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麗華在這邊為劉秀黯然神傷之時,劉秀正在進軍圍攻邯鄲,連戰連捷。
更始二年(公元24年)五月,王郎大勢已去。更始帝於是便派使臣黃黨拿著符節封劉秀為蕭王,命他完全放下軍務動身回長安。劉秀托辭黃河以北還沒有平定,不接受征召。而這時的長安,政治混亂,四方反叛。
使臣黃黨回到長安,稟明蕭王劉秀辭不就位的緣由。更始君臣由此便知劉秀已懷有二心,想用武力征召,奈何兵力不足,加上赤眉軍移兵而來,更始帝隻能密詔尚書令謝躬伺機殺掉劉秀,豈料卻反為劉秀殺死,更始、光武政權更迭由此揭開序幕。此後不久,陰家人為避禍亂,接受了鄧奉的庇護。
陰家人在鄧奉的庇護下得以一如既往的安然度日,而陰欣也與鄧家小兒一道繼續學業。這一日,陰欣來到陰麗華麵前,堅定對她說:“姐姐,這次你一定要幫我。”
陰麗華不明所以,自是問:“幫你何事?”
。陰欣猶豫了一下,方將事情來龍去脈告知陰麗華,原來幾個一起上學的男孩子並沒能和睦相處,平日裏常愛一爭高低,贏的人自是耀武揚威,但有時過分的是還會肆意辱罵輸者,今日鬥棋便是如此。陰欣作為旁觀者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自是為弱者打抱不平,結果反遭牽連,為了能讓囂張的夥伴們道歉,陰欣建議來一場正式的比賽,可以找人相助,但若是他贏了,他們必須道歉,從此不得欺辱他人,反之陰欣從此不插手他們之間的事,夥伴們都紛紛同意了。陰欣於是馬上跑回來找陰麗華,請她幫忙。
陰麗華聽後,笑問:“若是姐姐輸了,可如何是好?”
陰欣一直都知道陰麗華的厲害,所以對她很有信心,壓根沒想過陰麗華會輸,突然被這麼一問,陰欣不禁愣了一下,然後茫然回道:“弟弟不知。”
陰麗華看著陰欣,啞然失笑,她說:“弟弟所求,姐姐自當盡力,然勝負難料,弟弟要有心理準備。”
陰欣聽後,臉上難掩失落。
陰麗華看在眼裏,心生不忍,她柔聲寬慰道:“勝負乃兵家常事,又何必爭一時之長。若是良馬,自有伯樂相之,非他人所能言定。至於汙言穢語,本就不堪入耳,弟弟大可不必聽之。”
陰欣細細聽來,甚覺有理,便對陰麗華點了點頭應之。
後來,真正比賽的是陰麗華和鄧奉,而結果是陰麗華以一子略勝鄧奉。這一場比賽,讓小夥伴們的相處從此和睦許多,也讓陰麗華與鄧奉開始了進一步的認識。
更始三年(公元25年,即建武元年)六月二十二日,劉秀於鎬城南麵的千秋亭設壇祭天,稱帝,立年號為建武,大赦天下。同月,赤眉軍擁立劉盆子為天子。九月,長安破,與此同時,郭聖通生下劉強,可謂雙喜臨門,然而世事總是這般兩麵,有人歡喜有人悲。
陰麗華好不容易說服自己去等待劉秀歸來,她原以為一切還能回到開始的模樣,可春去秋來,她盼來的結果卻是這般殘酷,“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陰麗華此時此刻覺得劉秀似乎與小人無異,可惜她這輩子就隻能與之為伴。縱使昔日心頭有千言萬語,主意已定,如今都隻能化作無言的苦澀,未來的路該如何走,陰麗華當真不知道。
陰家人為此也暗恨不已,可木已成舟,他們又能如何?昔日為大司馬的劉秀,甚至貴為蕭王的劉秀,他們都敢怒目橫眉,甚至揮戈相向,然而如今他貴為天子,又豈是他們能夠為所欲為的。即便心裏再不甘,他們也隻能忍下,隻是心裏不免對陰麗華更為憐惜的同時也痛恨著自己的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