯絡方式的準確信息。重大事件應急期間,如何保障整個應急響應期間通信暢通,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準確無誤地把事件的主要情況報告給有關部門,通知各級應急組織和人員,並在適當時機向公眾發布必要信息,以便及時有效地采取應急響應行動,是接警與通知、指揮與控製、警報和緊急公告、通訊等應急功能的主要任務。②職責描述準確。職責明確是保證應急工作反應迅速、協調有序的關鍵,尤其是當兩個或多個機構、部門、組織執行同一種任務時,其中一個組織應承擔主要責任,其他組織則承擔輔助責任。為避免混淆,應急預案中必須清晰地列舉責任單位的名稱及其責任範圍,標明承擔主要責任和輔助責任的單位。③適用危險性質及種類明確。可能麵臨多種事件風險,應急管理部門應合理組織各類預案,避免預案之間相互孤立、交叉和矛盾,明確各類預案所針對的危險性質和種類。
三是可讀性。預案的可讀性主要體現在:①易於查詢。應急預案中信息的組織方式應有利於使用者查詢,有助於使用者輕鬆找到他們所需要的信息。②語言簡潔,通俗易懂。應急預案編寫人員應使用規範語言表述預案內容,並盡可能使用諸如地圖、曲線圖、表格等多種信息表現形式,使所編製的應急預案通俗易懂。③層次及結構清晰。麵臨的潛在威脅類型多樣,影響區域也各有不同,因此,應急預案應具有清晰的層次和結構。
四是協調性。應急預案的協調性主要指預案與相關法律、法規、國家標準的符合性以及與其他預案的兼容性。①應急預案中的內容應符合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的要求。②與其他應急預案的一致性或兼容性。重大事件應急預案應與其他相關應急預案協調一致。其他預案的範圍包括:上級應急預案,如國家、省應急預案;下級應急預案,如縣(市)應急預案和企業的內部應急預案;相鄰的應急預案;本地或相鄰有關其他事件的應急預案,如防洪預案等。
五是可操作性。應急預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即發生重大突發事件時,有關應急組織、人員可以按照應急預案的規定迅速、有序、有效地開展應急與救援行動、降低事件損失,對於危機事件的應對具有切實的指導作用。
(2)評審方法。評審方法主要包括內部評審和外部評審。內部評審是指編製小組內部組織的評審。應急預案編製單位應在預案初稿工作完成之後,組織編寫成員對預案內部評審。內部評審不僅要確保語句通暢,更重要的是評估應急預案的完整性。編製小組可以對照檢查表檢查各自的工作或評審整個應急預案。如果編製的是特殊風險預案,編製小組應同時對基本預案、標準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進行評審,以獲得全麵的評估結果,保證各種類型預案之間的協調性和一致性。內部評審工作完成之後,應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並組織外部評審。外部評審是預案編製單位組織本地或外埠同行專家、上級機構、社區及有關政府部門對預案進行的評審。外部評審的主要作用是確保應急預案中規定的各項權力法製化,確保應急預案被各階層接受。根據評審人員的不同,外部評審可分為同行評審、上級評審、社區評審和政府評審四類。
①同行評審。應急預案經內部評審並修訂完成之後,編製單位應邀請具備與編製成員類似資格或專業背景的人員進行同行評審。此類人員一般包括:各類管理部門及企業的安全、環保專家或應急救援服務部門的專家;其他有關應急管理部門或支持部門的專家(如消防部門、公安部門、環保部門的專家);本地區熟悉應急響應工作的其他專家等。
②上級評審。上級評審是指由預案編製單位將所起草的應急預案交由其上一級組織機構進行的評審,一般在同行評審及相應的修訂工作完成之後進行。重大事件應急響應過程中,需要有足夠的人力、裝備、財政等資源的支持,所有應急功能的責任方應確保上述資源保持隨時可用狀態。實施上級評審的目的是確保有關責任人或組織機構對預案中要求的資源予以授權和做出相應的承諾。
③社區評審。社區評審是指在應急預案審批階段,預案編製單位組織公眾對應急預案進行評議。公眾參與應急預案評審不僅可以改善應急預案的完整性,也有利於促進公眾對預案的理解。公眾參與應急預案評議過程的形式可包括:召開社區代表討論會,即預案編製單位組織社區代表討論會,由編製小組向公眾介紹應急預案並回答各社區代表提出的問題;發布社區評議公告,即預案編製單位在當地報刊、網站等媒體上發布應急預案,為相關社會團體、個人提供發表意見的機會;舉行公開會議,即預案編製單位舉行公開會議,邀請普通公眾與會並給予提供發表意見或建議的機會;邀請公眾參與評審,即預案編製單位或編製小組邀請普通公眾代表參與同行評審或上級評審過程;組成社區應急預案谘詢委員會,即由社區相關團體組成一定規模的谘詢委員會,對預案編製單位或編製小組的工作實施獨立評審和評議。
④政府評審。政府評審是指由政府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對編製單位所編寫的應急預案實施審查批準,並予以備案的過程。政府對於重大事件應急準備或響應過程的管理不僅要製定有關場內、場外應急預案編製指南或規範性指導文件,還應參與應急預案的評審過程。政府評審的目的是確認該預案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和上級政府有關規定的要求,並與其他預案協調一致。一般來說,政府部門對應急預案評審後,應通過頒布法規、規章、規範性文件等形式對該預案進行認可和備案。政府評審中,由政府部門組織的有關專家應做到:確認該預案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和上級政府有關規定的要求;確認該預案並與其他預案協調一致;對該項預案進行認可,並予以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