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源於打破常規
在一般情況下,按常規辦事並不錯。但是,當常規已經不適應變化了的新情況時,就應解放思想,打破常規,善於創新,另辟蹊徑。隻有這樣,才可能化缺點為優點,化弊端為有利,化腐朽為神奇,在似乎絕望的困境中尋找到希望,創造出新的生機。
盧迪的祖父去世後給盧迪留下了一大片美麗的“森林莊園”。可是好景不長,一場雷電引發的山火就將其化為灰燼。麵對焦黑的樹樁,盧迪欲哭無淚,他失望極了。但是他不甘心祖父的百年基業在他這裏斷送,決心傾其所有也要修複莊園,於是他向銀行申請貸款希望重建家園。但是銀行卻無情地拒絕了他。
他再一次受到打擊,但是他還是不死心,決定向自己的親朋好友相借,然而依然是一無所獲……所有可能的辦法全都試過了,盧迪始終找不到一條出路,他幾乎是絕望了。他總是在想,多麼好的樹林呀,怎麼就沒了呢?為此,他閉門不出,茶不思,飯不想,眼睛都熬出了血絲。
一個多月過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獲悉此事,意味深長地對盧迪說:“親愛的盧迪,祖母告訴你,莊園沒有了沒有什麼的,可你不能總是這樣消沉絕望。你應該多動腦筋想想,應打破常規思維的限製,莊園的樹木被燒了,但是不是被燒的樹木就真的一點兒用都沒有了呢?”
這些話倒是提醒了盧迪,於是他一個人走出了莊園。他漫無目的地閑逛著,在一條街道的拐角處,他看見一家店鋪的門前人頭攢動,他下意識地走了過去。原來,是一些家庭婦女正在排隊購買木炭。那一塊塊躺在紙箱裏的木炭讓盧迪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線希望。
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星期裏,盧迪雇了幾名燒炭工,將莊園裏燒焦的樹加工成優質的木炭,分裝成箱,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經銷店。
結果,木炭被一搶而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筆不菲的收入。
不久,他用這筆收入購買了一大批新樹苗,一個新的莊園又初具規模了。幾年以後,“森林莊園”再次恢複了以前的模樣。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新思路來源於打破常規,隻有打破常規才能找到新的出路。
有時,打破常規還可以給自己一個意外的驚喜。
一天,公司總經理向全體員工宣布:“誰也不要走進8樓那個沒掛門牌的房間。”但他沒解釋為什麼。在這家效益不錯的公司裏,員工們都習慣了服從,大家牢牢記住了總經理的吩咐,誰也不去那個房間。一個月後,單位招了一批年輕的銷售員,同樣的話,總經理又向新員工重申了一遍。這時,小王在下麵小聲嘀咕了一句:
“為什麼?”總經理瞪了他一眼,很嚴肅地說:“不為什麼。”總經理走後,小王的腦子裏還在不停地閃現著那個神秘的房間:那房間裏能有什麼呢?為什麼要有這樣的命令呢?小王越想越覺得有必要進去看看這個神秘的房間。同事們紛紛勸他:“你是新來的,而且公司又有規定,還是不要違背經理的旨意吧。”但是他還是想一探究竟。他輕輕地推開門,不大的房間裏隻有一張桌子,桌子上放著一張紙條,上麵用紅筆寫著幾個字:“將這張紙條給總經理。”看到這張紙條小王覺得有些後悔,但一轉念既然做了,就做到底,他拿著紙條去了總經理辦公室。可當他從總經理辦公室出來時,不但沒有被解雇,反而被任命為營銷部經理。
事後總經理解釋說,做銷售是最需要創造力的工作,隻有不被條條框框限製住的人才能創造更多的業績。
新思路源於打破常規,隻有敢於創新,才能打破陳規陋習,破除條條框框的束縛;才能不唯書、不唯上,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才能想別人所未想、所不敢想的事,做他人所未做、所不敢做的事,更容易成功。
智慧之源
在一般情況下,按常規辦事並不錯。但是,當常規已經不適應變化了的新情況時,就應解放思想,打破常規,善於創新,另辟蹊徑。隻有這樣,才可能化缺點為優點,化弊端為有利,化腐朽為神奇,在似乎絕望的困境中尋找到希望,刨造出新的生機。
放棄對權威的“頂禮膜拜”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大哲學家羅素到中國給大學生講學,一上台就問下麵的學生“2+2=?”,台下一片寂靜,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在場的竟無一人敢回答,而這是個連小學生都知道的問題。最後,羅素笑著告訴大家“2+2不就等於4嗎”,難道大家都不知道了嗎?
於是全場嘩然。
為什麼呢?原因無非就是因為羅素是個大權威。大家都認為羅素不可能提這麼簡單的問題吧!於是這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問題便沒有人敢回答。這告訴我們不要迷信專家、學者、教師、書本、權威。
權威有時也會犯錯誤。
有一次,工廠的機器出現了問題。這可急壞了大家。維修的師傅從開始就認為問題出在測速器上麵,但維修的工程師總是堅持認為變頻器的主板壞了,並很自信地說:“測速器99.99%沒壞,如果真的壞了,就會有一個什麼樣的提示。但這沒有提示,所以應該不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