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首先分析了涼皮這個載體的特點。
第一,涼皮口感好,滑膩爽口又有嚼頭,自身卻和米飯饅頭一樣沒有味道。
第二,涼皮能做成各種口味,酸也好,麻也好,辣也好,完全百搭,還四季皆宜。馬師傅涼皮就很好。王龍去過馬師傅的涼皮店,店裏不僅有米皮、麵皮還有其它的比如以高粱或者紅薯為原料的涼皮。王龍查了資料,知道隻要是穀類食物中澱粉裏麵含有比較高的蛋白質就可以做涼皮。
第三,涼皮物美價廉而且製作簡單方便。可以提前把涼皮蒸好,售賣的時候隻要切一下配一些料就可以。
而且比起什麼薯條漢堡來說,涼皮也算得上是健康食品了。
有了載體,下麵就是連鎖銷售方式了,也就是王龍最關心的模式創新。
王龍小的時候在自己家鄉也吃過涼皮。那個時候的賣涼皮的人推著一個小車,上麵放著蒸好晾涼的涼皮和一大桶專門的湯汁和幾小品配料配菜,比如黃瓜絲、蔥花、蒜泥、辣椒油、芝麻沫等。賣的時候在碗上套一個塑料袋子,把一張涼皮切好了放進去,撒幾個麵筋,澆上湯汁,在按照顧客的口味添加配料配菜。可以不拿走直接用一次性筷子當飯吃,也可以把袋子係好提回家去倒在自己盤子裏一家人當菜分著吃。
這簡直就是成本最低的銷售模式了。
王龍認為傳統的模式有它的好處,就是靈活、成本低。必須吸收和發揮傳統模式的這個優點。但是這種原始的小推車走街串巷的方式肯定不行,別的不說,城管那關也過不了。如果這樣,也不用王龍來費心思創立新的模式了。
機械係出身的他很快就想到了辦法,那就是改裝小卡車,像國外的冰淇淋車那樣,雖然是流動售賣,但是衛生條件提高到最高標準。
改裝小卡車有很多優勢。第一個是靈活,想開到哪裏就開到哪裏。一個地方生意不好可以立馬換到另一個地方。
第二個是成本低。比起精裝修店鋪來說,改裝小卡車投入要低很多。王龍估計了一下,改裝一個小卡車大概需要三萬元左右,比起精裝修一個幾十平方米的店鋪動輒需要好幾萬甚至十幾萬來說,這個投入就顯得劃算太多了。而這是很小的一方麵,更大頭是節省日常租金。現在租一個店麵的租金貴的要死,特別是大城市裏麵,店麵的月租金動輒以幾萬記。光賣涼皮不知道一個月賣幾萬張才能把房租賺出來。小卡車的日常租金在小城市幾乎等於零,在大城市地皮費用管理費用也許也要不少,但是比起月租幾萬的店鋪來說就顯得便宜太多了。
學過經濟學的人都懂得邊際成本。邊際成本和邊際利潤是衡量一幢生意的最直接的參數。邊際成本也是王龍最關心的,小卡車邊際成本低是它最大的優勢。
接下來王龍參考花旗國街邊小攤的衛生要求,選擇了一個性能良好且價格實惠的國產小心卡車,開始了他的改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