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一連留張鬆飲宴三日,從不提起川中之事。張鬆告辭準備返回益州,劉備又設宴送行。劉備親自為張鬆斟酒,嘴裏說道:“承蒙張大夫不見外,故能留住三天,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方得賜教。”說完不覺潸然落淚。張鬆暗地尋思:“劉備如此寬仁愛士,實在難得,我也有些不忍舍他而去,不如勸他徑取西川。”於是說道:“我也朝思暮想在你鞍前馬後侍奉,隻是未得其便。據我看來,你現在雖據有荊州,但東麵孫權虎視眈眈,北麵的曹操又常有鯨吞之意,恐怕不是久居之地呀!”劉備說:“我也知道嚴峻的形勢,但苦於再無別的安身之所啊!”張鬆又說:“益州地域,地理險塞,沃野千裏,乃天府之國。凡有才幹的智士仁人,很早就仰慕皇叔你的功德,倘若你願意率荊州之眾,直指西川,則肯定霸業可成,漢室可興。”劉備一聽此言,故作震驚,慌忙答道:“我哪敢有如此妄想。據守益州的劉璋也是帝室宗親,又長久恩澤西川黎民,別人豈能輕易動搖他?”此時的張鬆已完全落入劉備和諸葛亮的圈套,還沒有覺察。一聽劉備這番話,更敬佩他的寬仁厚道,於是把心裏話掏出來了:“我勸劉皇叔進取西川,並不是賣主求榮,而是今天遇到了明主,不得不一吐肺腑。劉璋雖據有西川之地,但他本性懦弱,且是非難分,又不能任賢用能。況且北麵的張魯時有進犯之意。現在西川人心渙散,有誌之人都希望擇主而事。我這次本來受命去結交曹操,沒想到他傲賢慢士,冷淡於我,一氣之下我棄他而來見你。你若是先取西川為基礎,然後向北發展圖得漢中,最後收取中原,匡扶漢朝,將有名垂青史的大功。你要是願意進取西川,我張鬆願效犬馬之勞,以做內應,不知意下如何?”
此時的劉備,見時機成熟,開始收緊套環,進入正題,但仍不露聲色,隻是無可奈何地說道:“我對你的厚愛表示感謝,無奈劉璋與我同宗,同宗相拚,恐怕落得天下人笑話呀!”此時的張鬆已是不能自已了,生怕這筆“交易”做不成,錯過機會,反過來還去做劉備的動員工作,隻見他急切地說道:“大丈夫處世,理當建功立業,哪能如此瞻前顧後、婆婆媽媽的。今天你若不取西川,他日為別人所取,那就悔之恨晚了!”直到這時,劉備的談話才涉及與地圖有關的事。他說道:“我聽說西川之地,道路崎嶇,千山萬水,雙輪車無法通過,連匹馬並行的路都沒有,就算想進軍,也苦無良策啊!”張鬆終於和盤托出了。他忙從袖中取出地圖,遞給劉備說:“我深感皇叔盛德,才獻出此圖給你,一看此圖,便對西川的地形、地貌一目了然了。”劉備略為展開一看,隻見上麵地理行程、遠近闊狹、山川險要、府庫錢糧一一俱載明白。劉備看到地圖到手,自然高興不已。可張鬆還嫌不夠,進而說道:“我在西川還有兩個摯友,名叫法正、孟達,皇叔你欲進西川,他二人也肯定願意相助。下次他二人若到荊州,你完全可以心腹事相商。”直到這時,這場“索圖戲”方得謝幕。
在張鬆左右不定仍有退路的時候,劉備以厚待之,表現出了做人的柔和,可是當張鬆已經沒有退路一心投靠他的時候,劉備又表現出了強硬的一麵,從而順利地得到了地圖。既證實了張鬆的忠貞,又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這就是管理者的剛柔策略。
俗話說,柔弱之水可為滔天巨浪、摧枯拉朽、吞噬一切,可鑿岩穿壁、滴水穿石。誠如劉備,柔並不是弱,剛也並非是因為強,剛柔不過是為人處世的一種策略,關鍵是看人們怎麼運用它。
上善若水,以柔克剛
剛正的東西由於過於堅硬,更容易折斷,而圓融如水,可以隨意變形,就不會因為環境或者外力的原因而受到任何的損傷。做人要有原則,同時也不能缺少彈性。圓融的人,能夠看透對方的需要,適時地調整自己,所以更能適應社會,獲得別人的支持和認可。
傳說,商容是商紂王時的大夫,因屢次直諫荒淫無道的紂王,結果遭到貶謫。後來,紂王剖比幹,囚箕子,逐微子,商容感到心寒,便躲進深山之中,避世隱居,不問世事。武王滅亡商朝後,天下大定。周室表彰商容,想召他出山,商容婉言謝絕。他遺世獨立,靜心養性,修得一副仙風道骨,雖然年歲已過數百,仍然精神矍鑠,麵色如童。到了春秋末年,老子降世,商容知道他不是平凡人物,便收他為弟子,傳授他天地玄機,處事妙道。
據說有一次,商容得了重病,自知將不久於人世。老子匆匆趕來問候老師。他先詢問了老師的病情,然後對老師說:“先生的病確實很重了,有什麼教導要囑咐弟子的嗎?”
商容說:“乘車經過故鄉的時候要下車,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老子說:“過故鄉而下車,大概是表示要不忘故鄉吧?”
商容說:“對了!那麼,經過高大的古樹的時候,要快速地走過,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老子說:“經過高大的古樹要快速地走過,這大概是說要尊敬德高望重的長者吧?”
商容說:“是啊!”然後張開嘴給老子看,說,“我的舌頭在嗎?”
老子說:“在。”
商容又說:“我的牙齒還在嗎?”
老子說:“不在了。”
商容說:“你知道這是什麼道理嗎?”
老子說:“舌存而齒亡,這不是說剛強的東西已經消亡了,而柔弱的東西還存在嗎?”
“說得好啊!天下的事理正是這樣。你沒看見那水嗎?天下萬物,沒有什麼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積水為海,則廣闊無際,深不可測,大至於無窮,遠極於無涯。百川灌之,無所增加;風吹日曬,沒有減少。上天則為雨露,下地則為潤澤。萬物沒有它不能生長,百川離開它不能成功。奔流起來不可遏止,無形無狀不可把握。劍刺不能傷害它,棒擊無法打碎它。刀斬不會斷,火燒不能燃。它鋒利無比,可以磨滅金石;強健至極,可以承載舟船。深可滲進無形之域,高可翱翔於縹緲之間。涓涓細流回旋於川穀之中,滔滔巨浪翻騰於大荒之野。水為什麼能夠具有如此大的威力?因為它柔軟潤滑,所以能夠出於無有,入於無間,攻堅克強,無可匹敵。弱而勝強,柔而克剛,世上沒人不知,然而無人能行。你明白了嗎?”
老子說:“先生說得太好了!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確實是萬世不易的定理。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柔軟脆弱,死後屍體就變得僵硬堅挺。草木活著的時候,又柔又軟,一死就變得枯槁堅硬。所以剛強的東西是走向死亡的東西,柔弱的東西是生機勃勃的東西。軍隊太強大,容易被消滅;樹木太堅硬,容易被吹折。兩國相爭,弱國勝;兩仇爭利,柔者得。皮革太堅固,容易破裂;牙齒比舌頭硬,所以先消亡。堅強的東西能勝不如自己的東西,柔弱的東西則克超過自己的東西。所以強大的東西處於劣勢,柔弱的東西居於上風。積弱可以為強,積柔則就為剛。欲剛必以柔守之,欲強必以弱保之。”
商容欣慰地笑了,說“你已經得大道了。天下道理都已經被你說盡了,我還有什麼需要留給你的呢?”
以柔克剛,以弱勝強,是道家守柔主靜的動靜觀,這裏麵包含著樸素的辯證法。商容對老子講的“舌頭與牙齒”的故事,以及“水”的能量,均在證明“柔”與“剛”的辯證關係。
從大宇宙的時空觀念來看事物,我們會品味出道家人生態度的獨特理念。宇宙間的一切生命本體,很難說有大、小、弱、強之分,任何事物都在變化中運行,沒有絕對的勝者和敗者。明白這個道理,有助於人們把握自己對待人生的態度。
過柔難以成功
過柔難以成功。有些素質、人品及機會都很好的人,因為優柔寡斷的性格,最後一事無成。美國化工協會會長、FMC公司總裁威廉·沃特說:“如果一個人永遠徘徊於兩件事之間,對自己先做哪一件猶豫不決,他將會一件事情都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