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智能住宅設計(二)(2 / 3)

子係統本身雖然有自己的監控主機,但因其主機沒有與主網直接接口的功能,需要通過網絡接口設備與主網相聯,如低檔巡更係統、門禁係統等。

子係統本身沒有自己的監控主機,隻能將其通過智能網絡接口設備與主網相聯,如有線電視係統等。

軟件集成的兩種模式

智能大樓的軟件集成有下列兩種不同的模式:

①子係統集成模式

即各個子係統的操作與管理軟件可以不在同一個計算機平台上,中央管理機係統在進行係統集成時,需要與各子係統之間建立通訊協議,其集成難度和造價較高。

②控製器集成模式

它采用統一的操作係統,運行在同一個計算機平台上,各子係統與中央管理機係統之間沒有明顯的主從管理關係,而是並行處理、資源與任務共享關係。

其實現方法是將各子係統采集和控製的信號都彙總到現場控製器,通過分布式操作係統軟件來調度現場控製器采集到的信息,並設置信息傳送路徑(目標接點),而中央管理機係統可以有一台或者多台並行處理主機,任何一台並行處理主機可以接受和處理智能管理係統的全部信息,也可以通過係統的信息途徑分配、接受和處理某一個係統的信息。

控製器集成模式不但可以實現一體化的集成,而且係統的並行處理主機是互為熱備份的,因此被認為是一種先進的係統集成方式。

為實現係統集成對子係統的要求

為了保證係統集成的實現,要求各子係統應具備以下性能:

①網絡模型采用協議,可以方便地實現網絡互聯和信息交換;

②局域網組網技術采用符合國際標的以太網技術聯網,保證各係統信息的傳遞;

③局域網操作係統采用網絡操作平台,可不僅具有開放式的體係結構,還有眾多用戶的運行在界平台上的應用軟件,這樣,統一的操作環境、統一的技術使信息共享,交換非常方便。

④網絡計算采用客戶機服務器模式,網絡服務器采用高配置與高性能的計算機。以集中方式管理局域網的共享資源,而工作站為本地用戶訪問本地資源和訪問網絡資源提供服務,在服務器上運行打數據庫服務器,可以保證資源的開放和信息的共享。

上述要求對於基於計算機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應用軟件技術開發的係統來說,是非常容易實現的。如辦公自動化係統、物業管理係統、視頻點播係統、衛星通信係統、程控交換機係統等都不難做到。但是,某些樓宇自控係統則不一定具備,特別是那些自身有一定特點但又不是標準的運行在以太網上的係統更是如此,這需要注意。

正確理解和合理安排智能大樓的係統集成

①智能化大樓中包括了許多個子係統,涉及到實時控製和分時管理兩個不同的信息處理領域。由於處理對象差異,各個子係統無論在硬件和軟件結構上都有著很大的不同,要把它們都構架到“同一個界麵環境”,決非易事。

②從計算機的發展而言,經曆了早期的集中式主機終端模式、客戶機義服務器網絡方式、以服務器為中心加瘦客戶端模式,分布式網絡計算已經成為電腦應用的大趨勢,電腦的集中性逐漸減弱,民主性逐步加強,係統的靈活性和擴展性大大提高,因此試圖把建築智能化係統回複到主機集中控製方式顯然是違背技術發展潮流的。

③應正確理解智能建築管理係統的內涵,科學地對待中央集成問題,不要把“集成”當成是“集中”,而應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子係統集成上,尤其是樓宇自動化係統上,以切實取得智能化節能和環境調控的效果。眼點是提高整個建築物的監控管理效率,提高建築物投資的投入產出比。

④從係統管理角度看,試圖對所有子係統完成一體化的係統集成,將它們均統一到中央控製室的監控管理之中,有可能會既大大增加開發投入,又限製了係統組合擴展的靈活性,還會增加係統維護管理的難度。

⑤係統一體化集成的實質是一種橫向集成。都是把各個弱電子係統通過物理集成、網絡集成、應用集成而聯結成一個完整的大係統。但從綠色建築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將控製與管理相結合,擴大建築物管理的範圍,將物業管理融人到樓宇自動化管理中,從而擴展智能化係統的內容和內涵,是建築智能化的發展方向。

⑥建築智能化是從自動控製向信息管理發展的產物,作為把控製提升到管理的標誌,將辦公自動化納入建築智能化,是極其重要的橫向集成。它包括二個方麵的內容,一種是大樓使用者的辦公業務,使用者根據各自的工作性質和工作習慣來決定數據庫技術、網絡結構、數據庫服務器和應用軟件。建築物中另一種辦公自動化是大樓管理者的辦公業務,即物業管理,這類業務以樓宇自動化的運行數據庫為基礎,以建築物的有效運行和有效管理為目標,在功能上以建築物的共性為主,在內容和操作方麵與樓宇自動化的輸入輸出信息有密不可分的聯係。

5.智能大樓係統集成的工作內容

智能化大樓的建設,在現階段的主要工作是項目管理、設備選型和係統集成。工作內容和內涵如下所述。

智能大樓的項目管理

智能大樓的項目管理包括從技術與施工設計、設備供貨、安裝調試驗收直至交付使用的全方位服務,並能在速度、投資上有效管理。推廣項目總包管理能夠加強管理和控製費用、簡化管理層次和協作關係。

智能大樓的項目管理主要指弱電係統的集中管理。包括從費用、進度、質量角度的三控製,以信息管理和合同管理為主的二管理,以及組織協調對各子係統的有效管理。項目管理在工程具體實踐中可分成技術性質的技術管理和施工性質的現場施工管理。技術管理側重於對整體智能技術從需求、方案、設計到具體實際施工中所出現問題予以關注和解決。大方美觀的總控中心是大樓智能係統投資的最佳表現形式。現場施工管理則是智能係統與建築機械、土建單位聯絡的主要方式。采用技術管理和現場施工管理相結合的方式,既滿足了智能技術高新技術與業主需求統一的要求,也滿足了智能技術在大樓裏麵是建築施工的一部分的特點。建築物自動化係統的集成內容

樓宇設備自控係統

樓宇設備自控係統是智慧型大樓的基礎,目標是對大樓的機電設備和能源實現智能化管理,為創建安全、舒適的生活與工作環境所必備,它包括樓宇的變配電、空調與通風、給排水、照明、電梯以及停車場管理,故也稱為建築物自動化,它對保證建築物的運行是必不可少的。

從廣義的意義上講,樓宇的閉路電視監控、防盜報警、出入口管理等保安自動化以及與大樓生命悠關的消防自動化,也屬此範疇。

就集散係統的發展而言,由於現場總線的引人,不僅將傳統的傳感變送器、執行機構等現場儀表與終端控製器之間的多回路直接連接方式過渡到全數字化、多變量、雙向、多站並有冗餘功能的異步串行通信方式,甚至兩者合二為一。樓宇自動化係統從而也將進入全分布式控製方式,此時中央監控作用為監視下層智能節點的獨立運轉,以及方便地實現點到點通訊。應用現場總線的分散控製係統結構。

保障樓宇安全的係統

智能大樓從萬丈平地屹立,費時耗資,如若疏忽一時,則將毀於一旦,因此必須真正做到安全第一,增強防範意識。為此,除設置圍牆和欄杆等實體防護裝置以及采用人工巡更等實施,最有效的手段是技術防範,即采用消防報警係統和滅火聯動控製、閉路電視監控和防盜探測報警、出入口控製與管理等技術與設施,在嚴格日常管理的基礎上,才能確保大樓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