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的乒乓球賽後,巴菲特由去往二樓臨時搭建的“橋牌室”與股東打起了橋牌。巴菲特愛打橋牌是出了名的事兒,在他看來橋牌是一場智力的博弈。他曾說過,如果有3個會打橋牌的室友,我不介意去坐牢。
如此,你越了解巴菲特,越接近巴菲特,你就越會不自主的被他身上展現出來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不論是有錢的人還是沒錢的人,不論是投資領域的人還是其他領域的人,無一不透漏出自己與巴菲特相處之後很輕鬆的驚訝。難怪有人說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能真正取代巴菲特,即使有人同他獲得了一樣的財富,擁有了相同的權力與地位也不行。
而在現實生活中,年輕人與人相處就應當如此,不要過分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外在距離,而是多追求心靈上的通達與投合。隻有這樣的讓人親近,才能使得你無論處在什麼地位,擁有什麼樣的資曆都得到他人的擁戴。
那麼,我們平時生活中應該如何做才能讓自己既不失“讓人尊重”的威嚴,又不失“讓人親近”的欣悅呢?
首先,是要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尊重他人。隻有尊重別人的人才會被人尊重,這是生活中向來的“鏡子原理”,這就需要我們從平常的言行上養成習慣。
在語言表達方麵,可將平時說話中的各類帶有命令性的詞語多加禮貌用語,比如“把這件事情做好”說成“請把這件事情做好”,“把茶遞過來”改成“麻煩遞一下茶杯”等,以讓人覺得自己受到尊重,而不是被呼之則來揮之則去;而那些未出口的“不”改成:“這需要時間”、“我盡力”、“我不確定”、“當我決定後給你打電話”等以免造成對方的直接傷害。
在行為表達方式上可選擇多微笑,握手,作揖,擁抱,噓寒問暖,端茶遞煙,溫婉的語調,深情的注視等等,以加強人與人的身體交流,拉近彼此的距離。可是這種行為一定要運用得適當,不然隻會給人造成“輕浮”的印象。
其次,人與人間的親近感實際上是以善良的情懷和博愛的心胸為底托,這就需要我們提高自身的修養,能發自內心地去喜歡一個人,不能為了自己看起來平易近人而與人近之,這樣隻會“畫虎不成反類犬”,變得虛偽且齷齪了。
當然,與人親近也要把握好度,做到不卑不亢,才能讓你的與人親近的行為不致於壓倒你的威嚴,讓你在做事的時候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