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勤奮正能量(1)(2 / 2)

穀振豐在看書時非常認真,喜歡給書挑錯,他說:“如果能找到書中的知識性錯誤,說明你已經能以更高的層次去掌握那些原理和方法了。”他通過不斷刻苦鑽研,獲得了學校的各種獎學金,而且在各個方麵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為以後投身於祖國的航天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正因為穀振豐這種勤奮努力,才讓他在2006年獲得了全國優秀大學生的殊榮。清華人穀振豐傳遞出的這種勤奮好學的正能量,讓人們看到了一個人應有的精神品質,而要想成功,也隻有勤奮努力才能達到。

清華是中國莘莘學子的理想殿堂,那裏承載了很多人的夢想。每一個走進清華的人最先感受到的一股強烈正能量就是勤奮,而能進入清華學習的人都是各個省市的佼佼者。但是到了清華,情況就不一樣了,清華高手如雲,人才集聚,正是這樣的氛圍時刻警醒著清華人,不努力就會落後,讓人笑話,要想永遠站在人前就必須比別人更加勤奮好學,這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門。其實,不是每一個清華人都天資聰穎,智力超群,除有個別天賦極佳、天資聰慧外,大部分人的智力和天賦都和一般人別無兩樣,那為什麼他們在學識上能取得那麼大的成就呢?因為他們相信勤能補拙,正是這樣的信念激勵著清華人刻苦努力、奮勇向前。勤奮是成功的奠基石,假如你天資聰慧、才華橫溢,要想在某一領域有所建樹,就必須孜孜不倦、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假如你天資普通,智力一般,就更需要艱苦學習,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這樣,你同樣也能在某個領域取得成功。

清華為什麼能釋放出勤奮正能量?

剛剛入學的清華人所上的第一課“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讓昔日的尖子生重新定位,快速適應大學生活,向先賢學習自強不息的奮進精神。清華學子張超說:“在曆史上,清華大學有許多的學生都成為國家的棟梁,他們是清華人的楷模,大一新生進校,就先通過團隊訓練營接受清華精神的熏陶。這樣激發清華學子們向先賢看齊,自強奮進、不斷趕超,這樣就使得他們更加勤奮、更加刻苦地學習。

最近占據各大網站頭版頭條的“清華學霸”,除了讓人驚奇外,更是讓人讚歎和折服,折服的是他們擁有常人難以企及的勤奮和自強不息精神。那麼清華學子在生活中是如何學習的呢?在體育方麵,清華每年都要測跑三千米,跑不過的學生不準畢業,而且取消讀研資格。因此清華學子每天都需要抽出時間來鍛煉身體,這樣就為清華人勤奮學習儲備了身體上的優勢,以致清華人能發出“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這樣充滿力量的口號,同時也鍛煉了清華人勤奮學習的毅力。清華人勤奮刻苦引起了台灣學子的深思,2007年,台灣學生王振隨團參觀清華大學時,讓他感觸頗深的是,幾位陪他們的清華學子在小憩間隙下仍不忘讀書,而且閱讀麵相當廣闊。作為大陸高考翹楚的清華學子為何仍需如此辛苦?王振將這一疑問提出時,一位清華學子的回答是:知識經濟時代,若不努力,一回頭已是望洋興歎。不少台灣學生還發現:清華的圖書館裏全部滿員,其勤奮刻苦的情景讓人為之動容。台灣學子頓生感慨:清華學子像一盞盞不願熄滅的燈火……

清華為什麼會釋放出如此強大的正能量呢?這種強大的正能量的源泉又來自什麼呢?歸根結底是清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起到了核心作用。也正是清華人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讓他們釋放出了一股強大的正能量,不僅激勵著自己,也照耀著別人。

辛勤耕耘的氛圍如何在清華發揚光大?

辛勤耕耘這個優良傳統早已融入了清華人的血液裏,一代又一代的清華人不斷繼承並將其發揚光大,使得清華長盛不衰。每一個清華人用辛勤耕耘豐滿了自己的事業,同時也壘高了清華的偉業。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係主任張建民在回顧水利水電工程係半個世紀的光輝曆程時指出:清華大學水利係之所以能有今天,更深層次的還得歸功於清華水利人長期以來在清華精神熏陶下所形成的諸多優良傳統和優秀品質,推動了幾代清華水利人的辛勤耕耘。五十年來,清華水利人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一校訓的忠實實踐者;五十年來,清華水利人堅持愛國、奉獻、敬業、自強,將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緊密聯係起來,為實現理想而奮鬥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