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講:用情感和智性的元素擴展段落(一)
先讀兩首詩詞來作為開場白。
一首是唐後主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
隻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第二首是葉延濱的詩《恩仇》
一塊堅冰
被太陽融化了
它融化的那一瞬間
它望著太陽說,我記住了你,仇人!
堅冰變成了水
變成水滴、變成小溪、變成江河
它忙碌地在世界上變化自己
忘記了頭頂上的太陽
變成花草、變成飛鳥、變成魚蝦
魚兒自在地在海裏暢遊
有一天,它被漁民捕獲
在被網拉著離開大海的那一瞬間
它望著太陽說:我記起了你,仇人!
太陽低聲地用一縷陽光對它說:
“不,我是你的母親
你一直生活的大海,也隻是我的
一滴眼淚啊!”
在船艙的冷庫裏
它慢慢地回到過去
變成了一塊魚形的堅冰!
這兩首詩,內容當然不一樣,但詩裏卻有幾個本課講的關鍵字詞:
愛恨情仇
所謂的愛恨情仇、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在這裏都會被我概括為人類情感的基本形式和種種表現特征。愛恨情仇是一種精神層麵的東西,就像無色無味透明的空氣,但它確實實在在存在著,每一種情緒似乎在物質和有形世界裏都能找到替代物,比如人的喜怒哀樂等就是每種情緒的對應,比如你心裏憤怒,你的麵部就表現為立眉豎眼青筋暴跳,這種表情就代表著憤怒,少有心裏憤怒而滿臉堆笑如沐春風的,即使現實生活確有這樣的人,但可以肯定說,這人不是一般人。
引用李煜這首詞,主要的原委是緣起我們第一堂課的作業。記得我在給大家布置作業時,請大家走到窗口,看看對麵的樓房和別的景物和形狀,並用幾句話把它描述下來。大家的作業基本上體現了我的要求,一棟棟灰色或白色的,有著長方形、四方形、菱形、三角形等窗戶的樓房一幢幢出現在同學們的文字中,樸素的描寫中有一種單純的美,但同時也傳達了單調和單薄的況味。
於是就想起了李後主的小樓。
都是小樓即景,你看人家寫的怎麼那麼漂亮?怎麼人家就能寫成千古絕唱呢?
這是李煜被俘後的第三個冬天。說實話,大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對他不錯,一沒殺他的頭,二沒殺他的妻,隻是奪了他的江山,奪了他的後宮美人,隻是把他從南京石頭城遷到開封,到市郊的某處把他們安頓下來,照樣享受著副國級待遇,建有府邸,內有亭台樓閣,小橋流水,照樣楊柳依依花團錦簇,過著王公貴胄的生活。李煜畢竟是個明白人,有句話叫入鄉隨俗,雖然已不是帝王氣派的做派,但對於一個失敗的國君來說,不上早朝也罷,不批奏折也罷,不去巡視煙花揚州秦淮明月也罷,甚至不要後宮佳麗也罷,隻要還是錦衣玉食華服美酒,隻要還有他的美麗皇後,即使讓他吃北方人的狗肉火鍋,他也會慢慢習慣的。誰讓他不是個好皇帝呢?在北方軍隊的進攻麵前,本來他的軍隊擁有數量和地利之便的優勢,但他隻顧春江花月夜般的詠歎,隻顧後庭花的吟唱,隻顧與後宮佳人們醉入花叢,於是他付出了亡國喪家的代價。對李煜來說,國即家,家也是國。他因為熱愛文學而疏遠朝政,倘若對於一介草民來說本來並無大錯,但誰讓他是一個皇帝呢?
曆史上,常常有人生目標陰陽相差的皇帝,比如有想當畫家的皇帝(宋徽宋神宗、趙佶趙構),有一心想當木匠的(明代)皇帝(武宗厚照),有一心想出家念佛當和尚的(清)皇帝,當然也有想當農民的皇帝,有不愛江山愛美人的皇帝。他們和普通人一樣,經受著佛界所說的八苦的困擾:
這八苦是:
1.生苦,誕生時的痛苦;
2.老苦,老年時的痛苦;
3.病苦,
4.死苦,
5.怨憎會苦,(仇恨或者怨恨)
6.愛別離苦,
7.求不得苦,
8.五盛陰苦,五陰即五蘊,稱眾生是由色、愛、想、行、識五種因素組成,生滅變化無常,盛滿各種身心痛苦。意即人生自身就是諸苦的集合體。諸苦加到一塊亦叫五盛陰苦。
在這裏,這些皇帝主要的痛苦是求不得苦。你越是想,目標卻總是離他越遠。比如宋代的那兩個大書畫家,就想一心研究書畫藝術,但他們遇到金人,直到把這兩個藝術家弄到黑龍江阿城一帶才作罷。比如想當木匠的明代皇帝朱厚照,隻能偷偷摸摸地在夜黑人靜時秉燭夜幹,就這樣,勸喻的奏折還會像雪片一樣飛來,因為實現不了理想,他自覺生不如死,三十歲便鬱鬱而終,一命嗚呼。
這個李煜也是如此,他沒有別的愛好,平生隻愛兩件事:詩與女人。
但是,江南之大,卻放不下李煜的一張書桌,他的江山沒有了,後宮沒有了,平靜的研究詩詞歌賦的氣氛沒有了,他什麼也沒有了,所幸的是,他還有熱愛文學的心,還有陪伴在身邊的美麗女人——他的妻子小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