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能屈能伸,圓融處世海闊天空(3 / 3)

另一方麵,以退為進、以屈求伸也是有效的方法。

美國鋼鐵公司在美國鋼鐵界坐著第一把交椅,占全美鋼產量的1/3,是世界最大的鋼鐵公司之一。然而,當羅德裏克1979年出任公司董事長時,這個鋼鐵巨人正麵臨著重重困難:設備老化,管理不善,外國進口鋼鐵爭奪市場,等等。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從困難中擺脫出來,他決定采用以退為進的戰術。首先,縮小公司規模,以謀求新的發展。他關閉一部分工廠,裁減人員,丟掉包袱;其次,他出售了一批閑置資產,使手頭有了活動資金;最後,他在商場上另辟蹊徑,以50億美元收購石油公司,擴大業務範圍。羅德裏克本人相信“作為一個企業最高領導,一切活動要圍繞著提高企業獲利能力來進行”。經過羅德裏克的努力,以退為進的戰術收到了成效,使美國鋼鐵公司在40年來西方鋼鐵業最不景氣的風暴中免受波及,反敗為勝,終於走出了困境。

羅德裏克審時度勢,靈活多變,采用了以“退”為“進”的策略應對困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裏的“退”並非真退,“屈”也並非真屈,這些都是手段,都是為前進的目的服務的。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我們在生活中要樹立一個基本觀念: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幫助別人絕對不是吃虧,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懂得了什麼是胸懷,同時也容易結交難得的緣分。雖然幫助別人不一定像張良給老人揀鞋一樣得到一本兵書那樣,但是幫助別人確實能得到很多平常得不到的東西。

人是在幫助和互相幫助中不斷成長的。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一個人即使有很多缺點,也一定有一些優點值得我們學習。人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可以得到不斷的成長。當然也應該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別人,而不應該超出自己的範圍。

一頭驢馱著很重的包袱,實在是走不動了,它央求它的同伴——一匹馬,幫它分擔一點兒,但是馬沒有同意。不久這頭驢就累死了。主人看到驢累死了,於是把所有的貨物都放到了馬身上,這個時候馬才後悔不迭。

現代社會提倡團隊合作精神,缺少團隊合作精神的人很難在一個組織中立足。現在分工如此精細,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必然需要很多人的協作。每一個人所扮演的角色可能就是一件事情上麵的一個環節,隻要其中的一個環節出了問題,事情都不能辦成功。人必須有一種協作精神,即使自己幫助的人以後未必會幫助自己,但是自己至少堅持了一種品德,總會有一天,你也可以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有所收獲。

在一場十分激烈的戰鬥中,敵軍飛機過來轟炸,一位將軍沒有立即趴在戰壕中,因為他看到前麵有個小戰士正茫然不知所措。將軍立即撲了過去,把他按倒在地。這個時候巨大的爆炸聲在他們身後響起,泥土紛紛落了下來。將軍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回頭看爆炸的地方,發現正好是他剛才藏身的彈坑。

很多時候,我們會驚訝地發現自己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無意地收獲了很多,不僅僅是別人的回報,而且還包括自己境界的提升。幫助別人是能讓一個人崇高的,能讓一個人體驗更加深刻的。那些自私的人永遠都體會不到幫助別人原來是件多麼快樂的事情。

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最忌諱用有優越感的施舍。因為這違背了幫助的本意。幫助別人應該出於真心,既不是為了將來得到好處,也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優越感。要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體會到快樂,不要把幫助別人作為滿足自己虛榮心的手段。

把自己當自己,把別人當別人

人要學會把自己當自己,把別人當別人,時刻注意自己的生存之本。

海倫和簡妮是姐妹倆,從小形影不離。海倫溫柔懂事,妹妹簡妮一直在她的嗬護下成長,是名副其實的小跟屁蟲。姐妹倆漸漸長大了,都一樣的漂亮迷人,然而有一天,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了——海倫和一位年輕人陷入了熱戀中,這讓簡妮無比失落,她不能忍受姐姐被別人奪走,想永遠守在姐姐身邊。

盡管簡妮百般阻撓,一年以後,海倫還是和那位年輕人結婚了。這一切讓固執而任性的簡妮大受刺激,因為在內心深處,她從來不能把自己和姐姐分開,她其實還是那個沒有長大的,隻會模仿姐姐,“搶奪”姐姐寵愛的小妹妹。

海倫結婚後,簡妮丟下父母,搬去她在鄉下的新家一起生活。簡妮對姐姐的占有欲,讓年輕的姐夫苦不堪言。後來,為了能和姐姐永遠地生活在一起,簡妮決定也嫁給姐夫。這個念頭讓所有人目瞪口呆。直到此時,海倫才意識到,她對妹妹“不分彼此”“分享一切”的忍讓將會給自己及丈夫帶來怎樣的傷害。經過幾次推心置腹的長談,她才讓簡妮慢慢打消了那個荒唐的念頭。後來,為了杜絕簡妮不成熟的想法,海倫毅然離開了家鄉,和丈夫一起遠赴國外。

把自己當自己,把別人當別人。因為一個人沒有辦法讓所有的人滿意,同時也沒有必要讓所有的人滿意。人要有一個自我的存在,不要將自己全部托付給別人,別人也承受不起。

一個人要學會把別人當別人,對別人不可以要求太高,即使是最親近的人。你的高要求別人同樣也承受不起。我們看到了很多這樣的表述:“我是為你好!”這種表述是很無奈的,為別人好,反而遭到別人的厭棄或者抵觸,別人固然有其原因,但是自己對別人過高的要求,沒有給別人生存的空間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原因。

把自己當自己,把別人當別人,不要對兩人的關係過分高要求,這樣才能在交往中做到從容大度。有的人希望和所有人都成為朋友,因此在交往的時候,經常委屈自己去迎合別人。這種做法短期有效,但是長期來看,你實際上給別人表現出來的是一個並非真實的自己,恰恰給別人造成了不坦誠的印象。即使別人沒有這種感覺,但“人無百日好”,遲早你會在他麵前表現出真實的自己,這種轉變很容易破壞兩個人的關係,容易讓別人發出感歎:“原來你不是這樣的”,因此要學會展示真實的自我,不要委屈自己去迎合別人,這樣才是長遠交往之道。

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兩個人關係再親密,也一定要給對方一定的生存空間,不要讓別人感到窒息。沒有空間的交往是不會長久的。在與人交往的言語中,一定要十分注意,要堅持一個基本的原則,把做人和做事分開,永遠都不要在做人上苛求或者指責別人。

人生修行課

人總是避苦求樂的,都希望快樂度過每一天,但生活本身就充滿酸甜苦辣,快樂和痛苦本是同根生。當你快樂時,不妨留一片空間,以接納苦難;當你痛苦時,不妨想到往昔的快樂。

在社會上碰到可氣但又對你不利的環境時,千萬別逞血氣之勇,也千萬別認為士可殺不可辱,倒要寧可吃點眼前虧。

凡能成就一番大事業者,無不具有海納百川的雅量,容別人所不能容,忍別人所不能忍,善於求大同存小異,贏得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