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沉默是金,開口是銀。一句簡簡單單的話語道出了人際交往中的一條重要規律。身為領導者,在與員工交流時你常常得多開口,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的過於“健談”已經引起了員工的不滿呢?其實,適當的沉默,給員工留下一個寧靜的空間,讓他們想自己該做的事,這才是你處理與員工關係的智慧寶石,巧妙地運用它,你將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不要以為一位麵麵俱“道”的上司,就是一位無微不至的好上司,你的嘮嘮叨叨、囉哩囉嗦會使你周圍的人把握不住你說話的要點,對要做的事情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從而在實際操作中沒有抓住重點突破,卻選擇了在細枝末節上下工夫。也許你是一位心細如發的上司,但是過於細致地對員工叮嚀反而會引起他們的反感,他們會認為你對他們沒有信心,對他們的決斷思考能力還有懷疑。年輕的員工會覺得你婆婆媽媽,不夠爽快利落;年老的員工會認為你不尊重他們,否定了他們的辦事能力。久而久之,你便會成為他們厭煩的對象與不願接近的人。
言簡意賅地傳達你對員工們的要求和期望,如有必要,再把注意事項交待清楚即可,然後你就可以保持沉默,留一些時間給你的員工們好好考慮具體的步驟。當他們的想法不夠準確圓滿時,你才可以適當地給予補充,作一次適時的指導,但千萬不要剝奪員工發言與思考的機會。
當內部員工發生爭執時,適當的沉默,並讓他們冷靜,是你的緩兵之計。爭執的雙方為了尋求一個說法,也許會將你--他們心目中的權威者拉入其中,讓你做個公斷。在你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之前,你絕不可以表明自己的立場,滔滔不絕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即便你已經知道了誰對誰錯,在雙方還麵紅耳赤地爭執,誰都不願意讓步時,你的公斷也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隻可能會使一方的自尊心受挫,認為你是有意偏袒。此時適當的沉默才是你最好的選擇,待到雙方頭腦冷靜後,你再公正地做出評價,其效果必定會事半功倍。
搬弄是非的人似乎不為少見。當你的組織中也存在著一些喜歡打“小報告”的人時,對待他們,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沉默,給他們時間,讓他們隨意去說。這時沉默並不是對搬弄是非者的縱容,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製止了是非的蔓延。試想,如果你對那些小道消息表示出了興趣,他們一定會更加肆無忌憚,必定會鬧得滿城風雨,由此良好的人際關係會被攪得一塌糊塗。而若是你選擇了沉默,等他們講夠了必定會索然無味地從你身邊走開,是非也就失去了傳播的源頭。
所以說,適當沉默,留給員工一個思考的空間,是你處理人際關係的有效良方,它會讓你在與員工的溝通中暢通無阻。
言簡意賅,內涵豐富
觀點是領導即席講話的核心,應貫穿於講話的始終。如果用幾句精煉的語言就能集中表達出你的觀點,就無須再多費口舌,與題無關的話大可不講。抓住重點,講深講透,用你的精妙語言激發聽者與你共節拍。
1981年世界杯排球賽最後一場中日之戰,中國女排輕鬆地贏得了第一、第二局,實際上已經取得世界冠軍。第一次榮獲排球世界冠軍的中國女排被高度興奮激動得不能自已,因失控而打得毫無章法,導致第三、第四局稀裏糊塗地輸給了日本。袁偉民一再暫停,麵授機宜,卻不見成效。怎樣才能使女排姑娘鎮定下來,成為全勝的真正冠軍,不失中華民族之誌呢?在第五局開始前的短暫時間裏,主教練袁偉民說了幾句話:“要知道,我們是中國人,你們代表的是中華民族,祖國人民在電視機前看著你們,要你們拚,要你們搏,要你們全勝。這場球不拿下來,你們要後悔一輩子!”姑娘們在這沉重的話語下,勝了第五局,贏得了全場比賽。
英國人波普說:“話猶如樹葉,在樹葉太茂盛的地方,很難見到智慧的果實。”清代畫家鄭板橋有詩雲:“削繁去冗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語言大師們則認為:言不在多,達意則靈。可見用最少的字句,包含最多的內容,是講話水平的重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