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應高度重視遼東山區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2 / 2)

針對目前我省東部山區生態環境麵臨的突出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對東部山區礦產資源分布與開采進行整體規劃,從源頭上控製區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省政府應組織各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在摸清和評估我省東部山區礦產資源、森林植被、生態環境破壞狀況的基礎上,抓緊製定礦產資源開采規劃,按年度、分區域、有計劃、按比例開采,使礦產資源的開發控製在生態環境允許的範圍內。使有限的礦產資源得到節約利用和可持續利用,既兼顧當前發展的需要,又給子孫後代留出必要的發展空間。

2.集中整頓東部山區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遏製對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的勢頭。按照《國務院關於全麵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和《遼寧省全麵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實施方案》的要求,組織發改委、國土資源、水利、環保、工商、安全生產等有關部門會同公安部門聯合行動,對我省東部山區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進行一次集中整頓,采取法律手段,綜合運用經濟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麵查處無證開采、越界開采、以探代采和非法轉讓探礦權、采礦權破壞礦山生態環境等違法行為。嚴格清理和查處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國有企業負責人參與辦礦等違法違紀案件。嚴厲打擊礦產資源開發領域內的黑惡勢力。對於那些亂挖濫采、不符合技術要求、生產規模小、破壞生態環境,又不具備生態恢複條件的小煤礦、小鐵礦、小選礦堅決予以取締。

3.建立和完善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和礦山生態環境恢複補償製度,促進東部山區生態環境的恢複。采取政策措施抬高進入采礦業的門檻。調整現行的礦業稅費政策,提高稅費標準。積極探索礦產資源稅費征收與專儲量消耗掛鉤的政策措施。全麵實行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製度,采取市場競爭方式出讓探礦權、采礦權,規範礦業權市場。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汙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複;誰使用,誰補償”的原則,製定合理的礦山生態環境恢複治理規定,明確治理責任,保證治理資金和治理措施落實到位。積極推進礦山生態環境恢複保證金製度等生態環境恢複補償機製。

4.調整東部山區農村的能源結構,加快新型能源開發利用步伐。東部山區廣大農民生活中使用的燃料主要源於木材和毛柴,每年的消耗量很大,這是東部山區森林植被總量逐步削減的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對生態環境構成漸進性地破壞。東部山區從1987年開始推廣節能炕灶新技術,節柴率高達47%。這是一項十分了不起的成就,它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是十分可觀的。但目前農村節柴新技術的推廣力度還很不夠,有些很好的節能技術如秸稈汽化、太陽能、草磚房等沒有得到廣泛應用,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資金投入不足。為此,建議省政府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東部山區廣大農村實施一項新能源建設工程,推廣使用秸稈汽化等新的節能措施。所需資金不需要政府投入,可從“東水西調”中解決。每調一立方米水,用水單位和城市居民多交0.1元水費,反哺給東部山區。按目前工程計劃每年從東部山區調水18億立方米,可反哺1.8億元,每年1.8億元資金專款專用於東部山區新型能源建設,那麼東部山區廣大農村傳統的以燒柴為主的能源消耗結構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木材和毛柴的消耗量就會大幅度下降,農民的生活質量就會明顯提高,東部山區的生態環境就會進一步得到改善。這將是遼寧中部城市群反哺和支援東部山區農村的一項具體措施,也是城鄉人民共同建設生態家園的一項宏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