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極壞的作風還在我黨許多同誌中繼續存在著。
前麵幾個例子是一次概括,即隻有一次種概念過渡到屬概念的過程。兩次和兩次以上的概括叫連續概括。連續概括都是通過複句形式表述的。
例如:《“糟得很”和“好得很”》(節選自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在批判“糟得很”觀點時有這樣一段話:
“‘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麵打擊農民起來的理論,明明是地主階級企圖保存封建舊秩序,阻礙建設民主新秩序的理論,明明是反革命的理論。”
這裏就運用了連續概括的方法。“糟得很”是種概念,“站在地主階級的立場打擊農民起來的理論”是“糟得很”的屬概念,又是“地主階級企圖保存……新秩序的理論”的種概念。通過這個連續概括,將“糟得很”謬論的反動本質一步深一步地揭示了出來,直到歸結為“反革命的理論”。總之,“糟得很”是反革命理論。概括時找到最上位的屬概念,也就找到了事物最本質的特性。
由種概念到屬概念的概括可以連續概括,但最終要概括到什麼程度,這要根據實踐的需要來確定,不必要也不可能無止境地概括下去,應該說概括到“範疇”也就達到了極限。因為“範疇”是一定領域的最大的屬概念,不可能再概括了。例如,對電視機進行連續概括:電視機——電器——電子工業產品——工業產品——實體——物質(物質屬於範疇)。
所謂範疇指的就是基本概念,它是人的思維對事物普遍本質的概括和反映。任何範疇都是概念,但不是任何概念都是範疇,而那些概括範圍比較小的概念就不是範疇。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一係列範疇。如數學有點、線、麵、正與負等範疇,經濟學有商品、價值、貨幣等範疇。辯證思維的範疇是辯證思維研究領域最一般、最基本的概念,如對立和統一、質和量、肯定和否定、運動和靜止、內容和形式、一般和個別、本質和現象、整體和部分、可能性和現實性等。辯證思維的這些範疇從各個側麵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本性,它們都是客觀事物普遍本質的反映。
將複雜的問題正確地歸入一定的範疇,然後運用範疇去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夠深入地把握事物的本質。如將《守株待兔》歸入普遍性和特殊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範疇,再根據普遍性和特殊性、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間的辯證關係去分析,就能很深入地找到待兔人犯錯的本質原因。對於我們來說,最關鍵、最困難的一步就是能否識別出問題所屬的範疇性質,即能否將問題歸入最基本的概念。也就是說難的是歸類。
如果材料、問題複雜、多樣,分類繁多,那麼不能拘泥於小的分類。要從大局出發,理清類與類之間的關係,抓住主要矛盾,保主舍次。
對於以概括為目的的思維活動而言,為分解後的各部分、側麵、屬性、方麵找到上位概念(屬概念)進行歸類,就找出了深層的本質屬性。在種和屬的關係上把握分析的對象,就能為抽象思維過程打下基礎。
下麵這張表格,已經進行了歸類整理。如果這些人、年齡、事實夾在成千上萬的事件中,不進行歸類整理,是難以發現問題的。通過歸類我們可以看出科學家的年齡和取得成就之間的關係。
科學家姓名伽利略牛頓愛迪生楊振寧李政道年齡17歲24歲32歲33歲34歲30歲取得的成果發現鍾擺原理提出萬有引力定律發明白熾燈發明電車共同發現了宇稱不守恒定律,榮獲諾貝爾物理獎表格對每一橫欄進行了歸類,已歸為“科學家”、“年齡”、“取得的成果”三類。再對這三個方麵進行特點概括分別得出:著名、青年、重大。綜合可得出結論:許多著名科學家在青年時期就取得重大的科技成果。
這個結論是很客觀的,是在準確的歸類和特點概括上綜合而來的。依據這個客觀事實,你可以從中得到啟示。
有時候一些材料放在一起,乍看起來毫無聯係,其實,隻要經過分類整理,就能很容易從對材料的概括中得到識見。
下麵舉一個例子:
①魯迅——牛。魯迅先生說:我好像一頭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和血。他又在一首詩中寫道: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②居裏夫人——蠶。居裏夫人很讚賞蠶的那種精神:那些蠶細心地工作著,不懈不怠,令我大受感動,我看著他們,覺得我跟他們是異物同類。
③杜甫——鬆。唐代詩人杜甫以種鬆伐竹的日常生活情況喻自己扶善嫉惡的胸懷:新鬆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④王昌齡——冰。唐代詩人王昌齡以玉壺中的冰自比,喻自己心靈的純潔,決不因遭貶謫而改變誌節。
⑤關漢卿——銅豌豆。我國元代偉大的戲曲家關漢卿,為了表白自己不同黑暗勢力同流合汙,敢於自虐,拿銅豌豆自比。他說:我卻是蒸不熟、煮不爛、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的一顆銅豌豆。
⑥恩格斯——山泉。他的詩中寫道:一股洶湧水流,呼嘯著獨奔出山穀。鬆樹在它麵前倒下,它就這樣給自己衝開一條大道,我也將和山泉一樣,給自己開辟一條道。
第一步:縱向分解歸類,即歸為“人物”和“人物具有的精神品質”兩類。
第二步:具體歸類——
“人物”為有成就的名人。
“人物具有的精神品質”,要逐一進行抽象後再歸類整理。抽象如下:①奉獻精神;②細心不懈怠的工作態度;③扶惡除善的胸懷;④心靈純潔,不因貶斥而改變誌節的品質;⑤不同流合汙的品質;⑥奮勇向前的精神。
進一步歸類整合為:高尚的精神①、⑥,美好的品質③、④、⑤,良好的工作態度②。
第三步:綜合第二步結論得出概括答案:有成就的名人一般表現出高尚的精神、美好的品質和良好的工作態度。
經過分類、歸類整理,就能提綱挈領,把握要旨。
閱讀下麵這篇文章:
計算機會比人腦聰明嗎?
①人們不會忘記1997年的人機大戰,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輸給了IBM公司的一台叫“深藍”的計算機。
②有的文章說,“深藍”每秒鍾思考2億步,而世界頂頂尖棋手卡斯帕羅夫每秒僅能思考3步,因此人的失敗是注定的。如果這種說法成立,那麼上次“深藍”每秒思考1億步,也大大超過了卡氏的3步,為什麼“深藍”輸了呢?
③“深藍”擊敗國際象棋冠軍靠的是非凡的不知疲倦的高速運算能力。但是這種機械方法在變化多端的圍棋麵前失去了用武之地。國際象棋比賽中,多損失一兵一卒甚至能決定最後結果。但下圍棋,你經常會聽到棄子爭先的說法,鹿死誰手還遠未可知。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天體物理學家、圍棋愛好者皮特·哈特說:“計算機圍棋程序擊敗人類選手可能至少需要100年時間。”
④計算機下棋所涉及的領域可以歸結到人工智能這門科學上來。什麼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用人工方法模擬人類智能的一種技術,它包括推理、學習和聯想三大智能要素。目前,人工智能的推理功能已獲突破,學習功能正在研究之中,聯想功能尚處在探討階段。
⑤為了實現人工智能,需要從生物學角度揭開人腦思維之謎,為人工智能的研製提供理論依據;需要從材料學角度研製適合的材料,為人工智能計算機的製造提供物質準備;最終還是要以信息技術為主力軍,才能真正研製出人工智能計算機。
⑥現在能夠模仿人類某些智能的計算機早已走進我們的生活。郵政編碼的信件就是通過能夠識別數字的計算機來處理的,某些醫院已經開始用機器人來發送藥品,甚至有了可以按人的指令進行手術,可以讀支票信息的機器人等等。
⑦學習和掌握知識並運用知識靈活解決各種問題,對人來說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但要讓機器也這樣做就相當困難了。因為僅靠存儲器和程序遠不能解決思維等智力領域的問題。人類智能是宇宙間最奇妙的現象,至今人類對自己的認識還遠未全麵和深刻,要搞明白人腦的思維和智能機製,還說不清要用多少年;要超過它,更是一個未知數。
這是一篇說明文,本文主要說明了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隻要能很好地分類歸類就可以了。
第①②③段隻是舉例子,引出第④段的“人工智能”以及什麼是“人工智能”。由具體的“計算機下棋所涉及的領域”歸類到上位概念“人工智能”科學。
第⑤段歸類為實現人工智能的途徑,第⑥段歸類為實現人工智能的進展。
第⑦段不僅點了題,回答了題目設置的懸念,而且拿人工智能和人類智能進行比較,指出人工智能的局限性。
運用累加法,綜合上麵分類和歸類結果進而得出:本文說明了人工智能及實現人工智能的進展、途徑以及局限性。
概括的準確得益於歸類準確,得益於上位屬概念把握的準確,不然就會犯以偏概全、概括不到位、亂扣帽子等錯誤。
例如對下麵一則材料的概括以及老師的評論:
英國天文學家約翰·傑爾舍利臨終的時候,神父坐在他的床頭,喃喃祈禱天國之樂。
傑爾舍利不耐煩地打斷了神父的禱告,說:“我最大的快樂,莫過於看到月球的背麵了。”
對於這段材料的中心,同學們做了如下的概括:1神父搞宗教迷信,遭到科學家的反對;2科學家臨終時仍不忘他的工作。
老師的評論是:這兩種概括都有“以現象代本質”的毛病。從表麵上看,第一種好像科學家反對宗教迷信,實際上,在西方,人們臨終時由神父舉行宗教儀式是很普遍的事,科學家從本質上不是反對搞這種儀式;第二種雖然觸及材料所要表現的主要方麵,但未揭示傑爾舍利那句話的深刻含義。
我們知道,月球的背麵總是背著地球的。在人造衛星沒有發明以前,人們是不可能通過天文望遠鏡看到月球背麵的。而如果能看到月球的背麵,那當然是一種創造發明了。
所以,這段材料的中心應概括為:科學家最大的快樂是創造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