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尷尬境地,妙語化解--說話細節經(2)(3 / 3)

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麵上是嘲弄自己,卻另有深蘊,所以,自嘲在許多場合具有特殊的表達功能和使用價值。

當一個人認為自己可能會被指責時,不妨用先發製人的方法數落自己一番。因為人心是很奇特的,當對方發現你已承認自己的錯誤時,便不好再予以責備,這就叫“巴掌不打自嘲人”。

比如,言談中你無意中講了汙言穢語,對方臉色一沉,你便可以自嘲道:“哎,我真是個粗陋的人,肚子裏的髒話總消滅不了,總是自己蹦出來,還請你多多原諒。”一句話,就可以使對方不再介意。又如,爭論時你有點兒激動,措辭生硬,聲音太大,對方已顯不悅。你要趕緊刹住話匣子:“對不起,我這個人容易激動,剛才真成一隻鬥雞了。”對方一定會付之一笑,忘掉剛才的不快。

如果談話中刺傷了別人的自尊心,揭到對方的隱匿傷口,那可是危險的。對方修養好的,必會緘口離開;修養差的,可能就要反過來對你進行人身攻擊。這時,你一定得求助於自嘲的辦法了,但你要努力說得幽默點兒、真誠點兒,使對方感到舒服一些。

比如,你在一個殘疾人麵前大談健康人的優勢,還提到他所無法從事的工作,他定會產生極大不滿。你可以這樣救場:“哎,話說回來,健全人未必就強。張海迪半身不遂,卻能學得一身本領,名揚天下。我這個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說話顧前不顧後,媽媽常罵我是一個二愣子,一輩子也成不了大事……”

這樣,在錯話出口之後,借助自嘲將話題轉向自己,通過對自己的善意攻擊來消除對方的怒氣,轉移對方關注的焦點,既不露痕跡地照顧到對方的自尊心,同時又巧妙地緩和了由於自己的失誤變得緊張的氣氛。

自嘲是缺乏自信者不敢使用的技術,因為它要你自己罵自己。也就是要拿自身的失誤、不足甚至生理缺陷來“開涮”,對醜處、羞處不予遮掩、躲避,反而要把它放大、誇張、剖析,然後巧妙地借題發揮,自圓其說,博得一笑。沒有豁達、樂觀、超脫、調侃的心態和胸懷,是無法做到的。自以為是、斤斤計較、尖酸刻薄的人是更難以做到的。

著名的喜劇演員葛優(禿頂)就曾經說過:“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被全國觀眾所喜愛的小品演員潘長江個子十分矮小,他卻自豪地說:“濃縮的都是精華!”

不光喜劇演員和笑星們善於運用自嘲來贏得觀眾的好評,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有一位大學數學老師,雖隻有40多歲,卻像葛優一樣頭發大半禿了,露出一片“不毛之地”。以前常有學生在背後叫他禿頂老師,後來他在課堂上向同學們講明了因生病而脫發的原因,最後,還加上這樣一句自嘲:“頭發掉光了也有好處,至少以後我上課進教室裏的光線可以明亮多了。”同學們發出一片友好的笑聲,此後,再也沒有人叫他禿頂老師了。

嘲笑自己的缺點是一個人人生態度的最高境界,是一種良好的修養,是一種充滿魅力的交際技巧,使自己活得輕鬆灑脫,使別人感到你的可愛和人情味,有時還能更有效地維護麵子,建立起新的心理平衡。

明話暗說解窘境

在人們交際的過程中,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比如,文化層次的不同,有人是目不識丁的文盲,有人是博學多才的教授。知識水平不同的人,表達同樣的意思,說出的話則大不相同。同樣,他們理解同樣一句話的意思的能力也不大相同。我們常常聽到“三句話不離本行”這樣的話,如果能針對各種人的知識水平和知識結構而采取相應的應變方式與他們對話,勢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古往今來,以口齒伶俐、鐵嘴鋼牙化險為夷的例子非常多。針鋒相對需要敏捷的口才,如果處理得當,可以抓住機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但保持了自己的人格尊嚴,還能使對方狼狽不堪而再也不能輕辱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