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用人要方,馭人要圓(2 / 3)

(3)易使資曆深、輩分大一些的人滋長居功自傲心理。

人才使用有一個時效問題,一個人的才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拋物線的過程,從才能顯現,到爐火純青,再到才能衰減。一般認為,領導工作的年齡曲線在50歲為峰值年齡;技術工作的年齡曲線在45歲為峰值年齡;科學研究工作的年齡曲線在37歲為峰值年齡。這就要求我們破除論資排輩的舊觀念,抓住各類人才的最佳年齡階段,不拘一格選拔使用人才。

鄧小平同誌曾指出,對突出人才的使用要破除論資排輩的心理,講台階,但又不能唯台階。為人才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同時要大膽提拔,破格使用,在使用中幫助他們克服缺點,這樣有助於人才的成長,有助於事業的發展。

3.不要聽信讒言

在相當多的單位中,總是有那麼一些心術不正的人,為達到卑鄙的目的,采用不正當手法,散布流言蜚語,幹擾領導者的用人決心和意圖,使領導者難辨真偽,產生偏信詭言的心理狀態。造成的惡劣後果是:

(1)壓抑優秀人才,良莠不分。給予兢兢業業、埋頭苦幹、忠厚老實、不願逾矩的人以傷害;給予有魄力、有能力、敢於衝破阻力、開拓進取的人以傷害。

(2)使組織氛圍惡化,抑正縱邪、是非不分、忠奸倒置,好人受氣、受屈,心術不正之輩彈冠相慶,使組織輿論導向、價值導向偏離正常組織目標。

(3)損害決策者威信。由於信、縱讒言,導致人際圈子越來越小。

4.不要害怕擔風險

在一些人眼裏,年輕人辦事不牢,個性強的人容易捅婁子,這兩種人被提拔進領導機構總是不那麼容易通過。尤其在一些國有企業裏,年輕人即使進了領導機構也是往後排,個性較強的“野馬”進領導機構也就更難。怕擔風險的另一表現是用人不講時效。研究證明,一個腦力勞動者,其工作早期是最富有效率的年代,這些人到40歲以後,年齡和成就之間往往出現了反比關係。遺憾的是,這些研究成果並未引起用人單位的足夠重視,在一些人的眼裏,30歲屬“嘴上無毛”之列,40歲還是“嫩扁擔”一根,硬是要等到人家“老”了、“成熟”了以後才給提拔。

以上幾種不良心理狀態是領導者在用人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的,領導者要克服種種不良的心理狀態,牢記用人以公,選拔人才使用人才都要出於公心,出於組織的長遠利益,為了組織的發展,而不是為了自己或小團體的利益,這樣才能為組織發展儲備豐富的人才資源。

善於發揮下屬的長處

任何一個組織都是眾人的集合,有才華出眾者,有泛泛如眾者,有八麵玲瓏者,有謹小慎微者,等等。真可謂各色人等,長短不一。但用人問題的關鍵卻在於,要用人之長,這是領導者用人的眼光和魄力之所在。現代領導科學的領導理念是,一個人的短處是相對存在的,隻要善於激活他某一方麵的長處,那麼這個人則可能修正自我,爆發出驚人的工作潛能。

去過寺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勒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背麵,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馱。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彌勒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落四,沒有好好地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馱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時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裏,由彌勒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馱鐵麵無私,錙銖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裏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其實在高明的領導者眼裏,沒有無用之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在一次宴會上,唐太宗對王琺說:“你善於鑒別人才,尤其善於評論。你不妨從房玄齡等人開始,都一一做些評論,評一下他們的優缺點,同時和他們互相比較一下,你在哪些方麵比他們優秀?”王琺回答說:“孜孜不倦地辦公,一心為國操勞,凡所知道的事沒有不盡心盡力去做,在這方麵我比不上房玄齡。常常留心於向皇上直言進諫,認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堯舜很沒麵子,這方麵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帶兵打仗做將軍,又可以進入朝廷搞領導擔任宰相,在這方麵,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報告國家公務,詳細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轉達下屬官員的彙報,能堅持做到公平公正,在這方麵我不如溫彥伯。處理繁重的事務,解決難題,辦事井井有條,這方麵我也比不上戴胄。至於批評貪官汙吏,表揚清正廉潔,疾惡如仇,好善喜樂,這方麵比起其他幾位能人來說,我也有一己之長。”唐太宗非常讚同他的話,而大臣們也認為王琺完全道出了他們的心聲,都說這些評論是正確的。

從王琺的評論可以看出唐太宗的團隊中,每個人各有所長。但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將這些人才依其專長運用到最適當的職位,使其能夠發揮自己所長,進而讓整個國家繁榮強盛。

未來企業的發展是不可能隻依靠一種固定組織的模式而運作,必須視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而有不同的團隊。所以,每一個領導者必須學會如何組織團隊,如何掌握及管理團隊。領導者應以每個下屬的專長為思考點,安排適當的位置,並依照下屬的優缺點,做機動性調整,讓團隊發揮最大的效能。最糟糕的領導者就是漠視下屬的短處,隨意任用,結果就會使下屬不能克服短處而恣意妄為。也就是說,一位不能夠明白下屬短處的領導者,也不能夠明白下屬的長處,這是善於洞察下屬的領導者力戒的用人誤區。如果說,隻看到下屬的短處而將其拋棄的領導者好比瞎了一隻眼睛的盲人,那麼,隻使用下屬的短處的領導者則好比瞎了兩隻眼睛的盲人——成了一個真正的瞎子!

根據下屬的性情分配工作

對一個人才來說,性情為人也許是天生。但作為領導者卻能夠“巧奪天工”地運用它,使之能夠既顯其長,又避其短。

人之才性,各有長短。宋代司馬光總結說:“凡人之才性,各有所能,或優於德而強於才,或長於此而短於彼。”用人如器,各取所長。這是現代領導者的最基本的領導才能。假如你是一位企業領導者,對待如下不同類型的下屬,應當采取不同的用人之道,使他們克服短處,發揮特長,為組織發展增添人力資源:

知識高深的下屬,懂得高深的理論,可以用商量的口吻;

文化低淺的下屬,聽不懂高深的理論,應多舉明顯的事例;

剛愎自用的下屬,不宜循循善誘時,可以用激將法;

愛好誇大的下屬,不能用表裏如一的話使他接受,不妨用誘兵之計;

脾氣急躁的下屬,討厭喋喋不休的長篇說理,用語須簡要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