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1 / 2)

建武六年(公元30年)春正月,劉秀打算照例帶陰麗華回去舂陵祭祖。

郭聖通聞風而來,對劉秀說:“陛下,如今宮裏一切井然有序,有長秋令看著即可。今年,妾可隨陛下回舂陵祭祖。”

劉秀聽了,不禁詫異郭聖通消息如此靈通,心裏難免有些不喜。郭聖通有意要去,可他無意攜帶。陰麗華是他的原配,縱使他立郭聖通為後,在文武百官麵前與郭聖通並肩,他亦不曾動搖過這個認知,郭聖通並不足以讓他打心底裏讓郭聖通取代陰麗華的地位,能讓他帶回去舂陵祭祖的隻有陰麗華,從前是這樣,如今更是這樣,故而劉秀回應道:“長秋令固然能力不凡,然若無王後坐鎮,恐怕亦難有如今良況。宮裏少不得王後,王後還是留下吧,交給旁人朕不放心,即便陰貴人,亦不如王後。”

劉秀的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郭聖通自知事不成。她平靜地說:“妾謹遵聖意,定不負陛下所信。”

“好,那就辛苦王後了。”劉秀如是回應道。

郭聖通臉上略帶惶恐之色說:“陛下言重了,此乃妾份內之事。”

話說到這裏,劉秀見郭聖通似乎還沒有離開的意思,便對郭聖通說:“若王後無事,且回吧,朕尚有要事在身。”不管郭聖通還有什麼目的,劉秀如今一概不想理會。

郭聖通聞言,縱使再不情願,亦要知趣離去,她說:“妾告退。”說罷,斂衽施禮後轉身便離去。

就在這時,劉秀忽然想起一事,便衝著郭聖通的背影說:“朕此番隻帶陰貴人,其所出王子與公主便留在宮裏如常由宮人照看,還望王後費心看顧。”

郭聖通回過身,回應道:“喏。”然後再度轉身離去。這一次,劉秀再無阻留。

郭聖通在回去的路上,便開始琢磨這樣的安排是陰麗華的決定還是劉秀的決定,又是出於什麼目的。但是,不管是陰麗華還是劉秀的決定,她很清楚自己此番不能對劉義王、劉陽與劉蒼三個小兒不利,她的直覺告訴她這是個圈套,是讓想她鑽進去,粉墨登場的圈套。她如今隻願這個僅是陰麗華的主意。

然而,郭聖通的這個想法無疑是自欺欺人,以陰麗華素來謹慎的性子,想必是不願讓自己的兒女來冒險的。而這的確並不是陰麗華的主意,是劉秀對郭聖通的試探,也是他想與陰麗華獨處的私心。

當劉秀告訴陰麗華這個決定時,陰麗華自是不願意的。對於劉秀想要揪出狐狸,陰麗華並沒有異議,但拿她的兒女作為誘餌,她卻是極其不願的,即便劉秀說他做好了萬全的安排。在陰麗華看來,劉秀再萬全的安排,亦難保沒有意外。她如今隻有這三個兒女,她無法承受失去他們的痛苦,而劉秀卻不一樣,沒了她所出的王子和公主,還有郭聖通所出的王子和公主,還有許美人的王子,陰麗華冒險不起。為此,陰麗華請求劉秀帶上劉義王、劉陽和劉蒼,可劉秀堅決不允。無奈之下,陰麗華隻好賭氣說自個兒也不去。劉秀自是不願,他讓陰麗華相信他,並承諾若是此劉義王、劉陽或劉蒼受到任何傷害,回頭他自個兒也承受同樣的傷害。劉秀話說到這個份上了,陰麗華隻能勉為其難地同意了,畢竟她做不了主,隻能爭取而已。

這一日,劉秀讓人偽裝成自己,明晃晃地帶著隊伍出發,而他則悄悄帶著陰麗華、劉章、劉興與幾名侍衛化作平民模樣出發至舂陵。劉秀說這是為了體察民情。除此之外,劉秀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沒有說,那便是他想看此番有沒有人行刺,不管此番有還是沒有,起碼他能確定一下上次指使那場刺殺之人所在的範圍。

這一路上,陰麗華跟隨劉秀經過繁華熱鬧的地方,經過貧瘠冷清的地方,隻是後者居多。

這一日,他們一行人路過一街市,劉秀再帶著陰麗華、劉章與劉興到街市走走,隻是與上一次走過的熱鬧街市相比,這一次的就遜色不少。不過,路過賣糖人的攤子,那裏依舊有很多小孩子圍繞,但是不同的是,之前那裏的孩子爭先搶購,而這裏的孩子更多的是圍觀,眼巴巴地看著,更有甚者不斷地咽口水、流口水。

陰麗華見此,便讓劉秀遣人給小孩子每人買一個。

劉秀對此自是沒有拒絕。

每個孩子都得到了劉秀遣去的侍衛分的糖人,隻見有些孩子當即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吃起來,有些孩子遲疑了一會才吃,還有些拿到手就跑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