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沉默的下屬,要多引導他說話,不然你將在雲裏霧中;
頭腦頑固的下屬,對他硬攻,容易形成僵局,造成頂牛之勢,應看準對方最感興趣之點,進行轉化。
在這裏,實際上提出了“領導者用人的前提是如何察人”的問題,做到既要察人所長,用人之長,又要察人所短,因人而用。以下是10條用人的經驗之談:
(1)性格剛強卻粗心的下屬,不能深入細致地探求道理,因此他在論述大道理時,就顯得廣博高遠,但在分辨細微的道理時就失之於粗略疏忽。此種人可委托其做大事。
(2)性格倔強的下屬,不能屈服退讓,談論法規與職責時,他能約束自己並做到公正,但說到變通,他就顯得乖張頑固,與他人格格不入。此種人可委托其立規章。
(3)性格堅定又有韌勁的下屬,喜歡實事求是,因此他能把細微的道理揭示得明白透徹,但涉及大道理時,他的論述就過於直露單薄。此種人可讓他辦點具體事。
(4)能言善辯的下屬,辭令豐富、反應敏銳,在推究人事情況時,見解精妙而深刻,但一涉及根本問題,他就說不周全容易遺漏。此種人可讓他做謀略之事。
(5)隨波逐流的下屬不善於深思,當他安排關係的親疏遠近時,能做到有豁達博大的情懷,但是要他歸納事情的要點時,他的觀點就疏於散漫,說不清楚問題的關鍵所在。這種人可讓他做低層次的管理工作。
(6)見解淺薄的下屬,不能提出深刻的問題,當聽別人論辯時,由於思考的深度有限,他很容易滿足,但是要他去核實精微的道理,他卻反複猶豫沒有把握。這種人不可大用。
(7)寬宏大量的下屬思維不敏捷,談論精神道德時,他的知識廣博,談吐文雅,儀態悠閑,但要他去緊跟形勢,他就會因為行動遲緩而跟不上。這種人可用他去帶動下屬的行為舉止。
(8)溫柔和順的下屬缺乏強盛的氣勢,他體會和研究道理時會非常順利通暢,但要他去分析疑難問題時,則會拖泥帶水,一點也不幹淨利索。這種人可委托他按照領導者的意圖辦事。
(9)喜歡標新立異的下屬瀟灑超脫,喜歡追求新奇的東西,在製定錦囊妙計時,他卓越的能力就顯露出來了,但要他清靜無為,卻會發現他辦事不合常理又容易遺漏。這種人可從事開創性工作。
(10)性格正直的下屬缺點在於好斥責別人而不留情麵;性格剛強的人缺點在於過分嚴厲;性格溫和的人缺點在於過分軟弱;性格耿直的人缺點在於過分拘謹。這三種人的性格特點都要主動加以克服。所以可將他們安排在一起,借以取長補短。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領導者對人才不可苛求完美。任何人都難免有些小毛病,隻要無傷大雅,何必過分計較呢?最重要的是發現他最大的優點,能夠為企業帶來怎樣的利益。
現代化管理學主張對人實行功能分析:“能”,是指一個人能力的強弱,長處短處的綜合;“功”,是指這些能力是否可轉化為工作成果。寧可使用有缺點的能人,也不用沒有缺點的平庸“完人”。
應該放手讓下屬去幹
《呂氏春秋》記載,孔子的弟子子齊,奉魯國君主之命要到父去做地方官。但是,子齊擔心魯君聽信小人讒言,從上麵幹預,使自己難以放開手腳工作,充分行使職權,發揮才幹。於是,在臨行前,主動要求魯君派兩個身邊的近臣隨他一起去父上任。
到任後,子齊命令那兩個近臣寫報告,他自己卻在旁邊不時去搖動兩個人的胳膊肘,使得字體寫得不工整。於是,子齊就對他們發火,兩個人又惱又怕,請求回去。
兩個近臣回去之後,向魯君抱怨無法為子齊做事。魯君問為什麼,這兩個人說:“他叫我們寫字,又不停地搖晃我們的胳膊。字寫壞了,他卻怪罪我們,大發雷霆。我們沒法再幹下去了,隻好回來了。”
魯君聽後長歎道:“這是子齊勸誡我不要擾亂他的正常工作,使他無法施展聰明才幹呀。”於是,魯君就派他最信任的人到父對子齊傳達他的旨意:從今以後,凡是有利於父的事,你就自決自為吧。5年以後,再向我報告。子齊鄭重受命,從此得以正常行使職權,發揮才幹,父得到了良好的治理。這就是著名的“掣肘”典故。後來,孔子聽說此事,讚許道:“此魯君之賢也。”
古今道理一樣。領導者在用人時,要做到既然給了下屬職務,就應該同時給予與其職務相稱的權力,不能大搞“扶上馬,不撒韁”,處處幹預,隻給職位不給權力。
在這方麵做得最出色的是齊桓公的“凡事問管仲”。
有一次,晉國派使者晉見齊桓公,負責接待的官員向齊桓公請示接待的規格。
齊桓公隻說了一句話:“問管仲。”
接著,又來一位官員向齊桓公請示政務,他還是那句話:“問管仲。”
在一旁侍候的人看到這種情形,笑著說:“凡事都去問管仲,照這麼看來,當君主蠻輕鬆的嗎?”
齊桓公說:“像你這樣的小人物懂什麼呢?當君主的辛辛苦苦地網羅人才,就是為了運用人才。如果凡事都由君主一個人親自去做,一則不可能做得了,再則就糟蹋了苦心找來的人才了。”
齊桓公接著說:“讓管仲當我的臣下。既然交付給他處理,齊國就安泰,我就不應該隨便插手。”
網羅人才是一件很辛苦又費力的事,得到真正的人才不容易。一旦得到賢良而忠心的人才輔佐,國家就會興旺安泰。要放手讓人才去發揮自己的才幹,身為領導者,就不要隨便插手幹預。正是因為齊桓公的賢明,再加上管仲的大力輔佐,不久之後,齊國就躍居春秋五霸之首。
無論是魯君,還是齊桓公,他們的話都很值得細細品味。領導者用人隻給職不給權,事無巨細都由自己定調、拍板,實際上是對下屬的不尊重、不信任。這樣,不僅使下屬失去獨立負責的責任心,還會嚴重挫傷他們的積極性,難以使其盡職盡力,到頭來工作搞不好的責任還得由領導者自己來承擔。
所以,放手讓下屬去施展才華,隻有當他確實違背了工作的主旨時,你再出手幹預,將他引上正軌。隻有將下屬的積極性全部調動起來,你的事業才能迅速地獲得成功。
人生修行課
知人善任,對下屬進行合理分工,可以使下屬心情舒暢,充分發揮下屬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領導者應以每個下屬的專長為思考點,安排適當的位置,並依照下屬的優缺點,做機動性調整,讓團隊發揮最大的效能。
宋代司馬光說:“凡人之才性,各有所能,或優於德而強於才,或長於此而短於彼。”用人如器,各取所長。這是現代領導者的最基本的領導才能。
放手讓下屬去施展才華,隻有將下屬的積極性全部調動起來,你的事業才能迅速地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