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司一起工作的方法
上司有很多種,他們既有特定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特征,又有特定的權利和義務。如果你想在公司謀求發展,就必須了解他們的想法、做法,了解他們的一言一行。
上司也是人,這是毫無疑問的。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隻是他們比一般的人多了一些東西罷了。上司是有能力、有智慧、有魄力的人。他與一般雇員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距離,這些距離主要表現在各自所處的位置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做事的方法和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因為上司在公司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他承擔著更多的責任,處理著各方麵的問題等,這一點我們應該認識到。
我們的時間有1/3是在公司度過的,在工作時間裏能夠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對你8小時以外的私人生活也是有益處的。如果你與上司關係惡劣,憎惡和怨恨的心情會常常折磨你,這樣一定會影響你的整個生活,這也是個高手不應有的行為。
因此,你對上司要多一分理解、多一點尊重,逐漸消除他對你的戒備,進而讓他信任你、提拔你。
要想得到上司的賞識,成為上司的知心人,就需要平時多與上司交往。接觸上司需要足夠的勇氣,需要舉止自然。接觸上司的機會、渠道有許多,需要積極去創造。要達到與上司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境界,作為下屬就必須經常出現在上司的周圍,加強與上司的溝通,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
有些人心理素質較差,在上司麵前膽怯畏懼、縮手縮腳,言談舉止極不自然,經常是由於過分緊張而弄巧成拙,這樣會給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在與上司接觸或溝通時,要有足夠的勇氣,抱著“上司是人不是神,怕什麼”的輕鬆自然的心理,使自己敢於與上司平等相處、平等交流工作意見。
與上司接觸多了,上司對你的能力和作為有所了解,經常會交辦一些事情,麵對這難得的機會,你一定要盡心盡力、圓滿地完成,為自己的發展前程鋪好每一塊磚。
在與上司共事時,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矛盾。有矛盾並不可怕,隻要正視它,運用自己的智慧和技巧來化解,就能夠消除上下級之間的誤解和隔閡。如果掉以輕心處理不當,誤解便會加深轉化為成見,隔閡演變成鴻溝,這對你是十分不利的。
由於上司與下屬之間缺乏足夠的交流,不十分了解彼此的情況,因而在判斷一些事情時加入了太多的主觀色彩和個人的心理因素,導致雙方相互的不客觀認識的推測,誘發誤解或形成隔閡。由於事務繁忙,責任重大,處於中樞性的崗位,上司有時不會主動找下屬去溝通,而是通過其他渠道來對下屬進行了解。這樣就容易缺乏對下屬的全麵、直接和感性的認識,容易受他人意見的影響,憑個人直覺和主觀判斷,對下屬的言行產生誤解。
這時的你就要及時主動地消除它,不讓它在上司的腦海中形成思維定式。消極回避和等待都將對自己不利,隻會讓矛盾越積越深。要采取主動溝通、積極接觸的措施,找準機會,走上前去,向上司表明你的真實意圖,使上司對你重新有一個全麵的了解。必要的時候,下屬可以針對上司對自己的誤解開誠布公地來談,這樣可以直截了當地把問題敞開,容易解開誤解的結。這時,作為下屬的你一定要態度真誠,對自己存在的缺點特別是對上司已經指出或有所察覺的缺點要勇敢地承認,並表示改正的決心。
永遠不要忘記上司的時間比你的時間更寶貴。當他交給你一項特殊任務時,請記住不管你正在忙什麼,上司交代的活都是更重要的。如果上司出現在你的麵前,你正在打電話,及時掛掉。讓上司等候是一種缺乏尊重的表現。如果你正在與客戶談一筆重要的生意,用目光交流、用嘴形告訴他你正與客戶談生意或快速寫張紙條說明一下,要對上司的出現做出反應。
凡事都向上司請示,不負責任或害怕負責任的人,通常都缺乏創造性,所以他們對於企業的發展沒有什麼好處,更不可能為上司分擔工作,甚至去做一些富有建設性或創造性的事情。
當上司要你接手一份額外的工作時,請把它視做一個讚賞。這可能僅僅是一個小小的考驗,看看你是否能承擔更多的責任。
千萬不要對你的上司說“不”或“我沒時間”。那聽起來就像你不願服從他,你應該使用“請您放心,我會想辦法完成這項工作”來回答。
從一般情況看,愛跳槽的人,對企業自身的相對穩定和管理工作,總是帶來這樣或那樣的麻煩,自然不受上司們的歡迎。
沒有人喜歡滿腹牢騷的人,人們更願意同樂觀開朗、生活態度積極的人交往。在你最沮喪的日子裏,也要盡力向上司和同事顯示出你最快樂的一麵。
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從容冷靜的人,往往會贏得榮譽。上司和客戶都非常欣賞那些在困難或緊急情況下能出色完成工作的人。如果你始終保持從容冷靜,那麼一旦發生問題,你也能很快地找到解決辦法,而且能在上司和同事麵前顯示出精力旺盛,工作起來有條不紊,從而成為一名訓練有素的職業能手。
一旦你成為決策者,做決定時要快速而堅決,不要優柔寡斷或過於依賴他人意見,小心謹慎地權衡,及時迅速地做出決定是成功決策者的必要條件。
一旦工作出現失誤,要快速對情況做出評估,製定出控製損失的可行性計劃,然後直接找上司告知問題所在以及你準備采取的解決辦法。決不要沒有設計好自己的建議,就帶著“我應該怎麼做”的問題去找上司。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有實力。如果自己什麼都幹不了或是幹不好,其他做得再好,上司也不會把重要工作交給你。努力充實自己吧!
多用暗示少出麵
帕特麗夏·科克女士是美國一家公司的職員,她工作精幹而頗有建樹,但始終沒有被提升。終於在某一天,她為這事與上司爭吵了起來。
“在爭論中,我們互不相讓,氣氛十分緊張,”這位女士後來回憶說,“然而這場唇槍舌劍之後,我就不得不離開這家公司。”
非常遺憾,科克沒有遵守同上司打交道的基本規則:沒有把握取勝,別輕易向頭兒開戰。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應當盡量避免與上司衝突。對一位不甘寂寞的下屬來說,至關重要的恰恰不是唯唯諾諾,而是把自己的不同見解恰到好處地向上司表明。而避免矛盾,隻能暫時奏效,如長此以往,下屬吃不香睡不甜,人格受貶,上司則耳不聰目不明,指揮失當。
當你想要向上司說出某些話時,不管這樣的話是好的還是壞的,都盡量用暗示的方式去說,而不要當麵與上司交涉,要給上司留下足夠的餘地。
具體說來,以下幾種不同的情況要區別對待,並且采取不同的方法才有利於達到你的目的。
當上司的決策出現明顯的錯誤時,可采用下列方法使之改正:
(1)讓上司自己動搖信心。例如,可以說:“您真敢冒險!”或者“哇!您真是勇敢。”語氣裏帶上點懷疑,比直說“您的計劃太冒險”要好得多。
(2)不要怪上司而要怪客觀原因。例如,“要不是形勢變化太快,您的計劃一定會大獲成功。”
(3)表麵恭維,暗中出招。例如,跟上司說:“換成我還真想不出您的辦法來,我原來想……”表麵上說上司比你聰明、經驗豐富,實際上達到說出你的想法的目的,上司聽了也許會動心。
(4)請上司把他的想法解釋一下,在解釋的過程中,他可能不必等你提出來,自己就察覺有漏洞。
(5)采用假設性暗示。例如說:“如果這種產品銷路不好怎麼辦?”你說得既不過火,又能使上司重新考慮。
當上司對你心懷疑慮時,你不妨用暗示的方式去試探一下:
(1)把握好提出問題的時機,別在他忙得焦頭爛額、心情懊喪或者出了家庭糾紛的時候接近他,最好是在有你參與的某項工作接近成功,大家都心情輕鬆,在一起聊天的時候提出來。
(2)要講究提問的技巧。例如問他:“還需要我做什麼事?”或者“還有什麼要我補充?”上司的回答可以看出他對你的評價。
(3)不要專門和上司談這個問題,這樣會讓上司覺得不自在。很多上司很討厭部下對自己評價。
(4)學會察言觀色。如果上司總是對你冷淡、不耐煩,而對別人卻不是這樣,顯然他是對你不滿意。在這種情況下,除非你立下大功,否則不要問上司對你如何評價。
當你對上司的工作有所思考並形成建議時,可以這樣對他善意提醒:
(1)要先試風向。如果發現上司表現出防衛姿態,最好趕快改變話題。
(2)要逐級反映你的意見。越級抱怨會減少你說話的分量,減低別人對你的信任。
(3)提出批評的每句話都要有根據,否則上司會認為你無中生有。
(4)指責上司的錯誤,同時要向他提供如何處理才更好的建議。
(5)提出困難向上司求助,好讓他自己察覺哪裏出了問題,或許你不指出來,他就已經體察到了你的難處。
(6)批評的目的是為了改善工作,因此問題解決了,功勞歸於上司,你才能永處順境。
當你想提醒上司時,有幾個方麵要加以注意。
1.選擇適當的時機
在找上司闡明自己的不同見解時,先向上司的秘書了解一下這位上司的心情如何是很重要的。
即使這位上司沒有秘書也不要緊,隻要掌握幾個關鍵時間就行了。例如:當上司進入工作最後階段時,千萬別去打擾他;當他正心煩意亂而又被一大堆事務所糾纏時,離他遠些;中午飯之前以及度假前後,都不是找他的合適時機。
2.先消了氣再去
如果你怒氣衝衝地去找上司提意見,很可能把他給惹火了,所以你應當先使自己心平氣和。盡管你長期已積聚了許多不滿的情緒,也不能一股腦兒都抖出來,應該就事論事地談問題。因為在上司的眼裏,一個對企業持有懷疑態度、充滿成見的下屬,是無論如何也無法使他重鼓幹勁的,這個下屬也就隻能另尋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