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麗華自知自己在長秋宮的作為,劉秀遲早會得知,與其劉秀從別人那裏聽來不實之言,倒不如主動坦白的好。於是,當夜,她便向劉秀坦言了一切。最後,她對劉秀說:“妾並非有意那般說,隻是一時圖口舌之快使然。如今想來,甚覺失言。”
劉秀心裏正為朱美人那番話而暗怒,讓陰麗華降為妾是他此生最不願提及的悔與痛,偏偏卻被朱美人拿來羞辱,可想而知,他心裏此刻有多恨朱美人。聽到陰麗華這麼說,心裏更是痛惜不已,泥人也有三分氣性,何況活生生的人呢,陰麗華那般說實在也是理所應當,況且他相信陰麗華那般說本意並非是想炫耀,隻怕是不耐之下道出實情罷了。於是,他柔聲對陰麗華說:“你所言本就無錯,昨夜我那般辛勤,你豈有不勞累之理,不過是實話實說罷了,何來失言之說。即便失言又何妨,有我在,你大可不必如此謹慎。”
陰麗華卻說:“妾隻是怕給你添麻煩。”
劉秀自是不以為然,“你從來不曾給我添過麻煩,即便有之,我亦甘之如飴。”
陰麗華聽了,心裏自是不禁歡喜,她含笑道:“妾至今才發現文叔竟如此能言善道。”
劉秀對此笑而不語。
這一夜,劉秀沒舍得怎麼鬧騰陰麗華。翌日,劉秀如常上朝。劉秀原以為昨日後宮妃子之間爭風吃醋不足掛慮,不曾想今日竟有大臣提了此事。
奏曹林業謀啟奏劉秀曰:“微臣聞陛下專寵陰貴人已久。後庭專寵,實在令微臣心中難安。蒙陛下隆恩,得以施展抱負,為天下百姓以盡綿薄之力。陛下乃是聖主明君,當有一番長秋功業,若為女子所惑,失了聖名,為世人所詬病,微臣萬死不足以報陛下知遇之恩。今日微臣鬥膽進諫,唯陛下垂聞。昔日夏有妹喜,商有妲己,周有褒姒,以美色狐媚惑主,禍國殃民,為世人所不齒,並累其君主,留千古汙名。以史為鑒,美人可寵而不可專寵,可傾心而不可專情,可垂言而不可惟從其言。”
眾大臣聞言,皆不以為然,且不說夏、商、周主與劉秀相比,可謂是望塵莫及,但說妹喜、妲己、褒姒與陰麗華亦是不足以與之相提並論。陰麗華有美色不假,然而她好歹亦是出自名相之後,知書達理,恭謹淑良,可比王後。在他們看來,林業謀實在是杞人憂天,其言荒謬。但是,他們如何想眼下並不重要,此時端看劉秀如何看待。眾臣皆不約而同地偷偷覷了一眼劉秀,隻見劉秀隱晦莫深地看著林業謀,不免有些緊張起來,唯恐劉秀雷霆大怒,殃及池魚。
如此一來,卻非殿頓時陷入寂靜之中,鴉雀無聲。
就在眾臣揣揣不安,遲疑著要不要出言指責林業謀以求自保時,劉秀終於有所反應了。隻見劉秀對林業謀笑道:“林愛卿多慮了。陰貴人自辭後位,多年來恪守本分,不曾有失禮或失德之處,多次勸朕雨露均沾,賢良淑德,是故深得朕心,妹喜、妲己、褒姒之輩不可同日而語。若陰貴人包藏禍心,朕又豈會不察,容其至今?難道林愛卿懷疑朕無洞察之明?”
“不敢。”林業謀想也沒想便如是回道,“乃是臣多慮了。隻是微臣聞陰貴人身懷龍裔之時,仍要守著陛下不放,此舉於禮不合,微臣難免多想。”
劉秀聽罷,陡然變色,諷刺道:“昔日王後身懷龍裔,王後何嚐不仍守著朕,愛卿當時怎就不勸一勸朕?”
林業謀實在沒想到這一茬,一時之間竟是無言以對,“這……”
此時,時任黃門侍郞的郭況便說:“陛下處事素來自有分寸,從不肆意妄為。林大人之忠心,眾所皆知,然莫要因此驕縱忘形才是。”這話麵上雖然指責林業謀的不是,然而何嚐不是為林業謀解了圍。
隻見林業謀連忙接了郭況的話,道:“侍郞大人說的是。”
劉秀聞言不禁冷笑一下,道:“林愛卿如此忠心,甚是難得,隻是朕很好奇林愛卿一個外臣,怎就對朕在後庭之舉動知之甚詳,不知林愛卿可否替朕解惑一二?”
林業謀一聽,那還了得,當即頓首伏地,惶恐而道:“微臣……”張嘴了才發現不知道該如何替自己辯解,不管說不說出真相都是錯,真是騎虎難下,左右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