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來世不相負(1 / 2)

八月末,風知走遍了這生活了五百年的山,告別了所有山石草木,最後毅然踏上去清河縣的路。

路途上雖然隻有兩個村鎮,卻有著新奇的玩意,牽絆著初來人世的風知。鄉鎮人們純樸得居多,對路過的風知都很客氣,聽聞要去清河縣都一一指路。風知出了山也沒有銀錢,隻將山中幾百年沒人碰的一些草藥帶出來找人收了換了些銀錢,還留了兩支小人參準備送給鏡緣的父母。

明明剛出山的時候還好,卻不知道為何在去往清河縣的路上越來越心慌,風知將這個歸為初涉人世的緊張,卻在小路上一個茶棚明白了自己不好的預感。

本來風知一個女子坐在茶棚的角落,打算休息會繼續去清河縣,卻聽見有人議論清河縣李家的兒子,立刻分外認真地聽著。

“你們知道嗎?清河縣李先生的兒子李鏡緣當了探花了。我從京城回來的那日剛好放榜。過些日子,李家小郎就得衣錦還鄉了吧。”一個壯漢和四周其他幾個貌似也剛從京城回來的人說著。

“你這消息過時了,聽我的。李探花在皇宮舉辦的賞花宴上大放異彩,竟是比狀元郎都略勝一籌,被當今皇上最憐愛的十五公主點為駙馬了。”又一個年輕的男子說道:“我叔叔昨日押鏢剛回來告訴我的。”

“然後呢,還有什麼?”其他幾個人紛紛問起。風知也完全注釋著那個男子,不自覺地握起麵前的茶杯,捏得死緊。

“後來聽說李探花當著眾大臣兒郎麵前拒婚了,皇上可生氣了,說要治他個不敬之罪,還說子不教,父之過,要連其父母都得帶回去關起來。”

“真的?”“真的嗎?”

“我還沒說完呢,聽我繼續說。剛被關了兩日,有個高僧求見皇上,向皇上言明李探花是受了狐妖蠱惑,還找了幾個村民證明李探花確實在進京之前去了前麵那座狐狸山。你們可都是聽說過的呀,那狐狸山的狐妖吃人,她竟是放了李探花,看來十有八九是看上探花郎了。”

風知有些慘白的手指捏著茶杯,水杯微顫,幾許水濺在手上。

“後來皇上不相信啊,結果十五公主親自求情,還去大牢裏看望了李探花,最終李探花答應娶公主,皇上這才放他出來了,九月初八就得大婚了。”

風知冷冷地笑了,濺在手上的水珠涼涼的,一直冷到心底。起身,看來也不必去清河縣了,還是回山吧。

“不過我叔叔說,自從李探花從大牢裏出來就再也沒見過人了,你們說他會不會被軟禁了呢?”一句隨意的話勾起了剛站起身的風知的想法。

不行,我必須去京城看看,他必是受到什麼脅迫,去了也好兩人一起麵對。

風知一直選擇走偏僻的山路,這樣便可以盡用妖力趕去,不吃不喝不休息終於在九月初八到了京城。

今日的京城家家戶戶門口都掛上了紅燈籠,恭喜十五公主大婚之喜,看在風知眼裏卻那麼刺眼。問了幾人才找到今日辦喜事的公主府,得知公主需要拜別皇上母後之後,才被新郎由皇宮接到府內拜天地,皇宮內和公主府都會擺上喜宴慶祝。新郎,也就是李鏡緣正在接公主回府的路上。風知便在公主府門口,擠在眾人之中,與所有看熱鬧的人一樣在等公主的花車。手心冰涼,心更似浸在寒潭中千百年,鏡緣,你還是親自去迎了,不是說會信我的麼,嗬嗬。不自覺地摸出那塊玉佩,那日交給自己時的一言一語還那麼清晰,現在……

敲鑼打鼓聲隱隱傳來,周邊的人群都開始激動起來,在推搡之中,隻有風知沒人可以挨到,眼睛直直地看著街頭走來的紅色隊伍。在隊伍最前方的一身金邊紅袍的男子坐在棗紅色馬上,單手執著韁繩,白顏如玉,眼神空洞地看著前方,臉上淡淡地笑,一切仿佛與自己無關。那樣一個人,那樣的神情,讓風知一直注視著,直到對方由遠及近,眼神忽然與自己對上。

李鏡緣於茫茫人群中,一眼就看到那個自己心心念念的女子,有欣喜,隨後更多湧上心頭的是無奈、痛苦、遺憾、愧疚。握著韁繩的手不斷收緊,於那深情一眼後,堅定地偏過頭移開視線。

風知從那一眼中明白地太多太多,他要放下自己了,終是決定放下自己了。無奈自嘲一聲,轉過身離開人群。逆著人流,一道白影那麼孤寂,“當啷”一聲,誰都沒有注意到一塊玉佩落在地麵上碎成兩半,被擁擠的人群踩踏過後,幾乎辨不清原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