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福時為了平息洋人們的怒氣,確實是發了狠,把剛剛立功的大將都給殺了,卻沒想到把事情越鬧越大,現在連翁益謙為什麼炮擊浮鷹號都不知道,總不能告訴麥當奴和李明成,哥們看你們不爽,就想揍你!阮福時也許真敢和李明成這麼說,然而作為大英帝國的總督,阮福時可沒膽子對麥當奴這樣說。
阮福時不知道整個事件的個中緣由,李明成卻知道的清清楚楚,“浮鷹號”去北圻可不是旅遊的,雖然那裏的下龍灣景色不錯。當時的“浮鷹號”上不僅搭載了幾十名洋人,還裝載著好幾千支太平洋王國剛剛淘汰下來的步槍和大量彈藥,這些洋人也不是沒事幹的,他們都是在香港招募的軍事教官,而這些都是送給當時正在攻打北寧的太平軍的,“浮鷹號”當然見到越南的水師掉頭就跑路了。
李明成雖然對太平天國沒什麼感覺,既然現在自己成了太平軍的高層,當然要對其盡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這不僅能讓跟著自己混的一班屬下產生一定的認同感,也能收到一批不是很菜鳥的小弟不是,這種兩全其美的好事,李明成當然樂此不疲的一次次對太平軍餘部進行資助。對撚軍的資助,讓李明成多了一支正在歐洲征戰的太平洋雇傭軍這支勇悍之師,而退到越南北部的太平軍餘黨,大多是廣西的太平軍老人,很多人都比馮如飛的資格還老呢!這幾千人絕對是一批好種子,像後來的黑旗軍,隻是其中的一部,劉永福帶著他們就把法國遠征軍打的大敗。
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被攻陷後,吳鯤率太平軍餘黨來到北圻,向阮朝投降。1868年,吳鯤發動叛亂,攻占了越南的高平省城。高平巡撫範芝香向清朝求援,清朝派謝繼貴前去協助阮朝官軍。範芝香戰敗被俘,嗣德帝又派武仲平前去征討,清朝也派廣西提督馮子才援助,於1869年收複高平城。也就在此時,李明成派人開始與吳鯤接觸,不過吳鯤雖然是太平軍,資格卻是絕對的老,地位也是絕對的高,根本不怎麼賣李明成這個幼侍王的賬。所以李明成的招攬失敗了,不過吳鯤卻答應與李明成合作,高價向李明成購買軍火,吳鯤這十幾年在廣西和北圻攻城略地,手裏確實不少黃白之物,而李明成對賺錢的事情是絕對用心的,這也就是“浮鷹號”滿載軍火駛往越南的原因。
李明成對於吳鯤也是很頭疼,吳鯤與遵王賴文光、梁王張宗禹不同,賴文光是太平天國將領,張宗禹是撚軍出身,雖然都是王爵,可這地位可是千差萬別,太平天國後期封了好幾千的王爵呢!張宗禹的王爵還是遵王賴文光華北封贈時封的,那時候太平天國都玩完了。而李明成名義上的老爸侍王,在後期的太平軍中,也就僅次於幹王洪仁玕、英王陳玉成和忠王李秀成等幾人,手底下也有一大批封王的將領,地位比賴文光高多了。東方文化思想中,子承父業是天經地義的,所以李明成這個幼侍王的地位是不容動搖的,而要想有實權,那就得看自己的本事了,這幾年太平洋王國國力蒸蒸日上,李明成的本事也就沒人敢質疑。
吳鯤或許不會去質疑李明成的本事,可是對他的地位卻不怎麼當回事,吳鯤又名吳亞終,其父吳淩雲出身於天地會,於1851年組織全勝堂,在新寧響應太平天國起義。1855年與廣東天地會首領陳開、李文茂等攻占潯州,成立大成國。1861年,清軍陷潯州,陳開被俘遇害,吳淩雲在太平府(今崇左市)糾結餘部建立延陵國,吳亞終被立為太子。1863年,清兵攻陷太平府,吳淩雲陣亡。吳亞終逃往歸順府(今靖西縣)繼續抗清,於1868年被廣西提督馮子才擊敗,逃亡越南。
所以說,吳鯤無論從哪裏論起,都不比李明成地位低,而且還要高,對於天地會這樣江湖組織中,輩分可是一個很難跨過去的坎,這也是吳鯤拒絕李明成招募的原因。論江湖輩分,吳鯤是和李明成老爸一個級別的,論爵位大小,吳鯤怎麼也是當過太子的,現在讓吳鯤認李明成做老大,吳鯤以後還怎麼在江湖上混啊!
理解了其中的緣由,李明成也就沒堅持讓北圻的太平軍回太平洋王國整編,而是策劃在北圻建立一塊根據地,即使作為一個盟友也非常有好處的。不過,李明成也不會僅僅局限於吳鯤的小打小鬧。在回憶起了即將來到的普法戰爭,最後決定在法國人無暇東顧的時候,在越南這個小兄弟身上撈點好處。可是李明成卻不記得普法戰爭到底是什麼時候爆發的,最後隻能先到遠東來等消息,這也是李明成之前在同孚酒樓得到普法戰爭後立刻趕回去的原因,現在萬事俱備,“浮鷹號”這股東風也已經刮了好一會了,該對越南這個小兄弟下手的時候了,就你這巴掌大點地方,還敢稱“大南帝國”,咱這回也替滿清這位老大清理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