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萬步說,主人就算收下禮物,心裏肯定老大不愉快:你這一次送我這麼多禮品,下一次可夠我還的。您自認為是好意,而人家的心裏卻有了壓力。
其實,禮物不在多,送禮不怕少,隻要精致美觀,富有創意,送出去就會受到歡迎。
再說“小”。
小而美,小好。有人說,送這麼小的禮物,人家不說咱寒酸嗎?鑽戒小嗎?價值卻不菲,你能說它不珍貴嗎?
一幅自己畫的畫、一條自己織成的圍巾,或一件自己做的小擺設,雖然花費少,體積小,但它們精致,您從中不難感受到它厚重的情意。
當然,這不是說大體積的禮物不好。
俄國的尤斯波夫家族擁有土地、礦產和其他資產,其規模甚至超出沙皇。菲力科斯是財產的唯一繼承人,他記得他父親送給母親的生日禮物是克裏米亞最高的山峰。這樣的禮物不可謂不大,不可謂不貴重。
但是,拿一座巨大的山峰作為一個人的生日禮物,其象征意義似乎更大於實用價值,是豪門巨賈表達感情最奢靡的方式。對於許多人而言,精巧的禮物還能製造反差,襯托你精神世界的偉大!
小小的禮物有這麼多優點,讓人如何不對它情有獨鍾!不能不說的是價值。
在某些場合,人們希望通過贈送價值昂貴的禮品來表達自己的強烈感情,然而,禮品的價值不全在於其質地的豪華和價格的昂貴,鑽石固然華貴,紅頭繩未必遜色。關鍵是它是否飽含了贈送者的深情。
熱戀中的情侶求婚時,多年的老友喬遷新居時,或一個特殊的周年紀念日等,這些場合都需要貴重一點的禮物相送。
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也是這樣。1972年,尼克鬆訪問中國時,送給中國人民兩頭麝牛,作為回贈,中國送給美國人民兩隻稀有的大熊貓——興興和玲玲。
前些年,農村朋友到城裏串門,總是帶上一大堆自家產的西紅柿、黃瓜、小米、綠豆等,主人總是很高興地收下。你能說這禮物沒有價值嗎?
一位在大學任教的醫生到偏遠的小城去行醫,他醫好了一個窮苦的山民,沒有收他一文錢。
山民回到家中,砍了一捆柴,走了三天的路才到城裏,把一大捆柴送給醫生。他不知道城市生活裏,幾乎沒有燒柴這個概念了,他的禮物和他的辛苦讓人覺得不合時宜。
但醫生十分感動地收下了山民的禮物,後來,他向人講述這個故事時總是說:“在我的行醫生涯中,從來沒有收過這樣貴重的禮物。”
一大捆荒山中枯去的老枝,本沒有價格上的優勢,但由於感謝的至誠,使它成為醫生記憶中不朽的禮物,你能說它沒有價值?
最後說明一點,送多少應與送禮人的經濟實力相一致。如果經濟條件差的人給對方送比較貴重的禮品,會讓對方受之不安;而經濟條件較好的人送較為廉價的禮品,會讓受禮者覺得送禮人小氣或是看不起他。
送禮要投人所好
送禮要投人所好才好。求人辦事,送禮是常有的事,禮品品種也是多得數不勝數,但是如果你能送對方急需的東西,那效果可能就非同一般了。清代巨商胡雪岩很善於經商,也善於經營自己的關係網,他送禮的高妙之處在於他善於抓住不同人的特點,送別人所急需之物。
在胡雪岩的那個時代,要求人辦事,肯定離不開銀子。胡雪岩深諳此道,自然也從不吝惜銀子,甚至到了有“求”必應的地步。比如,時任浙江藩司的麟桂調署江寧藩司,臨走時在浙江虧空的2萬多兩銀子需要填補,又一時籌不到這筆款項,便找到胡雪岩請他幫助代墊,胡雪岩二話沒說便爽快地應承下來,以至於麟桂派去和胡雪岩相商的親信也“激動”不已,稱胡雪岩實在是“有肝膽”、“夠朋友”,要他一定不要客氣,趁麟桂此時還沒有卸任,有什麼要求盡管提出來,反正惠而不費,他一定肯幫忙。胡雪岩做得卻也實在“漂亮”,他沒有提出任何索取回報的具體要求,隻是希望麟桂到任之後,有江寧方麵與浙江方麵的公款往來,能夠指定由他的阜康票號代理。
這一點點要求,對於掌管一方財政的藩司來說,自然是不費吹灰之力。事實證明,胡雪岩的投資是有眼光的,最終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益。後來,胡雪岩為了取得左宗棠的信任,做了兩件事:
第一,獻米獻錢。胡雪岩回杭州,帶到杭州去的有1萬石大米和10萬兩銀子。本來這1萬石大米有一個名目,那就是當初杭州被太平軍圍時,胡雪岩與王有齡商量,由胡雪岩冒死出城到上海采購大米以救杭州糧絕之急。
胡雪岩購得大米1萬石運往杭州但無法進城,隻得將米轉道運至寧波,後來杭州收複,胡雪岩將這1萬石大米又運至杭州,且將當初購米款2萬兩銀子麵交左宗棠,等於是他既回複了公事,以此證明自己並非攜款逃命,而又另外無償獻給左宗棠1萬石大米。那10萬兩銀子則是胡雪岩為了敦促攻下杭州的官軍自我約束,不要擾民,而自願捐贈的犒軍餉銀。
清軍打仗,為鼓勵士氣,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攻城部隊隻要攻下一座城池,3日之內可以不遵守禁止搶劫奸淫的軍規。胡雪岩獻出10萬兩銀子,是要換個秋毫無犯。
第二,主動承擔籌餉重擔。左宗棠幾十萬兵馬東征鎮壓太平軍,每月需要的餉銀達25萬之巨,當時清政府財政緊張,用兵打仗采取的是“協餉”的辦法,也就是由各省拿出錢來做軍隊糧餉之用,實際上是各支部隊自己想辦法籌餉。胡雪岩聽到左宗棠談起籌餉的事,毫不猶豫就表示自己願意為此盡一份心力,而且當即就為籌集軍餉想出了幾條很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當時,左宗棠急於求事功,胡雪岩正好給他送去了能使他成就事功所需的東西。這樣,一送之下,也就送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後來,正是因為有了左宗棠這個大靠山,胡雪岩不僅生意上飛黃騰達,而且得到了朝廷特賜的紅帽子,成為冠絕天下的“紅頂商人”。胡雪岩說:“送禮總要送人家求之不得的東西。”可見他是深諳此道的。
送禮的方式有很多種,送錢送物隻是一種常規的辦法,除此之外辦法還有很多,比如,你能夠解決別人的難題,你能夠支持別人的事業,你能夠成為別人的合作夥伴等,別人都會真心地感謝你幫你辦事。
現在人信奉“辦多大的事,送多重的禮”的原則,往往一味與他人比,似乎越貴重的禮物越好。實際上,送禮不一定要這樣送,不必因為辦一件難辦的事情而傾家蕩產。善於送禮的高手,總是經過細心的選擇,同時把真情包裝在禮物之中,因其獨特的風格和濃濃的情意,使人覺得於情於理,實在是無法拒絕。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訪問日本時,有一項訪問NHK廣播電台的安排。當時NHK派出的接待人,是該公司的常務董事野村中夫。野村接到這個重大任務後,便調查有關女王的一切資料,加以詳細研究,以便在初次見麵時能引起女王的注意而給女王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絞盡腦汁,也沒有想到好主意,偶然間,他發現女王的愛犬是一種長毛狗,於是靈感隨之而來。他跑到服裝店特製了一條繡有女王愛犬圖樣的領帶。在迎接女王那天,他打上了這條領帶。果然,女王一眼便注意到了這條領帶,微笑著走過來和他握手。
野村送出的禮物是無形的,“禮”輕得非同尋常,卻使女王體會到了他的一片用心,感受到了他的情意,達到了最好的“禮輕情義重”的效果,怎麼不叫人折服呢?
人生修行課
饋贈即贈送禮品,是表達感情和加強溝通的一種形式,既可以保持人們之間的關係又可增進感情,也是人際交往中表達友情、敬重和感激的形式。
生活在這樣一個愛“禮”的環境裏,如果你不講“禮”,簡直就寸步難行,被人唾棄。求人辦事要送“禮”,“禮”多人不怪,這是古老的中國格言,在今天仍有十分實用的效果。
求人送禮要講究策略,有時送對方本人喜歡的東西,還不如送其家人喜歡的東西,更能加強對方對你的好感。
求人送禮,不能盲目魯莽,以禮壓人,一定要了解對方的興趣,有的放矢,巧妙安排,對方易於接受禮物,辦事也就十拿九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