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人歡歡喜喜地把劉伯姬嫁出去了,就在眾人還沉浸在這份喜悅時,劉伯姬卻匆匆歸來告知大家劉秀娶了郭聖通的消息。這事,劉伯姬自是避開陰麗華與大家說的,但經大家合計之後,他們實話告知了陰麗華。
陰麗華當時強顏歡笑地對大家是:“夫君此舉亦是情勢所逼,實屬無奈之舉,皎月自是明白的。”話雖這般說,但心裏其實十分難受,她不明白怎麼就成了非娶不可的地步,她不明白那般與她心意相通共奏《鳳求凰》的人竟生了二意,僅僅大半年的時間而已。
大家不知她這話是在寬慰他們還是在寬慰她自己,但誠然大家都不想看到陰麗華難過。
劉武氏自知陰麗華心裏不好受,聽了她這話,也知她是誤會了,連忙說:“我們告知於你,非是使你接受此事,體諒三弟。我們僅是盼你早日得知此訊,心裏好有個應對準備。無論如何,我們都在站在你這邊的。等三弟他日歸來,我們這些長輩的定然不會輕饒了他,隻要你一日不承認那郭氏,我們便亦不承認。他日三弟若敢委屈你,我們定然不會袖手旁觀。”
陰麗華當時委屈下嫁為了什麼,他們都是明白的,這些日子以來,陰麗華對他們的真心,他們也是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的,他們是真把陰麗華看成自家人來維護,在他們此時的心裏,於情於理,他們都是站在陰麗華這邊的。於是,他們紛紛附和劉武氏所言。“正是。”
大家的話讓陰麗華不禁露出了一絲真心的笑容,心裏倍感溫暖,雖然她不知道果真到了那一日,大家是否能做到,但她樂意去相信他們此時的心意是真的。
翌日,劉黃與夫婿胡珍踏上了歸途。離去前,劉黃對陰麗華說:“自古以來男子三妻四妾亦是正常之事,但你放心,有我們在,誰亦妄想越過你去。”
陰麗華勉為一笑,莞爾而道:“皎月何其有幸。”
劉黃張開嘴,話到嘴邊卻化作了一聲輕輕的歎息,終是默默的離開了。
送走了劉黃夫婦,陰麗華對大家說:“皎月留在府裏亦無事可為,故而想回娘家再侍奉母親一段時日。”
大家對此自是沒有異議。劉武氏說:“回去多陪陪老夫人自是好的,若想我們了便回來。”
得到了大家的同意,陰麗華便在李通的安排下啟程回了新野。
終於回到了新野陰府,陰麗華憋了許久的眼淚在見到陰鄧氏的那一刻,終是決堤而下,頓時淚流滿麵。
劉秀娶郭聖通這事,他對李通說了,許是自覺難以啟齒,遲些才給陰家人去信,因為天下紛亂,信耽擱輾轉久久未至,故而陰家人如今自是尚不知情。見陰麗華突然提前回來,而且一回來便哭得如此傷心,彼此四顧茫然,困惑、著急。按理說,劉家人不會為難陰麗華才是,但事無絕對,還是發生了什麼事情?陰家人一時之間紛紛揣測起來,最後還是陰識讓隨行的青玉道明緣由。
在陰鄧氏的懷裏,陰麗華將這幾日憋在心裏頭的悲傷都盡情地哭了出來。而就在她痛苦之時,青玉已將劉秀娶郭聖通一事細細道出。
陰鄧氏聽後,氣得腦袋發昏,怒道:“劉氏小兒,當真欺人太甚。”這不是納妾,是娶妻啊,這是要將她的寶貝女兒置於何地!突然,陰鄧氏眼前一黑,暈倒了,好在身後的田嬤嬤及時扶住,要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陰鄧氏這一暈倒,難免令大家頓時發慌,陰麗華也顧不得心中悲傷,連忙幫忙把失去意識的陰鄧氏安置好。看著床上昏迷過去的陰鄧氏,陰麗華的淚水再度默默流下,她很是內疚,她流著淚說:“一切皆是我之過,我不該回來,累及娘至此。”一想到自己母親若是因此有個萬一,她難辭其咎,定必悔恨終生。
陰家人見陰麗華那般傷心、自責,心裏自然頗為難受。
陰就當下就喝道:“胡鬧,這哪是你之過,分明是那劉氏小兒混賬。這裏是你家,你受了委屈不回來要到哪裏去?大夫尚未來,你莫要在此胡思亂想。”說完,來回疾步走了幾下,又突然怒目瞪向陰識,“大哥你當時還說他是什麼如意郎君,真是荒謬,如此攀圖富貴之小人,怎會是皎月之良配,終究不是嫡親的,坑起人來麵不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