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常規和非常規是相對的。一種高創造性的解題方法生效後,很容易為人們接受、學習和模仿,並被套用,成為再造性思維方式的知識工具,從而由非常規轉為常規。各種數學公式、物理定律和自然科學知識,其形成之初,莫不仰賴於創造性思維,富有獨創性,但在後來套用中,都成了再造性思維方式的工具,成了常規。
任何創造都是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的,創造性的解題方案中,必須有相當大部分步驟和內容以再造性思維為主,不可能全部都是純創造的。
任何人都具有創造力
“我為什麼不能創造一個思想呢?”任何人都會毫不誇張地提出這一問題。因為大量的事實證明想像力記憶力一樣普遍生存。
智能的科學測量明顯地說明了創造潛力的相對普遍性。實驗工程技術人員在分析了很多組普通的機械工人的才能之後,發現了三名工人當中有兩名具有中等以上的創造能力。心理學的試驗分析也得出結論:創造力是正態分布的。我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具有這種能力。我們的創造力方麵的效率,更多的是取決於智力能量的運用,而不是天賦的才能。
無數的科學研究發現充分說明普通人能夠顯示出非凡的創造能力。凱斯還說:“大部分創造性思維來自愛好者。”戰爭有力地證明了普通人如何被愛國激情所感召,就能成為富有創造精神的能手。成千上萬條創造性設想,正是由那些根本不認為自己具有這種能力的普通人提出來的。
B·F古德裏奇公司董事長,科利爾先生曾說過:“在戰爭期間,我們的職員每年提出三千條建議。我們認為這些想法當中的三分之一都是很好的並給予了物質獎勵。”“炮兵部隊因采納了某些普通雇員的創造性建設,在一年中就節省了五十多萬美元。”
戰爭促使很多人創造出很多好的思想。這個事實證明了我們大家都有創造才能,同時也表明了在開發智能當中,努力所起的作用。
甚至在藝術領域,創造性也不例外。教育家威爾遜曾在一所高等美術學校說過:“大家都是有創見的”。
柏拉圖寫道:“經驗使人失去的東西往往超過給人帶來的東西。”“青年人比老年人更接近創造思想。”我們十分尊重柏拉圖先生,但我們還是想請教柏拉圖先生,當聽到蘇格拉底60歲還不斷提出種種新思想時,又作何解釋呢?
亞曆山大一世的生涯似乎證實了柏拉圖的觀點。通過對亞曆山大生平的研究確實可以看出他在征服古波斯人之前,即在25歲時,就在許多軍事藝術以外的領域裏顯示出其獨創性。以後他的虛榮使其創造精神處於停滯狀態。從那時候起,他惟一的新思想就是不留胡子,以便始終使自己保持當年征服世界時的英姿。這樣一種富有創造性的才華怎麼會過早的熄滅和消失呢?答案首先是他放棄了在創造方麵的努力,這樣就導致他的創造力的衰竭。
柏拉圖的觀點似乎也為史蒂文森的生活所證實,但這隻是一個表麵現象。直至44歲逝世時,史蒂文森的寫作一直是很成功的。另外,他如果有一個健壯的體魄,沒有得過肺病的話,他本應活到70歲。即使年過花甲,他也會像40歲之前一樣,繼續寫出好作品,甚至是更好的作品。歌德、朗非羅、伏爾泰以及其他不朽的藝術創造大師們都是如此。
從一些事例中可以看出,正常發展的才能,年輕時就會顯露鋒芒,然後熄滅。由此可以得出一種“神童”的說法。但這並不是柏拉圖所暗示的那種早熟的人,也不是這一看法才引出霍姆斯如下觀點的:“如果你在40歲以前沒有在榮譽的大門上刻上你的名字,那就無需再徒勞了。”
然而,霍姆茲在48歲以前,還是一名默默無聞的醫生,可是當他在將近50歲時,卻以《餐桌上的獨裁者》一書而一舉成名。50歲到75歲是他的文思最為活潑的期間,《愛默生的傳記》便是在這段期間完成的。米裏亞赫於43歲開始著書的工作,可一般人公認他一生中最傑出的著作是91歲的時候寫的。傑佛遜總統於66歲引退,隱居於維吉尼亞州的鄉野中,可是當他在七八十歲接受訪問時,這位老人卻提出種種令訪問者瞠目結舌的革新方案來。富蘭克林是政治家兼發明家,同時也是富有創意的作家,他的一大傑作便是向政府請願廢除奴隸製度的請願書,而這篇請願書是他在1790年,以84歲的高齡寫的。
看完年齡差異,我們再來看一下男女在創造力方麵的區別。女性的肌肉組織也許稍微比男性差,可是說到想像力,則兩者並無差別。而根據我們調查702名女性的結果,發現他們的獨創力平均比男性高25%。
新澤西州愛德華·J·麥克根據以往的經驗,認為女性的創意比男性還要優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所產生的創意之中,以女性所提出來的創意最受矚目。潘妮斯·帕瑪為了要提高引擎的生產,提出了8種創意,受到《生產》雜誌大大的褒獎。據說她的創意得自於母親所做甜甜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