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國外公共危機管理機製的經驗教訓(1 / 3)

現代社會,危機狀態逐漸成為一種常態。美國“9·11”後,公共危機管理更是引起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各國紛紛構建符合自身國情的公共危機管理機製,並出台相應的危機管理法律法規。經過幾年的努力,一些發達國家在應對公共危機管理方麵,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通過分析發生在一些發達國家典型的公共危機管理方麵的案例,從中汲取一些經驗教訓,有助於為完善我國公共危機管理機製提供借鑒。

(一)美國“9·11”事件應對機製

2001年9月11日上午8時45分至10時,兩架美國民航客機分別撞擊紐約世貿大廈雙塔樓,造成大樓坍塌,數千人死亡;一架客機撞擊美國國防部所在地華盛頓五角大樓,造成重大傷亡;一架客機在匹茲堡市附近墜毀。事件發生後,美國政府采取了以下緊急措施:

1.迅速識別危機,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9·11”事件發生時,美國總統布什正驅車趕往佛羅裏達州的一所小學。當助手們將第一次撞樓事件告訴他時,他的第一反應認為這是一次飛行員的失誤導致的事故。但20分鍾不到,又一架飛機撞擊世貿中心南樓時,布什立刻意識到這是一次蓄意的攻擊事件。於是,在9時30分,布什在佛羅裏達州發表聲明,稱該事件為“恐怖主義對美國的公然襲擊”,並發誓要“追查並嚴懲”肇事凶手。與此同時,布什宣布全體美國軍隊進入最高戒備狀態,美國空軍戰機在華盛頓上空實行戒備飛行,軍事當局向紐約和華盛頓附近海域派遣艦艇,進行防空和醫療救護工作。同一時間,華盛頓市市長宣布首都進入緊急狀態,並進行人員撤離和疏散工作。

2.啟動應急預案,立即采取保護措施

在布什還沒有回到華盛頓前,政府各部門已經根據法定製度、程序和危機預案,自動采取了多項措施。比如,迅速啟動包括白宮、馬裏蘭州戴維營附近和著名風景區謝南多亞等地的地下應急指揮中心。此外還重新啟動了冷戰時代的“影子政府”計劃。副總統切尼被保護起來,不公開露麵。與此同時,在紐約市,由於市政府各管理部門都有較強的危機意識,並多次演練過危機預案,因此當時樓內人員撤離大樓時非常有秩序,沒有發生任何恐慌導致的重大傷亡。

3.動員一切資源,及時進行救援

危機發生後,美國衛生與福利部火速啟動了全國醫療緊急係統,動員7000多名醫療職工,80個救災小組全麵出動。在救援資金方麵,美國參議院通過了總額高達400億美元的緊急撥款法案,用於粉碎恐怖主義活動和重建災區及其他援助。另外,11日10時40分,紐約市當局號召市民緊急獻血,要所有的醫院做好充分準備,並調集國民警衛隊參加救援工作。12日,布什政府稱準備建立“緊急援助基金”。

4.組建新的機構,協調國內治安

布什政府於9月20日宣布成立內閣級別的“國土安全部”,負責協調包括國防部、司法部、運輸部、能源部、中央情報局等在內的政府機構的國內治安工作。同時,消防隊、郵政部門、海岸警衛隊、國民警衛隊、預備役軍人等加入國內治安係統,壯大了治安隊伍,為非常時期有效抵製各種外來勢力的侵擾提供了組織保障。

5.恢複社會秩序,加強法製建設

9月12日,紐約聯合國總部初步恢複日常工作並立即召開安理會會議。13日,紐約當局恢複交通服務;美國商品交易市場和證券市場基本恢複交易。之後總統布什親自觀看體育比賽,以示局勢恢複正常。10月26日,布什總統簽署了參眾兩院以壓倒多數迅速通過的《反恐怖主義法案》。該法案為今後美國進一步打擊恐怖主義活動奠定了法律基礎。

(二)俄羅斯人質危機事件應對機製

2002年10月23日,約50名全副武裝的車臣遊擊隊闖進莫斯科市軸承廠文化宮,將700多名正在那裏觀看演出的觀眾劫為人質。占領文化宮之後,車臣遊擊隊在文化宮各處布設了爆炸物,他們威脅要炸死700多名人質,企圖逼迫俄羅斯停止在車臣的軍事行動,並從車臣撤軍。事件發生後,普京政府采取了以下緊急措施:

1.迅速識別危機,果斷決策

恐怖事件發生後,普京迅速召集有關部門領導人召開緊急會議,討論解決對策。首先是對危機根源做出判斷,確定人質事件是由“國際恐怖主義中心策劃的”。其次是在一開始就堅定表示既要最大可能地保證人質安全,又決不向恐怖主義低頭。這一保證明確了危機解決的方向,穩定了民眾的情緒。最後是在危機關頭果斷決策,做出以武力解決人質事件的決定。

2.各部門啟動預案,協調行動

危機發生後,首先是聯邦安全局和內務部宣布實施應對突發事件的“雷雨”計劃,要求所有官員立即到所在部門報到。其次是俄羅斯政府緊急成立了有莫斯科市市長和各有關部門領導人參加的解救人質指揮部。同時,俄羅斯“阿爾法”反恐小組進入臨戰狀態,俄警察和軍隊封鎖了道路並緊急疏散文化宮附近樓房的居民和一家醫院的病人。最後是內衛部隊加強對重要設施和所有運輸幹線的警衛與監視,與此同時,警方和各重要基礎設施的負責人也加強守衛,以防不測。

3.保證信息傳播及時、準確

首先是俄安全局局長和內務部部長及時、準確地向普京總統傳遞信息情報,以使總統保持對事件進展的最新了解。其次是加強與各種社會力量的溝通,緩解社會緊張狀態。主要是要求各黨派采取協調一致的立場,各民族要團結一致,共同反對恐怖主義。尤其呼籲民眾不要因此次恐怖主義活動就不斷增加“反車臣情緒”。最後普京數次發表電視講話,向公眾表明麵臨的形勢和自己的立場,爭取民眾的支持,同時穩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