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講:句與句之間的貫通134(2 / 3)

例1“普遍的覺悟”不通。是把本來應該作狀語的成分放到定語的位置上去了。應改為“群眾的覺悟普遍地提高了”。

例2定語成分放到了狀語位置。應為“展出了新出土的兩千多年前的文物”。

例3動詞或否定詞一般應放在“把”字前邊。應改為“……我們應該先把問題……”

例4兩個動詞共管一個賓語,這兩個動詞的次序用顛倒了。應“發現缺點”在先,“克服缺點”在後,所以應該改成“必須隨時發現並認真克服工作中的缺點”。

請將題中錯處改正。

除了上述幾種語法毛病外,還有結構混亂、濫用虛詞、稱謂錯亂、轉折不清等毛病。因語法知識之類的課程過去已經學過,這裏不一一詳列。

以上是句子本身犯了語法錯誤,造成閱讀障礙,使之難以貫通的例子。這是句子內部的問題。現在講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貫通問題。

通過前段的學習,我們明白主句一般是放在段落開頭,並將提示出段落將如何展開。

而且我們已經懂得展開句的任務是使主句更明確,更有感染力。

我們已經理解展開句常常是按照客觀事物的自然發展或邏輯順序展開。

現在,我們將要進一步學習一個段落如何達到前後意思連貫一致。

下麵練習中每段都含有前後不連貫的句子,請同學們重新排列順序組成前後連貫一致的段落。並在各句前標好1、2、3,組成段落,說出理由。

1

(2)連裏有10個人在那裏接受急救。

(1)溫斯特回到營急救站。

(7)然後替他包紮起來。

(3)先用酒精消了毒。

(4)一個醫生用鑷子把他那顆子彈夾了出來。

(5)撒上磺胺粉。

(6)把傷口清洗後。

2

(3)見幾英尺外一個德國哨兵也發現了他。

(2)他躍上公路。

(1)溫斯特第一個衝到公路邊。

(4)哨兵右邊約一個連的兵力正躲避正麵機槍的掃射。

(7)忘記撕下手榴彈柄上的膠帶了。

(5)溫斯特突然轉身邊退回公路兩側。

(6)邊拔手榴彈向哨兵扔去。

3

(3)縣長問:多大了?

(5)他問她:你有啥絕術?

(7)縣長說:你能聽見啥?

(2)她說:叫桐花。

(1)縣長說:你叫啥。

(4)她說:17啦。

(6)她說:我啥都看不見,可我啥都能聽見。

長篇小說·《受活》·閻連科

4

(6)這才回門廳換好衣服。

(5)把手洗過後又返回在客廳沙發上“搶占地形”。

(4)去迅速扭開電視機。

(1)今晚七點半是世界杯決賽。

(3)老頭進屋,鞋也不換。

(2)現在的時間是七點二十九分。

我們為什麼能把前一個練習中雜亂無章的句子理出頭緒來,使之前後連貫成為一個段落呢?一方麵是因為你對主句和展開句之間的關係有所了解;另一方麵你也懂得了段落的展開要合乎事物的發展和合理的邏輯順序。

當然,起連接作用的詞和短語對段落也會有“另外”的幫助。

下麵是一些常用的“連接”詞和短語,因在連接中作用不同分為以下幾類。同學們能否在每一類型後麵再加上一兩個該類型的“連接”詞和短語。

1補充或強調某種思想:

另外、還有、進一步說、再說、此外、再次(尤其、特別)

2安排時間、空間、邏輯關係、重要性等的順序:

首先、其次、最後、與此同時、後來、以後、終於、幾乎、將近、在上、在下、在前、在外、向右、向左(從前、以後、以前、再次、至上、下至)

3將相對或相反的思想連接起來:

仍舊、不過、一方麵……另一方麵、然而、雖然、寧願、相反(即便、甚至、寧可)

4對一種思想進行強調、使之含義更確切,或擴展加深這種思想:

事實上、事實如此、實際上、確實、加之(的確、不錯)

5補充說明和闡述一種思想:

例如、以此為例、換句話說、具體說來(也就是說、譬如)

6表示一種思想或事物是另一種思想和事物的成因、結果:

所以、因此、結果是、相應地(由於、由是)

7表示肯定、強調的特定的口氣:

當然、可以肯定(絕對、沒錯)

8概括出一種思想:

簡言之、總之、歸納起來(總而言之、歸根結底)

9連接相同,相似的幾種思想:

與此相同、相似、同樣地(也可以說、差不多)

閱讀下麵段落,標出哪些是連接詞,並試著改動它們,看效果如何。

例1

良寬的心境與生活,就像在這些詩裏所反映的,住的是草庵,穿的是粗衣,漫步在田野道上,同孩童戲耍,同農夫閑聊,盡管談的是深奧的宗教和文學,卻不使用難懂的語言,那種“和顏藹語”的無垢的言行,同他的詩歌和書法風格,都擺脫了自江戶後期、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起的日本近代的習俗,達到古代的高雅境界,直到現代的日本,他的書法和詩歌仍然深受人們的敬重。他的絕命詩,反映了自己這種心情:自己沒有什麼可留作紀念,也不想留下什麼,然而,自己死後大自然仍是美的。也許這種美的大自然,就成了自己留在人世間的唯一紀念吧。這首詩,不僅充滿了日本自古以來的傳統精神,同時仿佛也可以聽到良寬的宗教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