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戰北圻(1 / 3)

第82章:戰北圻1870年9月10日(清同治九年八月十五),這一天是馬年的中秋節,順化皇城勤政殿,已經坐了一下午的大南帝國皇帝阮福時,依然在焦急的來回走著,連皇後邀請他一起過節,阮福時都難得理會。阮福時今年已至中年,膝下卻無子女,故而一直與皇後武氏關係很好,生在帝王家,也許在這個世上,阮福時感覺隻有武氏對其才是真心的吧!

自從李明成得到歐洲戰爭已經開打的消息後,“浮鷹號事件”引發的外交衝突中,太平洋王國使者的態度立刻變得強硬起來,要求立刻賠償太平洋王國在事件中的一切損失,並移辦水師提督翁益謙及所有肇事官兵等在安南看來非常無理的要求。安南人認為,太平洋王國的這些個要求比香港總督使者的要求還要嚴格,讓安南的代表一時摸不著頭腦,隻能敷衍的解釋了一下翁益謙已經被處決,並且願意把屍體交個太平洋王國等言語。太平洋王國代表立刻就火了,聲稱安南沒有談判誠意,意圖用一個死囚犯李代桃僵,一時談判的地方成了菜市場,太平洋王國代表與安南代表爭論不休,原本安南越南眼中的最大苦主-英屬香港一時卻成了看客。

兩天前,李明成將太平洋王國在遠東的軍艦,以及即將出售給日本和朝鮮的幾艘軍艦整合為太平洋東亞分艦隊,意圖動武之意已十分明顯。而安南依然消極對待太平洋王國的談判使者,甚至讓港英政府的代表都有點同情太平洋王國的使者了,不過作為曾經的對手,卻沒有要改變這種情況的意思,隻是麵帶微笑的看著安南使者不停地討好自己,卻把不停抗議的太平洋王國使者晾在一邊。

最後,安南在談判中答應移辦所有肇事官兵,以及賠償英屬香港和太平洋王國各十萬圓,英屬香港接受,太平洋王國拒收。當港英政府代表與安南代表在協議上簽字後,安南代表與太平洋王國代表均立刻離開的談判地點,太平洋王國代表要立刻回去把消息告知李明成,安南的代表也急著回去告訴阮福時的喜訊呢!

順化皇城勤政殿,阮福時得到談判的結果後,坐在寶座上終於鬆了一口氣,把英國人打發了,這件天大的事情也就結束了,至於太平洋王國,阮福時根本沒放在心上,實在不行讓北邊的皇帝給他們點壓力就是了,隻不過是一個安南都看不上的化外之邦吧了!如果不是滿清這些年屢遭洋人欺淩,昔日的屬國也已經去了十之八九,恐怕都不會接受太平洋王國為大清的屬國了。

雖然阮福氏在安南國內改元稱帝,對待滿清卻依然執禮甚恭,況且安南已經做了中原王朝的屬國千年之久,在滿清朝廷看來,確實要比太平洋王國這批天朝棄民重要多了。

阮福時一時心情大好,對著邊上侍候著的小太監說道:“現在什麼時候了?”

“回陛下!現在已經過了戌時,諸位娘娘都在乾成殿等著陛下呢!”

“嗯!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皇後一定是等急了!立刻擺駕乾成殿!”心情大好的阮福時,臉上多日的愁容終於散去,想到年輕的皇後武緣,小腹竟是一熱,多年沒有的感覺像是又回到了身上一般。

在安南人眼中,英屬香港和太平洋王國各賠嚐十萬圓,已經是給了北邊宗主國的麵子,人家大英帝國都同意了,你一個小王國竟然不同意,就有點“給臉不要臉”了!阮福時認為即使把這個小兄弟現在揍一頓,大清也不會說什麼的。

其實不是港英政府有多麼好說話,十萬銀圓就打發了,似乎根本沒費什麼事。其實整個事件和港英政府根本就沒多大關係,沉沒的“浮鷹號”屬於紫荊花公司,那是李明成的財產,港英政府可不會管它的死活;而且浮鷹號上的船員大多是太平洋王國公民,那些洋人雖然是從香港招募的,卻沒幾個是真正的英國公民,大多是歐洲破產的小市民,跑來遠東尋找機會的。這些被紫荊花公司雇傭的洋人,在香港就已經簽訂了協議,也包括了傷亡之後的賠償,這些港英政府都是有備案的。所以,港英政府是白得了十萬銀圓,而太平洋王國的十萬銀圓不僅要賠償浮鷹號事件死亡的所有人,還包括沉沒的浮鷹號的價值,這就可以看出安南人的公平了。

安南滿朝上下確實沒怎麼在意太平洋王國的要求,甚至還是看在擁有同一個宗主國的麵子上才和太平洋王國使者談判的,或許是因為太平洋王國與港英政府在這件事情上形成的一個共同進退的小同盟,才會答應賠償太平洋王國的損失。現在港英政府退出了談判,太平洋王國也就不會在安南的考慮之中了。

當李明成得到消息時,已經是第二天了,不過,李明成並沒有對結果感到驚訝,就算沒見過安南人,這些安南人的性子李明成還是了解一點的。沒有嚐到你的厲害,他會認為你是很好欺負的,就像20世紀80年代,剛剛南北統一,在半島上打了幾次勝仗,在加上有人在後麵撐腰,就敢和一個比自己大了幾十倍的巨人扳手腕,最後被好好的揍過了才老實。安南的這種行為不是第一次了,在曆史上安南一次次的挑戰著中原王朝的怒火,最後被揍趴下,時間長了,忘了痛,又開始上躥下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