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我叫念風知(1 / 1)

當小狐狸再醒來的時候已經不知道過了多久,自己也已經可以從狐狸變成一個十六的少女了。這是一件令她高興的事情。剛變成人的小狐狸,還不會很好的使用四肢,偶爾想要趴下休息。可是她告訴自己,我要變成一個人,這樣就能走進那茫茫的人海,再找到那個捧著風知草的小和尚。

適應了幾天,勉強擺脫自己本能的小狐狸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小和尚說的那個山腳邊小廟,想要看看那屋後的成片的風知草。照著腦中對那些婦人的印象幻化了一套衣服在自己身上,然後便如出籠的雀兒一般飛快地下了山,繞著山腳開始尋找那座小廟。最後的最後,隻找到了一些斷壁殘垣,沒有小廟,沒有風知草。她愣愣地看著麵前土堆和雜草,不禁自問:“小和尚,小廟沒有了,那你去哪裏了呢?”

“施主,貧僧有什麼可以幫你的嗎?”一個二十幾歲的和尚站在麵前。

小狐狸一怔,難道是他,喜悅得轉過頭來,卻在看見那雙眼睛時失去了笑意,張了張嘴,用人的話語說道:“師傅,請問這廟怎麼了?”

那個和尚也有些驚詫:“施主怎知這裏原先是座廟的?我也是聽我師父的師父告訴我的。師父的師父說,這座廟三百多年前還有兩個和尚,隻是老和尚圓寂,小和尚長大後就沒有再收徒弟而是一直種地念佛。不過後來這個和尚進了山就再也沒出來,有人說是被山上的狐狸妖給吃掉了,之後就沒有村民上去采藥抓動物了,連山腳住的一些獵戶也搬走了。聽說這座山上有風知草,就是那種除病痛的草,隻是出了狐妖吃人的傳言之後,就沒人上去采了。但是這小廟後屋不知怎麼的竟然長出大片大片的風知草,被某個村民發現之後便都相繼來采摘。可是很快就沒了,他們認為推倒這沒人的小廟,讓風知草有更多的地方可以生長,以後便會有更多的風知草。隻是這小廟倒了之後所有風知草都枯死了,三百年過去就變成了現在這樣了。”

小狐狸看著麵前的景象,想象著那屋後大片大片風知草的樣子,微微露出了笑:“謝謝小師傅告訴我。”

告別了那個和尚,小狐狸又繞了山腳一圈,想象著那個傻乎乎的小和尚曾經在這山腳的一切。到了晚上,回到了自己住的洞中,準備再適應一段時間之後就去很多人生活在一起的地方,然後等著那個人。

第二天傍晚,天上忽然下起了大雨。有一個書生闖入了這很久沒有人的來的山上,並一路找地方避雨,最後找到了個山洞。而當他一跑進去就楞住了,洞裏麵正有一個白衣女子坐在火堆旁烤著一隻山雞。而這個女子也因有人的闖入正在偏頭看著自己,那清秀的麵容,那黑亮的眼睛,不知道為什麼竟那麼熟悉。

小狐狸轉頭看著那個闖入的人,由微怒到驚喜,這雙眼,這雙眼是如此的熟悉,是夢中見了多次的那雙眼睛,是那個說在茫茫人海中隻一眼就會認出自己的人才有的眼睛。不覺自己慢慢地站起身,訥訥地問道:“你找到我了?”

書生被麵前的女子問住了,難道這個女子正在這等著什麼人,而把那人錯認為自己了?雖然有些許莫名的失落,還是躬身道:“姑娘好,小生不知道這裏有人,這才突然闖入,請姑娘莫怪。”

小狐狸不相信麵前這個書生不是自己要等的小和尚,雖然長出了頭發,比小和尚要高大許多,比老和尚的皮膚要白且沒有皺紋,但那眼睛不會變。便又問道:“是鏡緣嗎?”

書生更是詫異了:“姑娘怎麼知道小生的名字。小生家住清河縣李家,並沒有出過縣城,這次要進京趕考才到了這邊,姑娘是怎麼認識小生的?”

小狐狸又緩緩地坐下,驚喜隻剩下一些傷感,原來不記得了,終究是不記得了呀。

李鏡緣看著那個又重新坐下慢慢烤著山雞的女子,不知道是該待在這裏還是出去另找避雨之處,卻聽見姑娘說:“我叫念風知,風知草的風知。你呢?你為何叫鏡緣?”

李鏡緣找了塊幹燥的地方坐下,答道:“我原名叫李澤,在我十歲那年,有一個得道高僧執著法杖和念珠到了我家中說,若想子孫有福,無災無禍,孩子必須改叫鏡緣,否則將有大患。後來我爹爹聽了那高僧的話,就將我名字改了。那高僧還將他的念珠贈予我,讓我時時要帶在身上,隻是這次出來趕考,那串念珠落在家中,不然可以拿出來給姑娘看看。那每顆念珠黃得通透,中間還有一朵一朵小花雕在上麵,很是精美。”鏡緣也沒有發現自己並不像以前見生人那般疏離。

念珠,黃得通透似月,還有小花,這是告訴麵前這個書生一切都是鏡花水月嗎?小狐狸靜靜地聽著,等到山雞烤好,分了一些給書生之後,就到洞裏邊一些地幹草堆上躺下。

李鏡緣看那個背對自己躺著的女子,總覺得越來越熟悉,不禁盯著那背影發呆。忽然聽見很細微的一聲:“鏡緣,你真的不記得我,不記得風知了麼?”

很細微的聲音,輕得仿佛根本沒有出現過,卻像一聲震雷,讓李鏡緣的心猛地一頓,又如一涓細流,緩緩流淌於全身的血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