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高三年級(十一)(1 / 3)

怎樣認識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

關於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這一論斷,政治常識教材和黨的十四大報告都作了詳細論述。對此,我們應掌握四點。

1.和平問題是指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世界戰爭問題

冷戰結束後,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雖已終結,但戰爭的危險依然存在。這主要表現在:①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繼續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構成對世界和平的嚴重威脅;②美國和前蘇聯長期的爭霸及伴隨而來的核軍備競賽,製造出大量的核武器,並在冷戰後出現向中小國家擴散的趨勢,使世界麵臨著核戰爭的威脅;③西方大國在經貿問題、維和問題以及地區主導權等方麵爭奪激烈;④世界上仍然存在著諸多的矛盾、鬥爭和不穩定因素,如民族矛盾、領土爭端、宗教紛爭等。戰爭危險雖然存在,但製約戰爭的和平力量也在增長,並且它的增長超過戰爭力量的增長:世界各國人民強烈渴望和平,堅決反對戰爭;核大國考慮到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貿然發動戰爭;社會主義中國是維護和平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見,和平問題依然是當今世界的一個主題,隻要世界上一切反對戰爭、愛好和平的力量聯合起來,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建立起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維護世界和平是可能的。

2.發展問題是指世界經濟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問題

現在世界各國都麵臨著發展本國經濟的任務,以便在國際競爭中立足於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顯得更加迫切。據聯合國報告統計,占世界人口15%的發達國家占有世界總收入的70%,而占世界人口77%的發展中國家隻占世界總收入的20%。世界最富裕人口和最貧窮人口各占世界人口總數的20%左右,但他們之間的收入差距已從60年代的30倍上升到90年代的90倍。世界最不發達國家由70年代初的24個增加到1992年的48個。當前,由於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的存在,發展中國家麵臨著兩個嚴重的問題:①外債數額急劇膨脹,到1992年底負債總額高達1.4萬億美元;②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有增無減,初級產品價格下跌,製成品價格上漲,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條件惡化。這一切都嚴重製約著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掠奪是發展中國家貧困落後的曆史根源,但是,時至今日,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仍然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盤剝。由此可見,發展問題也是當今世界的一個主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加強南北對話,推動南南合作,建立起互相尊重主權、平等合理、發展民族經濟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3.和平問題與發展問題彼此聯係、相互影響

維護和平是發展經濟的基本前提,沒有和平就沒有發展。這是因為:隻有在和平的國際環境裏,世界各國才能保持正常的經濟交往和順利地實現本國的發展計劃。發展經濟是維護和平的堅實基礎,沒有發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這是因為:經濟的繁榮和發展有利於和平力量的壯大,貧困和落後則是國際形勢動蕩不安的一個重要因素。有效地製止戰爭,維護和平與穩定的國際環境,歸根到底取決於和平力量的經濟發展程度;世界經濟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必將大大增強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發展需要和平,發展也必將促進和平。

4.冷戰後,世界舊的格局被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

國際形勢總的趨勢是由緊張趨向緩和,由對抗轉向對話,但舊的矛盾、爭端、衝突尚未解決和平息,新的矛盾、爭端、衝突又不斷發生,世界仍很不安定,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麵臨著嚴峻的挑戰。要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必須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堅決維護國家的獨立和主權。

怎樣認識西方敵對勢力推行的和平演變戰略?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是兩種根本對立的思想體係和社會製度,西方國家把顛覆社會主義國家作為既定戰略,在以武力威脅手段失敗後,就將重點放在推行和平演變戰略上。對這一戰略,應掌握以下幾點:

1.和平演變戰略是指西方敵對勢力在保持強大軍事壓力前提下,在同社會主義國家的接觸和交往中,運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非軍事手段,對其進行滲透,施加影響,促使社會主義製度蛻變為資本主義製度的一種戰略。

2.和平演變的目的是顛覆社會主義製度,就是要使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國家實行經濟私有化、政治多元化、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西方化,最終使社會主義演變為資本主義,實現以美國為領導的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

3.西方敵對勢力為實施和平演變戰略采取的手段主要有:①把意識形態的鬥爭擺在首位,加強心戰攻勢。他們利用大眾傳播工具宣傳他們的民主、自由、人權和價值觀念;散布社會主義危機論、失敗論、破產論,醜化和攻擊社會主義製度;利用人員往來,傳播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利用宗教活動,進行思想滲透,動搖人們的信念。②利用經濟、科技優勢,對社會主義國家誘壓兼顧,交替使用經濟援助和經濟製裁的兩手策略。或者以經濟援助和貿易優惠為誘餌,誘使社會主義國家接受西方的條件,力圖將這些國家納入資本主義的經濟體係。③在社會主義內部培植、支持、收買反對派,尋找和物色代理人,支持他們組成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勢力,作為國內顛覆社會主義的力量。

4.和平演變和反和平演變鬥爭實質上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社會製度的鬥爭。兩種社會製度之間的鬥爭,將是長期存在的,因此,和平演變與反和平演變的鬥爭也必將是長期存在的,我們必須具有清醒的認識,保持高度的警惕,尤其是在當前和平演變戰略在東歐和蘇聯得逞的情況下,更加不能掉以輕心,在堅持對外開放的同時,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警惕和抵製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蝕,更重要的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把國內的事情辦好,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為反和平演變的鬥爭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樣,我們就一定能夠挫敗西方敵對勢力的和平演變陰謀。

怎樣認識國際組織的性質、類型及其作用?

國際組織是國際關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主要是指國家與國家之間為了特定的目的和任務,根據共同簽訂的條約而建立的一種常設性議事機構。既沒有領土,也不能對成員國進行統治。國際組織的主要機構、職權、活動程序以及成員國的權利和義務,都以正式條約或協議為依據。因此,國際組織並不是淩駕於國家之上的組織。

依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國際組織可分為不同的類型。按其目的、任務和職權範圍的不同,可分為政治性國際組織和專門性國際組織。前者的宗旨、活動領域和職權範圍比較廣泛,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麵,像聯合國、非洲統一組織、東南亞國家聯盟等;後者具有專門的職能,是以某種專門技術活動為主的組織,像世界氣象組織、國際海洋組織等。按其活動的區域範圍的不同,可分為世界性國際組織和區域性國際組織。前者不論國家的社會製度、地理位置或其他因素如何,對全世界所有國家開放,例如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後者則在成員構成、活動範圍等方麵都有特定的區域,如歐洲共同體、美洲國家組織、阿拉伯國家聯盟等。按其主體的構成的不同,可分為政府間國際組織和非政府間國際組織。前者是以國家政府名義參加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石油輸出國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等;後者是以民間團體或個人名義參加的國際組織,如國際紅十字會、國際律師協會、國際新聞工作者協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