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下屬要寬嚴相濟
對於部下和員工,應該如何統禦呢?是嚴還是寬?是剛還是柔?鬆下的經驗是:應該以慈母的手,握著鍾馗的劍。也就是說,以懷寬宏,但處理則要嚴厲、果斷,絕不能手軟。
上司對於下屬,應是慈母的手緊握鍾馗的劍,平時關懷備至,犯錯誤時嚴加懲罰,恩威並施,寬嚴相濟,這樣方可成功統禦。慈母的手,慈母的心,是每一個經營者都應具備的,對於自己的部屬和員工,要維護和關懷。因為,他們是你的同路人,甚至是你的依靠。而且,也隻有如此,才能團結他們,共達目標。
美國威基麥迪公司老板查裏·愛倫,當選為1995年美國最佳老板。他是靠什麼當選的呢?一是他每年都在加勒比海或夏威夷召開年度銷售會議;二是他非常關心員工的疾苦,能認真聽取公司員工訴說自己的困難和苦惱。一旦員工家中有什麼事情,他會給一定的假期,讓其處理家事。由於他能與員工同呼吸、共命運,深受員工的愛戴。顧客們到他的公司後,看到公司員工一個個心情愉快,對該公司就產生了信任感,所以公司效益一直很好。
日本八佰伴公司的老板和田加津努力創造一個積極、愉快、向上的內部環境,主要采用愛顧客首先要愛員工的方法。20世紀50年代末,八佰伴擬貸款2000萬日元為員工蓋宿舍樓,銀行以員工建房不能創效益為由一口回絕。但是和田夫婦以愛護員工、員工才能努力為八佰伴創利的理由說服銀行,終於建起了當時日本第一流的員工宿舍。
那些遠離父母過集體生活的單身員工,吃飯愛湊合,和田加津總像慈母一樣,每周親自製定菜譜,為員工做出香噴可口的飯菜。在婚姻上,也像關心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他們,她先後為97名員工作媒,其中有一大半雙職工都是八佰伴員工。
5月份第二個周日是“母親節”,和田想:遠離父母、生活在員工宿舍的年輕人,夜裏一個人鑽進被窩時,一定十分懷念、留戀父母。於是,他專門為單身員工的父母準備了鴛鴦筷和裝筷匣。當員工家長在“母親節”收到孩子寄來的禮物後,不僅給他們的孩子,也給公司發表感想。一些員工邊哭邊說:“父母高興極了!我知道了,孝敬父母,父母雖然高興,但是隻有讓父母高興,做子女的才最高興。”
為了加強對員工的教育,除每天班前會之外,每月還定時進行一次實務教育。實務教育中的精神教育包括創業精神、忠孝精神、奉獻精神等。和田清楚孝敬父母是與別人和睦相處的基礎,把對父母的誠心變成服從上司的領導。正因為能孝敬父母,才能尊敬上司。所以,他總是教育員工要尊重、熱愛自己的父母。
對待下屬同時還必須嚴厲,這種嚴厲基於人類的基本特性而來。鬆下認為,一部分人不需要別人的監督和責罵,就能自覺地做好工作,嚴守製度,不出差錯。但是大多數的人都是好逸惡勞,喜歡挑輕鬆的工作,撿便宜的事情,隻有別人在後頭常常督促,給他壓力,才會謹慎做事的。對於這種人,就隻能是嚴加管教,一刻不放鬆了。鬆下認為,經營者在管理上寬嚴得體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原則和製度麵前,更應該分毫不讓,嚴厲無比;對於那些違犯了條規的,就應該舉起鍾馗劍,狠狠砍下,絕不姑息。鬆下說:“上司要建立起威嚴,才能讓部屬謹慎做事。當然,平常還應以溫和、商討的方式引導部屬自動自發地做事。當部屬犯錯誤的時候,則要立刻給予嚴厲的糾正,並進一步地積極引導他走向正確的路子,絕不可敷衍了事。所以,一個上司如果對部屬縱容過度,工作場所的秩序就無法維持,也培養不出好人才。換言之,要形成讓職工敬畏課長、課長敬畏主任、主任敬畏部長、部長敬畏社會大眾的輿論。如此人人能嚴於律己,才能建立完整的工作製度,工作也才能順利進展。如果太照顧人情世故,反而會造成社會的缺陷。”
“無論用人或訓練人才,都要一手如鍾馗執劍,另一手卻溫和如慈母,做到寬嚴得體,才能得到部屬的崇敬。”這是鬆下的管理經驗。
當員工的工作表現逐漸惡化之時,敏感的主管必須尋找發生這個現象的原因,如果不是有關工作的因素造成的,那麼,很可能是員工的私人問題在打擾他的工作。有些主管對這種現象不是認為“這不是我的責任”而忽視它,就是義正詞嚴地告誡員工振作起來,否則自己卷鋪蓋走路,還有些主管一味地規範員工而不針對問題的核心。
無論如何,如果主管希望員工關心公司,那麼,管理者首先關心員工的問題,包括他的私人問題。因此,上述處理的方式可以說輕而易舉,但是無法改善員工的表現。比較合理的方法應該是與員工討論,設法協助他麵對問題,處理問題,進而改善工作成績。
處理事務要公私分明
公私不分、假公濟私或欠缺公正的領導者在下屬的心目中不會具有威信。因此,切忌假公濟私。公私分明是一名領導者用權的標準。唯有如此,才能正己立身,才能管好下屬,否則,就會完全掉進私欲的陷阱之中不能自拔,造成毀滅性打擊。
對一位領導者或者企業主管而言,公與私是不能同時滿足的,因私必然害公!因私害公的領導或主管,在下屬眼中就會毫無威信可言。人一旦做了主管,自尊心就會隨之提高,常常會莫名其妙地感到自己被忽視,別人一說悄悄話,或在暗中商討事情,就會覺得很不是滋味,像某信息公司的李經理就是這樣的:
“經理,請你在合同修改書上簽字。”
“為什麼不事先和我商量?我根本就不知道這件事。”
“可是我現在不是來告訴你了嗎?”
“你早就自己決定了!可見你根本就不把我放在眼裏,我不能簽字了。”
像這種例子,屢見不鮮。的確,未經事先商討,對經理而言,可能是不太禮貌。但經理也大可不必因此心懷恨意,如此阻礙工作進行,於己何利?
作為主管,“不知道”和“不了解”是自己的過錯,不應責怪下屬。在平時,主管就應該多做調查,聽取下屬報告;或巡視各部門的工作現況,以了解他們實際的工作情形。不能掌握下屬行事的主管,是一個差勁的主管。同樣,作為領導者,像這種因私害公的情形最好不要在自己身上出現。
作為一個現代企業的領導,同樣隻有無私才能無畏!相信每個人在工作崗位上,都會對下屬采取公平的處理。但是,什麼是“公平”呢?如何判斷自己對待下屬是否公平呢?做出判斷的要訣是無私,即不可隻考慮自己的利益所在。
比如說分配任務,當遇到困難的工作,不要想著任用之人成功完成任務後,自己謀求得到獎勵或讚譽,也不要因為工作輕鬆又可獲得利益,便想掠奪過來,企圖自己做。這樣的念頭,都會使下屬對你的信任大減。因為你的企圖很容易被下屬看穿。因為不論何時,由上往下看,往往不太能知道實情。然而,由下往上看,卻大致能正確地了解一切。
就企業的利益而言,你必須從工作的重要性、緊急性綜合判斷,在判斷的過程中,絕不可摻雜絲毫的自我利益。你從工作大局,從企業的未來發展情況而做出考慮,你可以光明磊落地著手去做。但是,你必須妥善處理組員之間的爭執。從這層意義來看,你是選擇了艱難的道路。
一個指導下屬的主管,是應該經常關懷弱者。然而,付出過多的關懷有時是於事無補的。最好的要訣是做個無私的領導者。
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
鄭板橋有句名言“難得糊塗”。領導工作中,也有兩句名言:“大事要爭,小事要讓”;“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
這裏的大事就是指關係全局,涉及黨和國家整體利益的大問題。對於這些大事要爭,頭腦要清楚。領導幹部在有關大是大非問題上要堅持原則,不能有半點含糊。
這裏的小事是相對於大事而言的,主要是指那些無關主旨,無礙大局的次要問題、枝節問題、局部問題、具體問題。小事為什麼要讓?因為世界上任何事情之間都存在著差異,人們在小事上存在分歧是很正常的。在這些小事麵前不必過於認真,不必非爭個你高我低。作為一名領導,要想做到時時處處都明察秋毫是不太容易的。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事事清楚”往往導致“事事不清楚”。過分的求細、求真,勢必分散領導精力,妨礙大事的貫徹落實。因而,領導者要善於分清主次、輕重,將主要精力放在抓大事上,豁達大度,善與人和,對於一般枝節小事不必過於認真,防止出現形形色色的無原則糾紛和個人意氣之爭,使人變得目光短淺,心胸狹隘,從而保證人們集中精力抓好大事的落實。
鄭板橋所說的“糊塗”精神,就是要做到大事清楚、小事糊塗。但是如果領導幹部沒有一定的修養,沒有寬容的度量,不但大事難以清楚,小事也難得糊塗;有人貌似糊塗,實際大智若愚,卻是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