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智能大樓的經濟效益分析
管理與經濟效益
據統計,智能建築中智能係統部分的投資回收期為3年左右,遠遠高於建築的其他部分;智能建築的運行費用和能耗比常規建築低30%-45%,而售房率和出租率比常規建築高出15%,智能大樓的經濟效益。
智能大樓在一定程度上是節省成本的策略,使用了建築的智能功能後,可降低設備成本20%-30%,節省工程造價成本的30%,節省勞動力成本的60%。增加功能、改善服務、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已經是建築物的一種發展趨勢。
智能建築發展到今天,已經不是高新技術產品的簡單合成,而是采用高科技來實現解決人的需求,改善和提高人工環境的品質,更好地為人服務。
智能建築能具有“軟空間”的特性,在設計和建造智能建築時。
三、智能大樓的建設
(一)建設智能大樓的兩種設計原則
需要強調的是,即使是具有的現代化建築,也不一定能稱之為智能建築,隻有各個子係統之間實現了智能化互控或聯動,完成了係統集成,才能稱得上是智能建築。
另一種是“麵向功能設計”的原則,即首先根據用戶的實際需要來確定建築物的功能,然後由所需功能配置再行選擇必要的布線網絡和通信、監控、消防、保安、管理等各項設備,最終進行綜合的設計。
(二)構建智能大樓的核心是係統集成
所謂係統集成,主要就是通過樓宇中結構化的綜合布線係統和計算機網絡技術,使構成智能建築的各個主要子係統具有開放式結構,協議和接口都標準化和規範化,具體而言就是軟硬件的連接方式、交換信息的內容和格式、子係統之間的互控和聯動功能、各子係統的擴展方法等方麵,都必須標準化和規範化,從而能將各自分離的設備、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關聯的、統一和協調的係統之中,達到資源的充分共享,並實現集中和便利的管理。
特別是當今的係統集成,要求是網絡化的集成,而不再是以處理器或服務器為中心。
係統集成的方向發展。集成係統的開發也不再是麵向過程,而是麵向對象,密切結合應用需求,強調綜合集成。從信息交上來看,已經從簡單的狀態信息組合和基於監控的處理,發展到基於內容的處理和融合,以及基於虛擬和多媒體技術的人機接口。
誠然,實現係統集成並非容易之事,既有相當的工作量,又有一定的技術難度,集成的範圍更要考慮周到,集成的實質是體現中央集成管理這樣一種管理模式。現對其分析如下:
1.係統集成的複雜性
一個功能完整的智能大樓中包含了多個不同技術類別的子係統,其中較大的係統有:建築、裝潢、安保、消防、綜合布線、計算機網絡、大樓設備管理、辦公自動化和電話係統等。這麼多的係統分屬於不同的學科,要把它們綜合成具有統一的連接界麵,有著相當的技術難度。
而且,隨著現代通信、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智能型建築中的各個子係統正在向著大規模、多控製對象和分散的方向發展,各個子係統之間及建築物之間對信息的傳遞速率和共享程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而對各子係統的連接和高層次的集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智能大樓將綜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實現上述目標。
2.係統集成的優點
如果通過努力,能夠較好地實現中央係統集成,推出理想的那麼優點將是顯而易見的:
高集成係統可以在一個中央監控室內實施“三位一體的集成管理”,對大樓的保安、消防、各類機電設備、照明、電梯等進行監控,切實做到按需管理,提高了大樓管理的效率。
由於集成係統采用全麵綜合設計,係統之間的有機組合可能使整個智能化係統在功能上發揮出整體優勢。這是一個個單獨的子係統疊加在一起所不可能實現的。
係統集成所配置的各個子係統的硬件和軟件都不會有重複,因而整個集成係統的造價要比采用獨立子係統節省投資。
具有良好統一的監控和管理界麵。
3.係統集成的實現途徑
係統集成應使各類設備、子係統及其係統平台達到完整統一。它支持智能建築中功能和環境的各個方麵,並且功能齊全,用戶界麵一致。
係統集成應根據需要采用功能集成、網絡集成、軟件界麵集成等多種集成技術。係統集成實現的關鍵在於解決係統之間的互聯和互操作性問題,它是一個多廠商、多協議和麵向各種應用的體係結構。這既需要解決各類設備間及子係統間的接口、協議、係統平台、應用軟件等問題,又存在與建築環境、施工配合、組織管理、人員配備等相關的一切麵向集成的問題,係統集成的本質是達到資源的共享。
智能化係統集成的實現,一般采用總承包的方式,選擇一家有經濟實力和智能化係統集成經驗的公司作為係統集成的總承包商,完成從係統集成方案、各子係統之間的接口選擇與連接、應用軟件開發等工作。
(三)係統集成的目標
係統集成的目標可概括為一項基本要求、六類目標、四種性能。
一項基本要求是對使用者而言,智能大樓應當有一個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激發人員創造性的方便、安全、舒適的環境;對管理者而言,智能大樓應當有一套便於管理、控製、運行、維護的係統。
六類目標是:
能夠提供高度共享的信息資源;
確保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適的工作環境;
高效節能,節約管理費用,減少物業管理人員;各種係統設備使用管理方便,安全可靠;
適應管理工作的發展需要,具有可擴展性、可變性、能適應環境的變化和工作性質的多樣化;
投資合理,達到短期投資長期受益的目的。
四種性能是安全性、舒適性、便捷性、可用性。具體而言,智能大樓建設要做到布線係統先進、信息係統全麵、自動化係統周全、安全保障係統靈敏。
(四)智能大樓係統集成的途徑
如何選擇智能大樓解決方案
智能大樓的建設途徑通常遵循設計自上而下、一步到位,實施則自下而上、分步進行的原則。核心則是選擇好智能大樓解決方案,應考慮的重要因素有:價格因素
包括係統解決方案定價是否合理,是否提供了較好的性能價格比,係統功能是否齊全等。
係統本身的性能
整體解決方案應考慮21世紀員工對辦公環境和舒適性的要求,采用的係統和設備應是標準化的,具有良好的開放性、靈活性和可擴充性,是一個麵向未來的解決方案。
選擇一個好的總承包商是實現係統方案的關鍵
一個好的總承包商應具有豐富的係統集成和工程管理經驗,擁有優秀的項目管理和綜合技術人才,熟悉各種智能係統產品,並能承擔起整個大樓工程的責任。
選擇技術先進而且成熟的方案
考慮到智能大樓本身未來的飛速發展以及將來業主對智能大樓的功能需求,應盡可能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選用的係統應是標準化的,具有良好的開放性、靈活性和擴展性。
例如針對智能大樓中的智能建築物管理係統.若選擇公司最新推出韻“智能大樓綜合管理平台係統”,可將大樓的智能化推上一個更高的層次,是完整的智能大樓解決方案之一,代表了智能大樓發展的方向和潮流。
係統規劃和設計要滿足工程分階段實施的可能性這是因為智能大樓是高新技術項目,用戶對係統的功能要求以及對工程費用的承受能力均具有分階段性的特點所致。智能大樓的集成模式子係統集成與中央集成智能大樓的係統集成有兩個層麵,即中央的集成(它代表係統從總體到局部自上而下的整體規劃)和子係統的集成(即從下而上實現子係統各項功能的集成為此首先要在係統級各自集成,子係統集成是以功能實現為目標的基礎集成,在形成建築物管理係統、計算機網絡係統、辦公自動化係統這三個獨立的子係統之後,在此基礎上再對各子係統作中央集成,這是以提高效率為目標的高層次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