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人說:“隻要交1000塊錢,然後就給你一天時間,從太陽升起的時間算起,直到太陽落下地平線,你能用步子圈多大的地,那些地就是你的了,但是如果不能回到起點,你將不能得到一寸土地。”
這個人心想:“那我這一天辛苦一下,多走一些路,豈不是可以圈很大一塊地,這樣的生意實在是太劃算了!”於是他就和當地人簽訂了和約。
太陽剛一露出地平線他就邁著大步向前疾走,到了中午的時候,他回頭已經看不見出發的地方了才拐彎。他的步子一分鍾也沒有停下,一直向前走著,心裏想:“忍受這一天,以後就可以享受這一天的辛苦帶來的歡悅了。”
他又向前走了很遠的路,眼看著太陽快要下山了。他心裏非常著急,因為如果他趕不回去的話就一寸地也不能得到了,於是他往回趕。可是太陽也馬上就要落到地平線下麵了。於是他加緊了腳步,隻差兩步就要到達起點了,但是他的力氣已經耗盡,倒在地裏,倒下的時候兩隻手剛好觸到了起點的那條線。
貪婪的人獲得了那片土地,可是又有什麼用呢?因眼前的利益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利益對自己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呢?正所謂“利欲熏心”,對於眼前的利益,我們都應該時刻保持清醒。
智慧金言
古人雲:“以羊誘虎,虎貪羊而落井;以餌投魚,魚貪餌而忘命。貪小利而忘大害,豈可不忍、不避?”用羊引誘老虎,老虎貪羊而落入獵人的陷阱;把誘餌投給魚,魚貪餌而忘了性命之憂。貪圖小的利益而忘了大的禍害,對此又怎麼能不忍耐、不回避呢?
20.警惕女色的誘惑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名、利、色、情——色)
解讀
“名、利、色、情”,“色”,即女色。
古人雲:“桀之亡,以妹喜;幽之滅,以褒姒;晉之亂,以驪姬;吳之禍,以西施……敗國亡家之事,常與女色以相隨。”即夏桀之所以滅亡,是因為寵愛妹喜的緣故所致;周幽王之所以滅亡,是因為寵愛褒姒的緣故所致;晉國之所以發生內亂,緣起於晉獻公寵幸驪姬;吳國的滅亡,緣起於吳王寵幸西施……那些亡國敗家的事情,常常是因為迷戀女色所引起的。
色字頭上一把刀,古人的這番話,應當引起世人的警惕。
活學活用
警惕女色的誘惑
好色是人的本性,也是人與生俱來的痼疾。生活中,除了衣食起居、功名利祿,剩下的恐怕就隻有“色”了。“色”是生活中最誘人、最活躍的字眼,它火焰般跳動,傾倒了無數眾生,上至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下至平民百姓、販夫走卒,又有多少人能逃離“色”的魔掌。
色使膽大,色膽包天。色!哪來如此之神采?究其原因,“色,欲之表也!欲,色之本也!”終是因為欲望在作怪。翻開曆史長卷,因色而作奸犯科之人常有,因色而丟掉身家性命之人不計其數,因好色而引起的罪孽、暴行、墮落之種種罄竹難書。
那麼,麵對色的誘惑,我們又該如何做呢?希望下麵這則故事能給你以啟示。
一日,洞山禪師問信徒:“你愛色嗎?”
信徒正在用竹籮篩豌豆,聽到洞山這樣問,嚇了一跳,筐裏的豆子也灑了出來,滾到洞山的腳下,洞山笑著彎下腰,把豌豆一粒一粒地揀了起來。信徒耳邊依然回蕩著洞山禪師剛才說的話,他不知該怎樣回答。他想了很久才回答道:“不愛!”
洞山一直在一旁看著信徒受驚、閃躲、逃避,他惋惜地說:“你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想好了嗎?等你真正麵對考驗的時候,是否能從容麵對呢?”
信徒大聲說道:“當然能!”然後他向洞山禪師臉上看去,希望能得到他的回答,可是洞山隻是笑,沒有任何的回答。信徒感到很奇怪,反問道:“那我問你一個問題行嗎?”
洞山說:“你問吧!”
信徒問:“你愛女色嗎?當你麵對誘惑時,你能從容應對嗎?”
洞山哈哈大笑地說:“我早就想到你要這樣問了!我看她們不過是美麗的外表掩飾下的臭皮囊而已。你問我愛與不愛,愛與不愛又有什麼關係呢?隻要心中有自己堅定的想法就行了。”
佛經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眼中有色,心中無色,才能坦然麵對色的誘惑。
智慧金言
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爭強);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德(晚節)。”戒色可保壽,戒鬥可免禍,戒德可全名。聖人語錄,當爛熟於心啊!
21.不要被情所煩擾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名、利、色、情——情)
解讀
“名、利、色、情”,“情”,即感情,包括親情、愛情、友情及諸種恩恩怨怨。
佛經雲:“不為體牽。”是說不要被情所煩擾。
情是由因緣和合而產生,緣起人聚,緣盡人散,想到後者往往會令人產生一種酸酸的滋味,那麼,就讓我們珍惜好了。
其實,佛經說不為情昕煩惱,是讓你把握好尺度,並不是讓你走極端。對情既不能執著其有,也不能執著其無。執著就會產生不冷靜的癡情;偏執就會陷於無情無義。
活學活用
不要被情所煩擾
佛經典藉中有這樣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