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把材料的主要信息分解成若幹部分,並為這些部分逐一找到上位概念進行歸類、比較、抽象,丟掉具體的、形象的、含蓄的、側麵的、反麵的非概括性語言,留下抽象的、直白的、正麵的概括性語言,或化非概括性語言為概括性語言,即化形象為抽象,化含蓄為直白、化具體為概括等。
第三步把從各部分、各個側麵得來的直白的、抽象的、主要的因素聯係起來有機的統一為一個整體,進行綜合概括。
下麵我們來完成對上述材料的整體概括:
第一步:提取主要信息。這則材料的重心在轉折句“但是”的後麵:“到目前為止,仍未有任何設計能取得普遍的讚賞。”“任何設計”要聯係上文明確,因此,這則材料的主要信息是:
到目前為止,很多好事之徒提出接上維納斯斷臂的奇思妙想都未取得普遍的讚賞。
第二步:把主要信息分解成兩部分並找到上位概念進行歸類、抽象。
1.“很多好事之徒提出接上維納斯斷臂的奇思妙想”。這部分還複雜了點,再分解出“維納斯斷臂”和“提出奇思妙想”兩部分。“維納斯斷臂”歸類、抽象可知:這是一種美的缺憾,是美的殘缺。那麼給這種美的缺憾提出種種“設計”、“奇思妙想”,歸類為:意圖使有缺憾的美變得完美或超越有缺憾的美的設想或行為。
2.“到目前為止,仍未得到普遍的讚賞。”這是從側麵具體地表述了“難度之大”。歸類、抽象為“難度很大”。
第三步:綜合第二步1、2部分的結論,可得出概括的觀點——
使有缺憾的美變得完美難度很大。
就整個材料提煉觀點,一定要抓取主要信息,這樣既不會遺漏要點,又使後麵的步驟變得簡便。抓取主要信息是對材料的初級概括。什麼是主要信息,如何抓取主要信息,如何保主舍次,前麵有章節專門就此進行講解、訓練。如果是對材料中的某個簡單的部分提煉觀點,步驟也是一樣的,隻是第一步改為提取材料中的部分就可以了。如:“他們提出種種接上維納斯斷臂的奇思妙想。維納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圈套。”按照上麵的步驟分解、歸類、綜合,可提煉出:有缺憾的美是充滿誘惑力的,是能夠吸引人的。概括的步驟是不能省的,尤其是初學者,就是到了駕輕就熟的地步也還有步驟存在,隻是熟能生巧罷了。
碰到問題、拿到材料就概括肯定是囫圇吞棗。硬要一步到位完成概括,肯定會導致消化不良。抽掉了概括的這些步驟,直接進行概括,就好比搭建空中樓閣。這麼多年來,我們在概括力方麵所做的工作原來隻是搭建空中樓閣,賣力地建了這麼多年,這個“空中樓閣”始終虛無縹緲。
這樣下去,不要說在校學習十多年,就是學習一輩子,概括力水平也不能得到質的提升。
想想我們從小學到中學,甚至到大學做了多少概括段落大意、提煉中心意思的事情,做了多少與概括有關的題目,可是概括能力怎麼樣?忽略能力生成的過程,一口能吃成胖子嗎?但大家從開始就做著一口吃成胖子的事,這樣折騰十幾年、甚至一輩子都不可能變成“胖子”。
十多年的在校的專門的語文學習都沒有讓我們走進概括的過程,可是已有很多人對這種技術性的肢解分析頗有微詞,甚至欲以“人文”素養取而代之,欲以多讀多寫的方式聽天由命地讓人去自行習得。實際上,這類故作高明的人對“概括”這種“技術活”半懂不懂。自己隻能煮出“夾生飯”,就能嫌做飯的材料不好麼?不了解概括的過程,怎麼能對它進行評判?不了解它,怎麼就能把它打入冷宮?
不管你是在校學生,還是已走出學校,要改變浮淺的學習狀況,就必須紮紮實實地走入能力生成的過程,紮紮實實地習練;要想從概括中獲得識見、獲得創新,就必須老老實實走入概括的過程。
上文所舉隻是簡單的例子。到底如何進行分析、分類、比較、綜合、抽象,我們將在後麵的章節中作深入的探究,一步一步搭建牢固的思維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