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是否人才,有時恰恰取決於你給他安排的位置。放在不恰當的位置,用非所長,使其有能力也發揮不出來。有時人才說,一個人能否受重用,用人單位是否錄用一個人,往往並不單單隻看重其學曆及成績,而看他有沒有特色,即特長。一個人可能口齒木訥,但他可能很有策劃能力;一個人可能不善於理財,但他可能非常善於團結人才;一個人可能性格膽小,但他做賬精細,善於理財。那麼,這些人都算是人才。相反,那些什麼都會一點,但什麼都精,不能獨當一麵的,公司裏可能恰好就沒有他的位置。
在企業管理中,就需要適才適所,量才器使,揚長避短,以形成性格專長互補的較完美的組合。比如說:性格剛直的人,可以由他訂立法規,但最好不要他去執行,以免釀成衝突;個性溫和的人,處理問題往往太重感情,放不下麵子,最好讓他處理日常例行事務,不讓他去決策或代表公司談判;精明謹慎的人,不要讓他去開疆拓土,他最適合做好繼業守成的工作;剽悍暴烈型的人,敢作敢當,這種人可以派他完成忍辱負重,充滿艱險的任務,而不要讓他處理日常例行事務,他坐不住;淩厲勁直的人,意誌堅定,不為所動,可以派他執行已經明確無誤的任務,而不能讓他帶領盲目的群眾或者處理矛盾;博學善辯的人,最好讓他擔任學術性研究工作,太實際的日常事務不要讓他親自去做,因為他容易浮華不實;喜歡結交朋友,個性豪爽的人不適合執法,可以擔當公關重任;個性躬直的人,嫉惡如仇,不喜歡濫交朋友,不宜擔任協調、交際的工作,適合幹固定事務;好出風頭,不安現狀的人,可以讓他去開拓市場,別讓他做基礎性事務;性格沉靜的人,做事反省推敲,優柔寡斷,不宜擔任決策主管,不過可做參謀;純樸坦率的人,胸無城府,不喜歡勾心鬥角,不適合做保密工作,可以派出擔任講求信義的任務,容易使對方相信;滿腹機謀的人,凡事思前想後,適合擔任提報優良事跡的任務,不宜查處違法亂紀。
許多老板都埋怨人才不靈活,辦事不得力。一般說來,這也是合理的現象。因為老板是多年媳婦熬成婆,從普通人才一步步登上高位,對於人才所作的那一套駕輕就熟,而且深請個中三味,即使是難事也視若等閑。而人才則缺乏經驗與曆練,故而難免有差錯。
老板對待人才不要求全責備,而要用其所長。
每個人都是有其長處的,老板要為人才發揮這些特長創造條件。
有的老板不僅在薪金、工作滿足感、前途推舉等方麵對人才照顧,還給人才一個得體的頭銜。比如一名處理來往信件。傳送文件的人才,美其名曰寫字樓助理,會讓他產生榮耀的感覺,工作會更賣力,也會更認真負責。
要發現人才的特長,還必須給予他一定的自由度,如果總是吩咐得十分具體,人才隻能成為老板的傀儡,而無法顯示出他自己處理事務的辦法與能力。
舉例說,某一件業務,老板隻須交代某日之前與對方聯係好即可,至於他如何調度工作,是通過電話聯絡,還是自己親自登門,完全由人才自行安排。這樣可以讓他在實際工作中運用腦筋,積累經驗。
人才可以委以重用,是老板的福份。
克服嫉賢妒能的心理
作為一名老板,要想做到樂於用比自己強的人,就必須克服嫉賢妒能的心理。有些老板人之所以不樂意用比自己強的人,除了怕這些人難以駕馭,擔心彼此之間容易發生意見分歧,工作會受到影響外,主要還是嫉賢妒能的心理在作怪,總以為自己是老板,自然應該是佼佼者,各方麵都應該比別人高上一籌。因此,遇上比自己能力強、本領大的人時,就萌生妒意,采取種種辦法壓製他們。
嫉賢妒能,是抑製和扼殺人才的一種腐朽、落後的意識,對於你的事業妨礙極大。
因此,如果你真心希望你的人才能夠各盡其才,各盡其能,為你的事業而奮鬥,就必須敢於起用他們,讓他們的才華,鑄就你事業的輝煌。
建安五年春,袁紹厲兵秣馬,準備率十萬大軍攻伐曹操。
袁紹的謀臣田豐認為此舉不足取,便對袁紹說,現在徐州已破,曹操軍隊銳氣大增,不可輕敵,不如以久持之,待其有隙而後可動也。
袁紹頭腦發昏,哪裏肯聽!
田豐再諫,袁紹發怒了,汝等弄文輕武,使我失大義!
田豐仍在勸戒袁紹,若不聽臣良言相勸,出師不利。
袁紹大怒,將田豐投入大獄,率軍出征。結果,官渡一戰,袁紹被曹操殺得人仰馬翻,大敗而歸。
這時,獄吏來見田豐說,與君賀喜!
田豐說,何喜可賀?
獄吏說,袁將軍大敗而回,君必見重矣。
田豐很了解袁紹的為人,他笑著說,吾今死矣。
獄吏很吃驚,人皆為君喜,君何言死也?
田豐說,袁將軍外寬而內忌,不念忠誠。若勝而喜,猶能赦我;今戰敗則羞,吾不望生矣。
袁紹回來,果然以謠言惑眾的罪名將田豐殺了。
英國有個政治學家叫帕金森。他寫了一本名叫《官場病》的書。其中談到,官場上有一種通病,自上而下奉行的是能級遞減,一流的找二流的當部屬,二流的找三流的做員工,愚蠢的員工多多益善,精明的對手往往被拒之門外。後來,這種病就被叫作帕金森病。為什麼要找比自己差的人呢?因為這樣的員工往往有一大優點,那就是聽話。當然,也有不患這種病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