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讓人尊敬不如讓人親近(1 / 2)

現在有兩封信,開頭分別是“尊敬的某某,你好!”與“親,最近可好?”

你會選擇先看那一封呢?

想必大多數都會先看後者,因為一句“親”就拉近了彼此間的很多距離,而“尊敬”總顯得望塵莫及。這就是人們在參與社交方式的不同之時所造就的不同結果。而對於“尊敬”與“親近”這兩個給人以完全不同感覺的概念,有的人認為讓人尊敬比讓人親近好。尊敬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尊崇敬重,一般人們在稱呼長輩,顧客、業務上的夥伴、不認識的人等應當用“尊敬”。同時,稱呼身份比自己高的人也要用“尊敬”,如“尊敬的各位領導”、“尊敬的老師”等。

一個人在他人心中有“尊重”的印象,一方麵表示這個人有威嚴,做事一板一眼,任何決定都容不得他人反對。但做出來的事情都可圈可點,讓人不得不信服,這是他人對其能力的一種肯定;可另一方麵,被人“尊重”也就意味著相處之中的距離感,他人無法親近,使得身在其中的人無法聽到別人的看法或建議而停滯不前。再者,在職場上“尊重”所依仗的多為一個人的身份或地位,而當這種身份與地位喪失的時候,這種“尊重”也很有可能隨之消逝。

所以還有很多人說,讓人尊敬不如讓人親近。巴菲特就很好的用他的言行來詮釋了這種做法的好處。見過巴菲特的人都評價說他不像一個掌管伯克希爾這樣一個國際性的控股公司的董事,更像一個鄰居家的和藹慈祥的老爺爺。

平時,若有重要的人物前往奧馬哈拜訪巴菲特,巴菲特會親自開著他那輛鋼藍色的林肯城市轎車穿過市區到機場親自為朋友接機。當客人離開的時候更是會帶著客人去吃自己愛吃的麥當勞,這也讓很多名人政客感到吃驚。

巴菲特就是如此,待任何人都平易近人,從未有恃才傲物之感。他的身價與架子完全成反比,也正因為這樣的人格魅力,才使得每年伯克希爾的年會像朝拜一樣,聲勢盛大。而每個參加過巴菲特年會的人都會感歎,巴菲特真的很幽默,讓人感覺他是隻是一位很久未謀麵的故人。

2010年5月召開的伯克希爾年會上,巴菲特79歲了,而他的合夥人芒格比他還大六歲,這兩位金融界的巨人,落座在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家、金融人士、股東,以及記者約四萬人圍起來的管場中央,嚴肅地回答問題,隨意地吃著他們的傳統食物花生糖和巧克力,喝著可口可樂。巴菲特說話隨意、麵色和善,有問必答,沒有任何裝腔作勢,贏來了大片掌聲。

之後,巴菲特更是與美國華裔的乒乓球冠軍女孩打了好幾場乒乓球。球場上的巴菲特依然有著在投資上爭強好勝的品行,他與好友比爾?蓋茨聯手,可畢竟不專業,幾乎每次都敗下陣來。巴菲特氣不過,耍起老頑童的脾氣,拿起一個巨型的球拍,一個扣殺,終於贏回了冠軍的一個球,引起周邊人的哄笑,巴菲特也樂嗬嗬的下了場。