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派係,明哲保身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最忌諱的就是讓人認為你是一個善於拉幫結派的人,因為這既得不到什麼實利,又讓上司厭惡。
尹繼善,清朝鑲黃旗人,祖居盛京,其父尹泰被罷祭酒職後在老家居住。當時雍正尚在藩邸,奉康熙之命前往盛京,祭祀祖皇陵。恰逢天下大雨即在尹泰家居住,尹泰談起自己的第五子繼善在禮部任職,雍正就告訴尹泰讓尹繼善去找他。可時隔不久,雍正就登上了皇位,這件事也就作罷。
雍正元年(1723年),尹繼善榮登進士,當被引進覲見雍正時,雍正得知他即尹泰之子,不禁大喜,稱讚繼善果然是大器之才,並讓他入翰林院。事隔一年,授他為廣東按察使,在他上任後又升為副總督,半年後升為江蘇巡撫。
尹繼善麵部白皙少須,頤豐口大,目秀而慈,嗓音清揚,年紀剛過30即任封疆大臣,真可謂春風得意,但他從不自傲,待人接物和藹而周全。不過這並不表明他處事唯唯諾諾,相反卻具有鮮明果斷的個性特征。
尹繼善任江南河道時,雍正曾下令決開天然壩,尹繼善卻認為不可。正好浙江省總督李衛入京路過清江,李衛對此事督促更嚴,說自己已奏明皇上說水下決壩是沒有問題的。尹繼善不僅沒有盲從於李衛的指令,而且又上書雍正奏李衛不問河之深淺,隻問河水之大小,這不是懂河務的人,並一再表示河壩不可開。尹繼善的幕僚見其不僅與當朝權貴爭,又與皇上爭,不禁暗暗地為他捏一把汗,甚至有人在另謀出路。而雍正見尹繼善的奏折,非常高興地說:“尹繼善如此有主見,我還有什麼可擔憂的呢?”立即加封他為太子太保。
乾隆對尹繼善更加倚重。尹繼善不負重托,一督雲南,二督廣東,三督川陝,四督江南,每一處都治理得井井有條。尹繼善頗具民主意識,善於吸納下屬的意見。每一項決策出台之前,他總是要召集監司以下官員,讓他們提出不同意見再由他解釋,解釋後再提意見,直至無可挑剔再施行。所以,很少有行不通的事。
尹繼善所處理的大案,有雍正年間江蘇積欠四百餘萬案;乾隆年間盧魯生偽稿及各種邪教等案,牽連成千上萬的人,但尹繼善悉心甄別,從不妄戮一人。尹繼善又擅長奏對,雍正曾問他:“你知道督撫中有哪些人值得學習嗎?他們是李衛、田文鏡、鄂爾泰。”尹繼善卻回答說:“我要學李衛之勇氣,而不學他辦事粗心;要學田文鏡的勤勉,而不學他的苛刻;鄂爾泰優點不少,值得學的東西很多,但我不學他剛愎自用。”
雍正一朝對黨爭打擊得很厲害,尹繼善如此回答,實在巧妙,不與任何人或派係沾上關係,否則他就算再會辦事,也早讓雍正摘了腦袋了。
在職場上也是如此,辦公室派係林立,鬥爭複雜,如果你不想涉足派係的紛爭之中,不想被辦公室政治毀掉自己的前程,最好的辦法就是明哲保身,做一個中間派,不要參與到任何一方的隊伍中。
擺正位置,謹防越位
在工作中誰幹什麼,誰不該幹什麼,領導是有一定安排的,可是有的人熱情過了頭,不該他幹的,他都想插一手,有的人是想顯示自己,到處指手畫腳,讓人起反感,有時給自己造成不堪收拾的後果。
有一次,昭侯喝酒喝醉了,負責冠冕的人怕他著涼,就拿件衣服給他蓋上,昭侯醒來後發現身上蓋著東西,很是高興,就問是誰給他蓋的?有人說:“是負責冠冕的人。”
昭侯不但沒有獎賞負責冠冕的人反而還將他與負責衣服的人一同處罰了。
又有一次,昭侯出去打獵,馬車的韁繩鬆了,馬車內有人提醒說:“韁繩鬆了。”
馭者也說:“好像是鬆了。”
緊韁繩本該是馭者的事,可是到了狩獵場,馬車的陪乘者趁著昭侯打獵機會把韁繩重新調整好了。
昭侯打完獵,踏上歸途時,發現韁繩被調整好了,就問:“韁繩是誰調整好的?”
陪乘者說:“是我。”
昭侯回來後,就處罰了陪乘者。
他說:“即使再小的事,都必須嚴守自己的工作崗位;即使再小的事,如果是自己分內的工作也不可讓別人插手;即使是做對的,也不能越俎代庖。”
昭侯的處理是對的。拍馬屁拍得太明顯了反而不好,所以不要時時處處都來表現自己,超越自己職守範圍,去做別人“應該”做的事,這種手法不會有明顯的效果,同時會不會讓“應該”做的人認為你在搶占他的機會呢?應該記住,不要做吃力不討好的事。
所以,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稱職不越位,下邊再向你介紹幾種“越位”的表現:
第一,決策的越位。在有的企業中,職員可以參與決策,這時就應該注意,誰作什麼樣的決策,是要有限製的。有些決策職員可以參與意見,有些決策,職員還是不插言為妙。
第二,表態的越位。表態,是表明人們對某件事的基本態度。表態要同一定的身份密切相關。超越了自己的身份,胡亂地表態,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也是無效的。對帶有實質性問題的表態,應該由領導或領導授權才行。而有的人作為下屬,卻沒有做到這一點。上級領導沒有表態也沒有授權,他卻搶先表明態度,造成喧賓奪主之勢,陷領導於被動。
第三,幹工作的越位。哪些工作由你幹,哪些工作由他幹,這裏麵有時確有幾分奧妙。有的人不明白這一點,有些工作,本來由領導做更合適,他卻搶先去做,從而造成幹工作越位。
第四,答複問題的越位。這與表態的越位有些相同之處。有些問題的答複,往往需要有相應的權威,作為職員、下屬,明明沒有這種權威,卻要搶先答複,會給領導造成工作中的幹擾,也是不明智之舉。
第五,某些場合的越位。有些場合,如與客人應酬、參加宴會,也應當適當突出領導。有的人作為下屬,張羅得過於積極,比如,同客人如果認識,便搶先上前打招呼,不管領導在不在場。這樣顯示自己太多,顯示領導不夠,十分不好。
在工作中,“越位”對上下級關係有很大影響。下屬的熱情過高,表現過積極,會導致領導偏離帥位,大權旁落,喪失實施領導的職責。因此,領導往往把這視為自己權力的被侵犯。
下屬如果經常這樣,領導會視之為“危險角色”,不得不警惕你,甚至來製約你。這時,即使你有意同領導配合,領導也不願與你配合了。
人生修行課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過分外露,自恃聰明,過分張狂,鋒芒畢露,你的麻煩和災難就開始了。
在職場中,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保持謙遜,放低姿態,勤勉做事,低調做人。
在背後隨便議論他人甚至說他人的壞話,是一種危險的職場行為,最終會給自己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
辦公室雖然隻是一個小環境,卻是一個人的生態場,足以讓你窺一孔而知全貌,洞明世事,參透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