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尷尬境地,妙語化解--說話細節經(2)(2 / 3)

換一個角度或找一個借口,證明對方有悖常理的行動在某情境下的合理性,可以擺脫窘境。

人們之所以在交際活動中陷入窘境,常常是因為他們在特定的場合中作出了不合時宜、不合情理或有失身份的舉動,而旁人又往往不便於直接指出這種舉動的不合理性,於是進一步導致了整個局麵的尷尬或僵持。在這種情形下,最行之有效的打圓場方法莫過於找一個角度或借口,以合情合理的依據來證明對方的舉動在此時此刻是正當的、無可厚非的。這樣一來,個人的尷尬解除了,正常的局麵也得以繼續下去了。

3.求同存異,免除爭執

不做孰優孰劣的比較,隻強調差異性,對各方的價值都給以肯定,並拿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可以打破僵局。

當交際的各方因彼此都不能滿足對方的條件而爭執不休的時候,作為調解者應理解爭執各方當時的心理和心情,不要輕率地厚此薄彼,以免加深各方的不滿情緒。正確的做法是隻強調各方的差異(而非優劣),並對各自的優勢和價值予以肯定,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他們的自我實現心理。在這個基礎上,再拿出適合各方的建設性意見就容易被各方所接受了。

一次,著名相聲演員侯躍文主持中央電視台《綜藝大觀》節目的《請您參加》欄目。主要內容是由三個自告奮勇的家庭上台,根據所選的道具自行編排和表演節目,然後讓觀眾評分。表演一結束,沒等主持人發問,觀眾席上已是七嘴八舌,評哪組的都有,評比頓時陷入困境。侯躍文靈機一動,對觀眾說:“到底哪組能得第一,還是讓我問問他們本人吧。”隨後逐個詢問了三個家庭對登台演出節目的感受,並根據他們的回答宣布:第一組“謙虛第一”;第二組“勇敢第一”;第三組“團結第一”。最終三個組都得了第一,滿足了大家的心意。

在主持《請您參加》節目時,侯躍文清楚這一節目本身的目的其實並不在於真正分出高下,重要的是激發觀眾參與節目的熱情。基於此種考慮,在節目出現僵持的局麵時,他並沒有和觀眾一起爭論孰優孰劣,而是強調了各個小組的不同特點和優勢,對各組的表現都予以肯定。最後,侯躍文提出了解決爭執的建議:“三個組同獲第一”,結果很容易被大家接受了。

當人們因固執己見而爭執不休時,造成僵持局麵難以緩和的原因往往已不是雙方的觀點本身,而是彼此的爭強好勝的情緒和較勁心理。事實上,對某一問題的看法本身常常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環境的變化、角度的轉移,不同乃至對立的觀點都可能是正確的。因此,在打圓場時可以抓住這一點,幫助爭執雙方靈活地分析問題,使他們認識到彼此觀點的相對性和兼容性,進而停止無謂的爭執。

4.善意曲解,避免尷尬

故意不理解引發尷尬的事件的真實含義,而對該事件加以善意的曲解,引導其朝有利的方向轉化,不失為避免尷尬的妙招。

在交際活動中,交際的雙方或局外人由於彼此不甚了解,常常會做出一些讓對方迷惑不解的舉動,導致尷尬、緊張場麵的出現。為了緩解此種局麵,可以采用故意曲解的策略,假裝不明白尷尬舉動的真實含義,而給出有利於局勢好轉的理解,進而一步步將局麵朝有利的方向引導。

巧借自嘲,化解尷尬

人們常說的“自嘲”,顧名思義就是自己嘲笑自己。誰都喜歡被人讚美,不喜歡被嘲笑。但有時候自嘲也能體現出一種瀟灑的風度和人生的智慧。它能營造出寬鬆和諧的交談氣氛,使人感到你的可愛和人情味。在現實生活中,適時適度的“自嘲”往往能收到妙趣橫生、意味深長的效果。

尷尬場合,運用自嘲可以平添許多風采。當然,自嘲要避免采取玩世不恭的態度。具有積極因素的自嘲包含著自嘲者強烈的自尊、自愛。自嘲實質上是當事人采取的一種貌似消極,實為積極的促使交談向好的方向轉化的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