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營養狀況的評價方法(3 / 3)

Ⅰ°營養不良——參考標準體重中位數的90%~75%

Ⅱ°營養不良——參考標準體重中位數的74%~60%

Ⅲ°營養不良——參考標準體重中位數的60%以下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意義比較明確,易為兒童家長理解,缺點是不同指標的中位數百分比的數值意義不一樣,如按年齡體重中位數80%與年齡身高中位數80%,意義不同,臨床上還有按身高的體重中位數百分比來評價營養狀況。

3.標準差法

即將所用的評價參考數據按平均值加減1個標準差,加減2個標準差,分成5個等級範圍,然後看所調查對象屬於哪個等級範圍。

國際上對群體兒童生長發育的評價一般有以下三個指標:

體重不足:指兒童按年齡的體重(WT/A)低於參考標準體重中位數減兩個標準差,為中度體重不足,低於參考標準體重中位數減三個標準差,為重度體重不足。體重不足率常被用來作為營養不良的患病率。

發育遲緩:凡兒童年齡的身高(HT/A)低於參考標準身高中位數減兩個標準差,為中度發育遲緩,低於參考標準身高中位數減三個標準差,為重度發育遲緩。主要反映慢性,較長期的營養不良。

消瘦:凡兒童身高的體重(WT/HT)低於參考標準中位數減兩個標準差,為中度消瘦。低於參考標準中位數減三個標準差,為重度消瘦。這一指標代表較急性的近期營養不良。

目前又根據標準差提出“標準差評分”(又稱“Z評分”)來表示測量結果。即按調查數據與其相應性別及年齡組的兒童的參考標準的中位數的差值,相當於該組兒童參考標準的標準差的倍數,其公式為:

4.百分位數法

由於人的體格測量數據常不是正態分布,所以用平均值和標準差表示不太合理,故建議用百分位數法評價。這種方法是將不同性別各年齡參考標準的原始數據從小到大分成100份,第1份的數據即第1百分位,第25份的數據即第25百分位。然後根據需要將其分成若幹組段(或不同等級),例如0~25百分位、25~50百分位等。評價時將所測量的數值與相應性別年齡段的參考標準百分位數相比較,看屬於哪一組段(等級)。優點是同時適用於正態、偏態分布的指標,其數字表達方式直觀性,有利於人們理解兒童生長發育所達到實際水平。這種方法的缺點是當調查的數據大於第100百分位或小於第1百分位時,就不能評價其離散程度。

5.體質指數(bodymassindex,BMI)法

BMI是評價18歲以上成人群體營養狀況的常用指標,也可用於7~17歲兒童青少年的營養狀況。它不僅較敏感反映體型胖瘦程度,而且與皮褶厚度、上臂圍等營養狀況指標的相關性也較高。體質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成人BMI的劃分:18.5~24.9為正常範圍,

1000mg/dL;LDL~C250mg/dL、TG>200mg/dL作為CHD危險水平的劃分標準,血清HDL—C220mg/dL、TG>160mg/dL為血脂過高的標準。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NCEP)專家委員會提出高脂血症的診斷參考標準。

五、血清甲狀腺激素(T3/T4)、促甲狀腺激素(TSH)

(1)測定意義:血清中甲狀腺激素測定包括總T3(TT3)、遊離T3(FT3)、總T4(TT4)、遊離T4(FT4)測定,促甲狀腺激素(TSH)的測定反映機體甲狀腺功能紊亂。其中T4、FT4的下降,TSH升高是碘缺乏的指征。

(2)檢測方法:免疫化學法。

(3)正常參考值:不同年齡血清TT4、TT3、TSH正常參考值。

六、血清維生素A

(1)測定意義:血清視黃醇濃度反映近期膳食維生素A的攝入量和維生素A由肝髒的釋出量,代表經血液運送到靶細胞的維生素A水平,與臨床檢查相結合,是評價機體維生素A營養狀況的常用指標。

(2)檢測方法: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法)。

(3)維生素A營養狀況評價。

七、紅細胞轉酮醇酶(E-TKA)

(1)測定意義:應用紅細胞轉酮醇酶活性(E-TKA)評價機體硫胺素營養狀況比較靈敏,可作為早期診斷指標。血液中硫胺素絕大多數以TPP形式存在於紅細胞中,並作為轉酮酶輔酶而發揮作用。該酶活力的大小與血液中硫胺素的濃度密切相關,故可通過體外試驗測定加TPP與不加TPP時紅細胞中轉酮醇酶活力的變化反映營養狀態。通常計算兩者活力之差占基礎活性的百分率即紅細胞轉酮醇酶活力係數(ETK—AC)或TPP效應。

(2)評價:ETK—AC愈高,則說明硫胺素缺乏愈嚴重。一般認為TPP>16%為不足,TPP>25%為缺乏。

八、全血穀胱甘肽還原酶活性(GR)

(1)測定意義:紅細胞穀胱甘肽還原酶(EGR)是典型的黃素酶,其活力大小可以準確反映組織中核黃素的狀態。測定時在溶血樣中加入一定量的底物穀胱甘肽,測定加與不加FAD(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時還原型穀胱甘肽的生成量,計算二者的比值即穀胱甘肽還原酶活力係數(GR—AC)。

(2)評價:應用穀胱甘肽還原酶活力係數(GR—AC)對機體核黃素營養狀況進行評價,當GR—AC1.8為缺乏。

九、尿負荷試驗

(1)測定意義:水溶性維生素在體內沒有特殊的儲備組織和器官。當機體處於缺乏狀態下一次攝入大劑量時將首先滿足機體的需要,從尿中排出量相對較少;反之,如果機體營養狀態良好,則從尿中排出就多。因此可以用尿負荷試驗的結果對機體營養狀況作出評價。常用負荷試驗評價的維生素有維生素C、硫胺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B6。

(2)測定方法:讓受試者口服該維生素一定量,收集4h尿,測定該維生素的排出量(需要補充各種維生素的口服量,否則排出量不能評價)。

(3)判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